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基于“奥肯定律”的经济增长和就业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23:04

  本文关键词:基于“奥肯定律”的经济增长和就业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经济也在迅速增长。对于未来预期大多数认为是积极向上的,这确实符合总体发展趋势。但是,也不可否认,局部或者一国的经济正在或者有可能发生动荡。我国无论从人口数量还是国土面积都能算的上是大国。但此这依然并不完全能够与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相比较。因为我国的经济从产业构成、就业水平和产值增长都暴露出一些问题。而一个国家、地区的是否能够稳定的向前发展关键在于人们能否找到工作、收入水平能否满足人民日常生活需求。因此简单的说,失业和收入是稳定国家的两个必要因素。因此,对于二者的探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我国失业率的统计普遍受到质疑,导致用失业率指标进行实证分析会导致偏差,基于以上原因,文章选取失业的对立指标——就业量来实证分析。本文基于“奥肯定律”对经济增长、就业和收入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 首先,本文对所要用到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分别介绍了分工效应、“奥肯定律”的历程、意义、配第-克拉克定律和斯密-杨格定理。其目的为,第一,通过分工理论阐述经济能够健康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分工和市场规模的相互促进;第二,通过配第-克拉克定律展现劳动力流动和收入之间的关系;第三,斯密-杨格定理的提出为本文的模型构建提供的理论基础。 然后,选取时间段。本文选取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相关经济数据。按照三种产业的类别对我国经济进行划分,对于每种产业的产值增长和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并作图,通过图形的中二者的走势来展示经济与就业的实际情况,结果表明二者在只有为数不多的年份这才呈现出典型的正向关系,更多的是随着经济增长的不断加快就业增长却在降低。 其次,在理论的基础上构建模型,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本文的目标指标变量进行定量分析,分别得出就业、工资与产业增长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也为下文理论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撑。 最后,由于各个产业工资这一重要变量数据的缺失,本文选取2004至今的历史数据进行作图。在加入工资增长率这一变量的情况下,对我国经济现象进行原因解释,这个解释也验证前文定量分析的结论——工资水平的上升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拉动经济增长。在文章的最后提到,工资水平与货币政策有密切联系,因此,本文又从货币投放量和投放方向上定性地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奥肯定律 斯密-杨格定理 经济增长 工资增长 货币政策 就业增长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4;F249.2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1 引言12-23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2-14
  • 1.1.1 选题背景12-13
  • 1.1.2 研究意义13-14
  • 1.2 解决的问题和研究内容14-16
  • 1.2.1 解决的问题14
  • 1.2.2 研究内容14-16
  • 1.3 研究方法16
  • 1.3.1 数量研究法16
  • 1.3.2 实证研究法16
  • 1.4 创新点16-17
  • 1.4.1 研究理论创新16
  • 1.4.2 研究视角创新16-17
  • 1.5 文献综述17-23
  • 1.5.1 国外研究综述17-18
  • 1.5.2 国内研究综述18-20
  • 1.5.3 文献评述20-23
  • 2 理论基础综述23-27
  • 2.1 分工效应简介23-24
  • 2.1.1 分工效应概念23
  • 2.1.2 分工产生的原因23-24
  • 2.1.3 分工效应的影响24
  • 2.2 “奥肯定律”24-25
  • 2.2.1 “奥肯定律”简介24-25
  • 2.2.2 “奥肯定律”在中国的现状25
  • 2.3 配第-克拉克定律25
  • 2.4 斯密-杨格定理简介25-27
  • 3 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27-34
  • 3.1 第一产业的发展特点27-29
  • 3.2 第二产业的发展特点29-30
  • 3.3 第三产业的发展特点30-32
  • 3.4 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概况32-34
  • 4 我国失业率统计探究34-37
  • 4.1 现行失业率统计的缺陷34-35
  • 4.2 改进的失业率统计方法35-36
  • 4.3 我国“奥肯系数”的特征36-37
  • 5 指标的选取及模型的构建37-45
  • 5.1 指标的选取37
  • 5.2 模型的建立及实证思路37-39
  • 5.3 实证分析39-45
  • 5.3.1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39-41
  • 5.3.2 数据的协整检验41-43
  • 5.3.3 误差修正模型(ECM模型)的估计43-44
  • 5.3.4 经济增长与就业、工资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44-45
  • 6 “奥肯定律”在我国失效的原因分析45-50
  • 6.1 工资水平对于第一产业的影响45-47
  • 6.2 工资水平对于第二产业的影响47-48
  • 6.3 工资水平对于第三产业的影响48-50
  • 7 结论建议50-54
  • 7.1 对于货币量的控制50-51
  • 7.2 对于货币投放方向的控制51-54
  • 7.2.1 投资向农业科技和就业人员培训倾斜51
  • 7.2.2 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扶持和基层劳动力的工资水平51-52
  • 7.2.3 政策倾斜引导货币的流向52-54
  • 参考文献54-57
  • 附录57-61
  • 附录A57
  • 附录B57-59
  • 附录C59-61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1-63
  • 学位论文数据集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碧波;周建军;;中国经济中的高增长与低就业——奥肯定律的中国经验检验[J];财经科学;2010年01期

2 刘渝琳,郭嘉志,陆建渝;基于转型期中国失业问题的思考——奥肯定律的失灵问题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2期

3 李冠霖,任旺兵;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增长难度加大——从我国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的演变轨迹及国际比较看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增长[J];财贸经济;2003年10期

4 李江帆;中国第三产业的战略地位与发展方向[J];财贸经济;2004年01期

5 陈哲;杨旭;;创业拉动劳动力需求和促进民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6 蔡f ;;为什么“奥肯定律”在中国失灵——再论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J];宏观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7 许平祥;;美国经济“二元化”与“奥肯定律”的困局[J];经济科学;2011年05期

8 张小凤;王隆杰;;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经济;2011年17期

9 李碧花;;“奥肯定律”中国悖论的再解释——基于中美劳动力变动差异视角[J];经济问题;2010年06期

10 龚玉泉,袁志刚;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及其形成机理[J];经济学动态;2002年10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奥肯定律”的经济增长和就业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47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647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8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