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的中美经济脱钩趋势分析
[Abstract]:Whether or not to decouple has been an important issue in recent years for both supporters and opponents of Sino-American economic relations. Before and after the 2008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decoupling theory" was that China and the emerging economies of East Asia developed independently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Since 2010, as the United States economy recovers, China's economy has slowed, decoupling has evolved into a weaker U.S. role in China, and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have been deba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economic decoupling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ill not really happen in the short term, but China cannot ignore the long-term possibility of decoupling and US policy attempts to "exclude China".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
【基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科建设专项经费资助项目“中美经济是否会脱钩?——基于全球生产网络的分析”(XK2014126)
【分类号】:F12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S.阿明 ,高挍;论脱钩[J];国外社会科学;1988年04期
2 严波;论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流派[J];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3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张平;刘霞辉;张晓晶;汪红驹;;外部冲击与中国的通货膨胀[J];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4 木下悦二;邵鸣;;脱钩论的去向——金融危机与发展中国家[J];南洋资料译丛;2009年04期
5 孙杰;;全球金融危机对欧洲经济的影响[J];欧洲研究;2009年01期
6 巴曙松;;重提脱钩论:信贷周期启动下的中国经济及其影响[J];西南金融;2009年06期
7 钟飞腾;张洁;;雁型安全模式与中国周边外交的战略选择[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08期
8 刘洪钟;张振家;杨攻研;;后危机时代的东亚脱钩:现实还是幻想?[J];中国市场;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路继业;;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探究——从生产结构的角度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曹晓飞;;云南国际大通道建设周边环境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3 王宏涛;张鸿;;中国CGG货币规则模型的建立及其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6期
4 孙力军;胡云祥;;论我国货币供应非均衡机制与通货膨胀风险[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5 陈亮;;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论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1期
6 严双伍;高小升;;中国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应对和影响[J];长江论坛;2011年01期
7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杨国中;姜再勇;;外部冲击与我国物价水平的决定——基于结构VAR模型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9年08期
8 马宇;;外部冲击、公众预期与价格波动[J];财贸经济;2009年12期
9 李红亮;;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中国应对[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王玉主;;亚洲区域合作的路径竞争及中国的战略选择[J];当代亚太;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徐俊武;罗毅丹;;过剩产能能否抑制通货膨胀?——基于包含随机波动的TVP模型考察[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凌胜利;;美国亚太联盟转型的动力探析[A];国际关系研究:新发展与新问题——2012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邹累;油价波动对道路运输业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王宇雯;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传导及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李世华;中国失踪货币和流动性过剩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赵爱清;全球化视角下中国的输入性流动性过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李楠;我国通货膨胀过程的形成机理分析与传导机制检验[D];吉林大学;2011年
7 薛亚梅;罗伯特·吉尔平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阎虎勤;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相互关系及其协调性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张营;我国通货膨胀率波动、不确定性与宏观经济运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吴翔;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与我国经济增长内在关联机制的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珂;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物价变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于羽;货币政策的通胀与通缩效应[D];吉林大学;2011年
3 孙晓满;对2000-2010年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石军夏;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通货膨胀的溢出效应[D];吉林大学;2011年
5 郭向明;基于压力测试的我国通货膨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罗月灵;中美产品价格传导的溢出和渗入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林超群;我国银行的信货周期及其决定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张百顺;2009年中国货币发行的若干理论思考[D];兰州大学;2011年
9 王子博;中国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10 张洁;美国为什么错过了治理金融危机的最佳时机[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玉江;朱钟棣;;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基于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6年07期
2 高子川;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基本态势解析[J];当代亚太;2004年01期
3 门洪华;;中国东亚战略的展开[J];当代亚太;2009年01期
4 吴心伯;论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走向[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石源华;汪伟民;;美日、美韩同盟比较研究——兼论美日韩安全互动与东北亚安全[J];国际观察;2006年01期
6 王义桅;;美国亚太秩序观的新变化及其面临的挑战[J];国际观察;2009年03期
7 陈达忠;原油价格对经济影响的非对称性——文献综述[J];国际石油经济;2005年08期
8 杨光海;美国的东亚同盟体系:态势、趋向及意图[J];国际论坛;2002年04期
9 滕建群;;论中美关系中的第三方因素[J];国际问题研究;2011年01期
10 陈东晓;;当前国际局势特点及中国外部环境的新挑战[J];国际展望;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春生;;论全球生产的网络化及其推动力量[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林季红;;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与中国产业的技术进步[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李晓华;;价值链的片断化及其对国际分工的影响[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4 张戌凡;;全球中产阶级的崛起:一个待探索的阶级议题[J];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11期
5 范兆斌;苏晓艳;;超越能力峡谷:从“本土”吸收到“当地”吸收[J];未来与发展;2009年02期
6 白积洋;;全球生产网络、贸易结构与工资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J];科学决策;2011年04期
7 张s,
本文编号:2226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226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