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东亚区域合作的瓶颈问题与中国

发布时间:2018-05-25 20:17

  本文选题:东亚 + 区域合作 ; 参考:《现代国际关系》2014年02期


【摘要】:东亚区域合作面临一系列瓶颈问题,主要有组织规模与成本效率之间的悖论、区域合作各主体之间诸方面的深刻不平衡;"内部人"与"外部人"之争,或曰大国间相关的基本战略疑惧;严重和多重的"安全禁区/准禁区"问题;东亚各国民族主义加剧或复兴趋势,等等。中国在东亚区域合作领域遭遇复杂难解的新困难,包括中日激烈对抗、南海争端凸显且僵持不下、美国在东亚多边主义领域大肆伸张、TPP谈判高调倡导、快速发动和推进等,其中有些到了令相关的多边合作努力至少暂时瘫痪的地步。面对这些瓶颈问题和困难,中国应践行以两大要点为主要特征的新路径,并持之以恒地大力加强周边外交和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
[Abstract]:East Asian regional cooperation faces a series of bottleneck problems, including the paradox between organizational scale and cost efficiency, the deep imbalance among the main bodies of regional cooperation, the contention between "insiders" and "outsiders", Or basic strategic fears related to the great powers; serious and multiple "safe zones / quasi-exclusion zones"; rising or reviving trends of nationalism in East Asian countries, and so on. China has encountered complex and difficult new difficulties in the field of regional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 including fierce confront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prominent and deadlocked disput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United States vigorously advocating and rapidly launching and advancing the TPP negotiations in the field of East Asian multilateralism. Some of them are to the point where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efforts are at least temporarily paralysed. In the face of these bottleneck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China should carry out a new path characterized by two main points, and persistently strengthen diplomacy and improve relations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分类号】:F11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万湖;;中俄区域科技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J];西伯利亚研究;2006年05期

2 古小松;;推进区域合作 深化中越经贸关系[J];学术论坛;2007年09期

3 杨金波;;东亚金融合作问题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年06期

4 邹秀婷;;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俄区域合作新机遇[J];西伯利亚研究;2009年05期

5 赵立新;;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深层障碍——中韩日民族主义诉求及其影响[J];东北亚论坛;2011年03期

6 李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中越边境区位优势再造[J];世界地理研究;2005年02期

7 张广翠;于潇;;东北振兴过程中的对外开放:中蒙合作[J];东北亚论坛;2007年05期

8 葛建华;但苏敏;;欧洲与东亚区域合作动因的比较分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03期

9 许勤华;王红军;;亚太经合组织多边能源合作与中国[J];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12期

10 ;首届中国IT区域合作发展论坛在西安召开[J];金融电子化;199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丹阳;;近20年中日行政改革的思考——以中央政府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制度三领域为例[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潘弘;王亚楠;;贵州省在区域合作框架下坚持“环境权”理念之必要[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3 曹维彬;;文化视角下的中国[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潘伟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空间分布发展变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田磊磊;;东亚“经济共同体“的构建研究——全球化时代东亚各国的占优发展战略[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朱雅群;田野;季永领;李先明;刘景杰;余德;;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可手术乳腺癌治疗模式:1999年和2006年的抽样调查研究[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李幼铭;吴永刚;;我国油储地球物理学研究的现状及思考[A];《地球物理学报》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50周年专刊[C];1997年

8 李焱荣;刘中平;王东;何万强;;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信息人才建设[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科技期刊编辑学术论文集[C];2004年

9 王崇举;;市场经济条件下西部地区的区域合作[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钟书华;;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研究[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贺耀堂;狠抓对接落实 推动区域合作[N];连云港日报;2007年

2 陈政;着力推进与东部区域合作[N];贵州日报;2008年

3 ;抱团应对金融危机是最迫切任务[N];民营经济报;2009年

4 赵晋平;构筑区域合作应对美元波动[N];中国信息报;2002年

5 李辉 记者 郭明;安徽当涂和江苏高淳两县 建立区域合作 共建发展平台[N];中国质量报;2009年

6 时报记者 王森;区域合作促南港起飞[N];北方经济时报;2009年

7 刘林鹏;500温商聚首论道区域合作[N];温州日报;2010年

8 记者陈敏;虎林与东方红林业局签约区域合作共建[N];鸡西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李鹰 通讯员 杜绍林;区域合作绽新枝 医保对接惠民生[N];马鞍山日报;2011年

10 记者 彭华;加大对外开放 加强区域合作 加强对外交流[N];雅安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琛;中国水产品市场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2 盖艳梅;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D];四川大学;2005年

4 金铁洙;中韩两国教师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心宇;中国控股公司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6 巫晓燕;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当代都市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齐德利;中国丹霞地貌多尺度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宋玉成;中日吸收西方写实油画比较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9 陈明晖;庞加莱在中国[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06年

10 王文华;加拿大与中国经济诈欺犯罪比较[D];北京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勋;中国对外政策中亚洲意识的发展及影响[D];青岛大学;2006年

2 薛飞;中国参与东亚区域合作的战略思考[D];外交学院;2005年

3 张海霞;我国和东亚国家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孙巍;中国—东盟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高衍玉;论中国国家利益的实现[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吴曼丽;东亚货币合作与我国的对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白雪霜;中日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8 李元元;东亚货币合作中的汇率协调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骆金兰;中国在东亚贸易和直接投资中地位的变化[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邓志涛;新时期俄罗斯远东地区对中国的地缘战略意义及我国的相应政策调整[D];暨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34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934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6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