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广东欠发达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5 01:49

  本文选题:欠发达地区 + 小康社会 ; 参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S2期


【摘要】:广东整体经济发展的超前性并没有消解区域差距,反而在要素资源分布、产业集聚与市场竞争方面加剧了欠发达地区与珠三角发达地区间的差距。本研究以广东为案例,从生态文明角度探讨如何提升欠发展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将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念渗透在广东欠发达地区小康社会的建设中。
[Abstract]:The predominance of Guangdong's overal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not eliminated the regional gap, but has aggravated the gap between the less developed regions and the developed areas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in term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factor resources,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market competition. This study takes Guangdong as a case,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the self-development ability of underdeveloped areas from the angl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infiltrates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well-off society in less developed areas of Guangdong.
【作者单位】: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现代化战略研究所;广东省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会;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
【基金】: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课题《着力建设广州宜居城市研究》(编号:08Y29)
【分类号】:F127;F12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林涛;;中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之健康发展对策[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2 吴爱芝;杨开忠;李国平;;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研究综述[J];经济地理;2011年05期

3 钟勇;;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提速发展策略——基于贺州市县域经济SWOT实证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年06期

4 闫建爽;;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对策思考[J];河北农业科技;2008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兴良;方创琳;罗奎;;基于空间场能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评价[J];地理科学;2012年09期

2 王璇;尹宗成;汪锐良;;我国省域产业结构时空差异分析:2001-2011[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3 吴一洲;吴次芳;;区域要素规模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效应机理研究[J];经济地理;2011年08期

4 许抄军;王亚新;张东日;李海明;陈四辉;;基于广义梯度理论的雷州半岛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1年12期

5 陆远权;张德钢;;我国区域金融效率测度及效率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2年01期

6 李国平;吴爱芝;孙铁山;;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及展望[J];经济地理;2012年04期

7 余再鹏;;咸宁市县域经济与武汉城市圈互动发展研究[J];经济师;2011年09期

8 赵路;;西部欠发达地区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对策——以陕南发展为例[J];价值工程;2012年01期

9 张小侠;;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问题思考——以山东省单县黄岗镇为例[J];建筑设计管理;2008年06期

10 雷新途;熊德平;;区域制度环境、上市公司聚集与绩效[J];经济地理;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丽洁;小城镇土地集约优化利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刘志生;西部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婵娟;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居民素质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邢静;瑞丽沿边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发展战略初步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齐铸;基于协同学视阈下的皖江城市带建设战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4 刘林鑫;沈阳经济区产业集聚互动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5 刘晶;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及调整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6 安祖贵;浙江省市域经济差异及收敛性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7 范振宇;我国农村金融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8 杜昊;我国区域“两化”融合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9 武玉;中国人口综合素质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10 王睿霖;中国沿海欠发达城市转型发展研究初探[D];兰州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金金;;基于面板数据的FDI地区差异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J];北方经济;2006年16期

2 苗俊哲;姜炎鹏;;河北省市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J];北方经济;2008年10期

3 曲鲁宁;;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及其发展态势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16期

4 刘伟;;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2期

5 陈仲常,张建升;中国工业布局变迁与收入差异相关性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7期

6 彭震伟,樊保军;论小城镇建设中政府职能的转变[J];城市规划;2004年09期

7 景永静;;基础设施在区域经济差异中的作用探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8 刘金山;泛珠三角地区经济收敛性分析及趋势估计[J];当代财经;2005年04期

9 李炯光;;重庆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当代经济;2006年07期

10 彭朝晖;杨开忠;;区域经济差异演化的一个空间均衡模型[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昱;;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冷思考[J];浙江经济;2004年07期

2 ;创新思路 扶持欠发达地区群众奔小康[J];宁波通讯;2004年02期

3 朱东华;;欠发达地区自主创新须做好七篇文章[J];浙江经济;2007年03期

4 张胜荣;;希望中的丰裕社会[J];读书;2008年12期

5 刘力;杨琴;;广东实施“双转移战略”与城乡统筹发展新思考[J];城市;2009年03期

6 李军;杨荣升;;广东均衡发展的瓶颈[J];人民之声;2010年10期

7 ;夯实区域协调发展六大举措[J];人民之声;2010年11期

8 曾小瑛;;“双转移”中的广东女性[J];大经贸;2011年05期

9 戎向东;;完善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机制的几点思考[J];求实;2011年S1期

10 赵世亮;;优势互补 共同繁荣——对乌兰察布盟与内地发达地区经济协作的思考[J];实践;199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舒;;从日本欠发达地区开发政策看中国西部大开发[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2 黄志亮;;后发地区区域创新论——论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的几个主要特点[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肖慈方;;论欠发达地区经济开发的基本模式[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年

4 张占仓;;产业集群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辩证关系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5 彭忆红;;广西欠发达地区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思考[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6 李蔚然;朱凯;;泛长三角背景下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研究——以安徽省望江县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韩旭;;欠发达地区公共服务的创新问题[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行政问责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7·理论专刊)[C];2007年

8 张新红;张志斌;;中国东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发展研究——以广东省高州市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徐燕;彭万章;;贵州省欠发达地区的界定及其特征分析[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10 龚蔚霞;罗勇;;中间突破,实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探索[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瀛波;发展县域经济 促进富民强县[N];浙江日报;2007年

2 中共南澳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卢淳杰;欠发达地区降低发展代价解放思想是关键[N];南方日报;2008年

3 中共滨海县委常委 滨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工业园党工委书记 王晓明;善于把握重大机遇 实现更好更快发展[N];江苏经济报;2009年

4 中共忻州市委书记 吕德功;开放引进 大项带动[N];山西日报;2005年

5 朱军备邋实习生 张弛;市政府召开座谈会 部署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工作[N];宁波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张凤安;浙江规划之手弥合区域失衡[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7 黄还春邋潘建中;以攻坚力度推进欠发达乡镇发展[N];温州日报;2007年

8 记者 雷蕾;抓住机遇求发展 扎实工作惠百姓[N];丽水日报;2009年

9 程国有;六大陷阱制约欠发达地区[N];农民日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徐军;欠发达地区以“生态”谋发展[N];中国企业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廷勇;欠发达地区技术创新测度与实证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2 肖慈方;中外欠发达地区经济开发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韩艳红;我国欠发达地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陈永奇;欠发达地区技术转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5 吴国春;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政策支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6 李长江;基于禀赋的高新技术与欠发达地区特色产业成长机制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7 赖应辉;发达省份欠发达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8 时岩;中西部欠发达区域特色资源产业化模式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9 林勇;转型经济可持续发展论[D];重庆大学;2009年

10 刘日昊;中国经济区域非均衡研究—兼论吉林省的区域经济发展[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高晓倩;辽宁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3 欧阳芳;欠发达地区政府的经济行为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俊娜;跨区县经济合作的动力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5 余建勇;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6 邹敏;恩施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朱长途;欠发达地区政府职能创新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王汉宏;后发优势与我国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董华民;论农业政策性金融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刘荣刚;旅游开发对欠发达地区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79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979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5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