国际发展援助中的对口援助模式研究 ——基于中非卫生合作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2-08-09 19:14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发展援助脱胎于“欧洲复兴计划”,即著名的“马歇尔计划”。在1960年之后的六十年间,国际发展援助在援助主体、目标、政策、理论、数据系统、援助影响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和发展。本文研究的焦点在于对口援助模式的定义、内容、特点、援助效果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系统地梳理以及相应理论框架的建立。首先,本文通过梳理国际发展援助模式的不同类别,进而提出了一种在援助组织阶段以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的参与度为衡量标准的官方发展援助模式,即对口援助模式。该模式主要以中国对内支援经验和对外援助实践作为该援助模式构建理论框架的基础和依据,将广义府际关系作为援助组织的基础,使得政府间合作网络扩展到构建援助双方合作关系上,从而确保官方援助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通过与国际上三类普遍的援助类别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对口援助模式在立项邀约、部门协同以及财政限制三方面的特点。接着,本文转入中非卫生合作视角,通过具体梳理中非在卫生领域的合作,进一步确立对口援助模式在中非卫生合作中的应用。随后,从对口援助模式所构建的跨国政府间横向合作网络的三组对口关系出发,提出影响对口援助模式援助效果的假设因素,从理论分析和影响机制...
【文章页数】:1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一)国际发展援助
(二)援助模式
(三)对口援助模式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际发展援助研究
(二)对口援助模式研究
(三)综述评论
四、内容结构及研究方法
(一)内容结构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对口援助模式框架
一、国际发展援助的模式类别
(一)援助决策阶段
(二)援助实施阶段
(三)援助组织阶段
二、对口援助模式运行机制构建
(一)政府间合作网络的纵向对口度构建
(二)政府间合作网络的横向对口关系构建
三、对口援助模式的特点
(一)立项上的邀约性——与项目援助模式比较
(二)组织上的协同性——与方案援助模式比较
(三)财政上的独立性——与预算援助模式比较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影响对口援助模式效果的因素分析
一、跨部门协同度
(一)理论分析
(二)影响机制
二、供求均衡度
(一)理论分析
(二)影响机制
三、政策保障力
(一)理论分析
(二)影响机制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对口援助模式下的中非卫生合作
一、政策发展——从援助到合作
二、主要援助内容及形式
(一)人力资源援助
(二)基础设施援建
(三)公共卫生防控
三、管理机制演变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分析
一、乌干达医疗队及中乌友谊医院
(一)项目概况
(二)因果机制分析
二、江苏省承办医疗培训班
(一)项目概况
(二)因果机制分析
三、援非抗疟中心
(一)项目概况
(二)因果机制分析
四、援助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技术项目
(一)项目概况
(二)因果机制分析
五、案例评论与总结
第六章 建议与前景
一、国内发展建议
(一)建立央级统筹部署
(二)增强同领域内部门协同的层级深度
(三)深化互动框架的地方性导向
(四)建立评估反馈机制
二、国际发展前景
(一)稳固的援助来源
(二)对等的援助关系
(三)政府间对口网络新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访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援助有效性与新型发展合作模式构想[J]. 郑宇.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7(08)
[2]非洲学员对我国援非疟疾防治培训的需求分析[J]. 王琦,王玠,李侗桐,曹俊,谢铮.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6(04)
[3]国际公共管理的工具与工具选择:基于国际争端领域的分析[J]. 张磊. 国际观察. 2016(02)
[4]全球治理视野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J]. 李稻葵,徐翔. 改革. 2015(10)
[5]中国对外卫生援助决策和管理机制的演变[J]. 刘培龙,王昱. 国际政治研究. 2015(02)
[6]美国对外援助评估机制及启示研究[J]. 王新影. 亚非纵横. 2014(06)
[7]中非卫生合作的特点:基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案例研究[J]. 蒋晓晓.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4(03)
[8]多边援助制度与国内援助改革——以英国布莱尔政府的援助改革为例[J]. 朱杰进,谢漪珺.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4(02)
[9]中国卫生外交[J]. 陈竺. 中国卫生人才. 2012(07)
[10]新时期中非技术合作:内容、问题与对策——以喀麦隆为例[J]. 刘青海.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1(05)
博士论文
[1]中国对外援助研究[D]. 张郁慧.中共中央党校 2006
硕士论文
[1]浅析中国对非洲援助模式[D]. 赵起.外交学院 2014
[2]中国对外援助中的对口支援模式[D]. 杨飚.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73128
【文章页数】:1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一)国际发展援助
(二)援助模式
(三)对口援助模式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际发展援助研究
(二)对口援助模式研究
(三)综述评论
四、内容结构及研究方法
(一)内容结构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对口援助模式框架
一、国际发展援助的模式类别
(一)援助决策阶段
(二)援助实施阶段
(三)援助组织阶段
二、对口援助模式运行机制构建
(一)政府间合作网络的纵向对口度构建
(二)政府间合作网络的横向对口关系构建
三、对口援助模式的特点
(一)立项上的邀约性——与项目援助模式比较
(二)组织上的协同性——与方案援助模式比较
(三)财政上的独立性——与预算援助模式比较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影响对口援助模式效果的因素分析
一、跨部门协同度
(一)理论分析
(二)影响机制
二、供求均衡度
(一)理论分析
(二)影响机制
三、政策保障力
(一)理论分析
(二)影响机制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对口援助模式下的中非卫生合作
一、政策发展——从援助到合作
二、主要援助内容及形式
(一)人力资源援助
(二)基础设施援建
(三)公共卫生防控
三、管理机制演变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分析
一、乌干达医疗队及中乌友谊医院
(一)项目概况
(二)因果机制分析
二、江苏省承办医疗培训班
(一)项目概况
(二)因果机制分析
三、援非抗疟中心
(一)项目概况
(二)因果机制分析
四、援助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技术项目
(一)项目概况
(二)因果机制分析
五、案例评论与总结
第六章 建议与前景
一、国内发展建议
(一)建立央级统筹部署
(二)增强同领域内部门协同的层级深度
(三)深化互动框架的地方性导向
(四)建立评估反馈机制
二、国际发展前景
(一)稳固的援助来源
(二)对等的援助关系
(三)政府间对口网络新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访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援助有效性与新型发展合作模式构想[J]. 郑宇.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7(08)
[2]非洲学员对我国援非疟疾防治培训的需求分析[J]. 王琦,王玠,李侗桐,曹俊,谢铮.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6(04)
[3]国际公共管理的工具与工具选择:基于国际争端领域的分析[J]. 张磊. 国际观察. 2016(02)
[4]全球治理视野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J]. 李稻葵,徐翔. 改革. 2015(10)
[5]中国对外卫生援助决策和管理机制的演变[J]. 刘培龙,王昱. 国际政治研究. 2015(02)
[6]美国对外援助评估机制及启示研究[J]. 王新影. 亚非纵横. 2014(06)
[7]中非卫生合作的特点:基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案例研究[J]. 蒋晓晓.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4(03)
[8]多边援助制度与国内援助改革——以英国布莱尔政府的援助改革为例[J]. 朱杰进,谢漪珺.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4(02)
[9]中国卫生外交[J]. 陈竺. 中国卫生人才. 2012(07)
[10]新时期中非技术合作:内容、问题与对策——以喀麦隆为例[J]. 刘青海.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1(05)
博士论文
[1]中国对外援助研究[D]. 张郁慧.中共中央党校 2006
硕士论文
[1]浅析中国对非洲援助模式[D]. 赵起.外交学院 2014
[2]中国对外援助中的对口支援模式[D]. 杨飚.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731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673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