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消费风险分担偏低之谜

发布时间:2018-09-06 10:29
【摘要】:居民部门福利水平,不仅决定于收入与消费的绝对水平,也取决于其波动水平即风险程度。通过金融市场和财政转移支付而实现的收入的交换流通,以降低本地消费与本地产出的相关性分担本地产出波动导致的居民消费的风险。本文计算了1985—2011年中国消费风险分担的趋势,发现中国省级消费风险分担水平偏低而且增加趋势不明显。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采取的地方保护行为,严重抑制了财政转移支付和银行信贷市场在分担消费风险中的作用,直接造成了中国较低的消费风险分担水平。而金融业的国有化,则没有呈现出类似的影响。本文的结论对中国未来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和金融业市场化改革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Abstract]:The welfare level of resident department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absolute level of income and consumption, but also on the level of fluctuation, that is, the degree of risk.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ocal consumption and local output, the exchange and circulation of income through financial market and fiscal transfer payment can reduce the risk of resident consumption caused by fluctuation of local output. This paper calculates the trend of consumption risk sharing in China from 1985 to 2011 and finds that the level of provincial consumption risk sharing is low and the increasing trend is not obvious. Further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local conservation practices taken by governments to increase fiscal revenues severely inhibit the role of fiscal transfer payments and bank credit markets in sharing consumption risks. A direct result of China's lower consumption risk sharing level. The nationalisation of the financial sector did not show a similar effect.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financial industry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项目批准号:13XNJ003
【分类号】:F12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何平;殷小斌;;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比较制度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03期

2 黄肖广;财政体制改革与地方保护主义[J];经济研究;1996年02期

3 王红领,李稻葵,雷鼎鸣;政府为什么会放弃国有企业的产权[J];经济研究;2001年08期

4 白重恩,杜颖娟,陶志刚,仝月婷;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J];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5 胡向婷,张璐;地方保护主义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理论与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6 张杰;;中国的高货币化之谜[J];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来利;周恺;朱杰;;我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2 张军民;张欣然;李茹茹;李彩霞;;新疆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转移互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3 李晓敏;;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一个最新综述[J];北方经济;2009年22期

4 高永祥;;国际分工演化与我国地区专业发展的比较研究[J];北方经济;2012年10期

5 罗朝晖;经济转轨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的逻辑顺序[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王学信;从国有商业银行组织的变迁看我国银行并购的意义[J];商业研究;2003年06期

7 王学信;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与期间政府干预行为演变的经济学分析[J];商业研究;2003年16期

8 肖奎喜,李经兰,杨义群;开放经济下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演变[J];商业研究;2003年17期

9 李胜军,张兰;渐进改革的逻辑产物——试论我国商业银行的制度缺陷[J];商业研究;2005年02期

10 丛丹阳;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审视和发展模式选择[J];商业研究;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震;;民有金融、民间财团和社区银行——基于浙江温州、台州案例的比较制度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王玉海;;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空间再造及其政策举措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王玉海;;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空间再造及其政策举措研究[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4 罗士龙;;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分析[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黄韬;;为什么法院不那么重要?——基于中国证券市场国家管理行为的一项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史晋川;王婷;;社会网络与非正式金融制度——基于私人秩序与替代性法律的视角[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王凤荣;任萌;张富森;;政府干预、治理环境与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有效性——基于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并购的经验证据[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董直庆;王林辉;;相容委托和最优委托权安排:论我国国企治理的另一种分析框架[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孙少岩;;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特殊性研究[A];第八届国有经济论坛:中国商业银行深化改革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颢瀚;张明之;;长江三角洲经济成长阶段与合作创新之路[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艳;公司治理与大股东的掏空和支持[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丁武民;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丁业震;国有上市公司重组中的利益冲突与重组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5 曹珂;中国金融发展与比较优势:外部融资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6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8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谢沛善;中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唐志军;地方政府竞争下中国之“谜”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正刚;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小专;基于认知偏差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高玉东;区域行政垄断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祝鹤;煤矿安全规制对煤炭产业所有制结构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彭利燕;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决定因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瞿梦杰;乡镇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的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吕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居民消费[D];湘潭大学;2010年

8 郑博巍;国有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绩效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晁倩;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区域非均衡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立;改革期间中国国家财政能力和金融能力的变化[J];财贸经济;2003年04期

2 张杰;;市场化与金融控制的两难困局:解读新一轮国有银行改革的绩效[J];管理世界;2008年11期

3 沈立人;戴园晨;;我国“诸侯经济”的形成及其弊端和根源[J];经济研究;1990年03期

4 何振一;1994年财税改革举措效果及问题剖析[J];经济研究;1994年04期

5 钱颖一;企业的治理结构改革和融资结构改革[J];经济研究;1995年01期

6 樊纲;论公共收支的新规范——我国乡镇“非规范收入”若干个案的研究与思考[J];经济研究;1995年06期

7 史炜;中国经济改革的区域差异及推进前景[J];经济研究;1995年09期

8 黄达;议财政、金融和国有企业资金的宏观配置格局[J];经济研究;1995年12期

9 黄肖广;财政体制改革与地方保护主义[J];经济研究;1996年02期

10 银温泉,才婉茹;我国地方市场分割的成因和治理[J];经济研究;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亚飞;叶初升;;发展中国家非正式风险分担研究述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2 陈立丰;投资风险分担与BOT投资运作[J];技术经济;1996年08期

3 马宇;;金融体系风险分担理论研究综述[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年01期

4 赵国庆;张中元;;金融发展与中国跨省消费风险分担[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12期

5 李伟;康海贵;;国际水电总承包项目风险分担研究[J];中国水利;2011年14期

6 马宇;;融资模式、风险分担与高科技企业集群成长[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2期

7 李丹凝;;基于“风险分担”的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2年12期

8 车维汉;王茜;;跨国风险分担下福利收益研究述评[J];财贸研究;2009年06期

9 陈贺;寿志敏;;对经济活动中风险分担负面影响的探析[J];金融经济;2013年04期

10 陈传波;;中国农户的非正规风险分担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谢赤;;证券设计中的风险分担与金融创新问题[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2 阎东升;何彬;王磐石;;风险分担与企业理论[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3 ;地方保护主义与消费风险分担——基于中国省级数据的分析[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陈玉宇;行伟波;;消费平滑、风险分担与完全保险——基于城镇家庭收支调查的实证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1期(总第23期)[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刘亚飞;农村社会的风险分担网络:存在及其意义[N];光明日报;2012年

2 丁萍 桔梗;英拟多快好省用新药[N];医药经济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张朝晖;银监会:完善小企业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N];中国证券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张艳玲;风险分担打破“猪周期”[N];农民日报;2014年

5 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李建云;大力发展债券市场 优化风险分担结构[N];中国证券报;2010年

6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刘尚希 韩凤芹;科技与经济相融合是下一步改革目标[N];经济参考报;2012年

7 张平 朱斌;我国应尽快设立地震风险分担机构[N];人民政协报;2014年

8 高伟;风险分担:PPP模式的核心[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4年

9 四川正信会计师事务所 郭炳福;事务所的收入如何分配?[N];中国财经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胡萍;银担合作新模式的“一喜三难”[N];金融时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亚飞;农村风险分担网络的形成与效率分析[D];武汉大学;2012年

2 杨卫华;基于风险分担的高速公路BOT项目特许定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何涛;基于PPP模式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风险分担合理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姜敬波;风险分担视角下城市轨道交通BT项目的回购定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菲;中国跨省消费风险分担的渠道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3年

2 唐珏;风险、风险分担与制造业专业化[D];浙江财经大学;2015年

3 葛晨冉;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分担的信息经济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傅娟;完全风险分担模型的经验检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5 逄兆勇;基于风险分担的供应链库存最优控制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阎柳青;公路BOT项目风险分担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7 杨正;城市轨道交通PPP建设模式风险分担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8 林媛;外包类PPP项目风险分担模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9 黄丹林;基于风险分担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PPP模式应用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4年

10 教富千;BOT项目风险分担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26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226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2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