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经济合作视角下中国经济安全研究
【学位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114.46;F12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东亚经济合作与我国经济安全
1.2 与国家经济安全相关的文献综述和理论梳理
1.2.1 国内、国外对国家经济安全的研究综述
1.2.2 国家经济安全的理论起源
1.2.3 国家经济安全的相关理论
1.3 研究的创新之处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2章 区域经济合作与国家经济安全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2.1 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
2.1.1 国家经济安全的界定
2.1.2 当前主要国家的经济安全观
2.1.3 国家经济安全的分类
2.2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
2.2.1 区域经济合作背景下的经济安全与经济主权
2.2.2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安全的影响
2.3 区域经济合作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区域经济合作影响国家经济增长
2.3.2 区域经济合作改变企业竞争能力
2.3.3 区域经济合作改善市场竞争状态
2.4 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国家经济安全实践
2.4.1 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与国家经济安全
2.4.2 产业政策与国家经济安全
2.4.3 政府作用与国家经济安全
2.4.4 外部安全稳定与美国国家经济安全
2.4.5 统一政策与欧盟国家经济安全
第3章 中国参与东亚经济合作的经济安全与经济风险
3.1 东亚经济合作的范围界定
3.2 东亚经济合作的发展历程
3.2.1 东亚经济合作发展
3.2.2 东亚经济合作现状
3.3 参与东亚经济合作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3.3.1 贸易安全与贸易风险
3.3.2 产业安全与产业风险
3.3.3 引资安全与引资风险
第4章 中国参与东亚经济合作经济安全的实证检验
4.1 中国参与东亚经济合作的投资安全
4.1.1 中国投资安全分析
4.1.2 模型测度
4.1.3 结果分析
4.2 中国参与东亚经济合作的货物贸易安全
4.2.1 贸易互补指数
4.2.2 中国与日本、韩国、东盟贸易互补指数测算
4.2.3 中国面临贸易安全的灰度关联分析
4.2.4 结论分析
4.3 中国参与东亚经济合作的产业安全
4.3.1 模型建立
4.3.2 数据测算
4.3.3 结果分析
4.4 实体经济安全与国家经济安全的相关性
4.4.1 模型建立
4.4.2 检验测算
4.4.3 结论分析
4.5 参与东亚经济合作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第5章 经济安全视野下中国参与东亚经济合作的对策
5.1 主要结论及后续研究方向
5.2 贸易安全保障措施
5.2.1 多样化贸易产品种类
5.2.2 建立完整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5.2.3 建立有效的行业协会
5.3 产业安全保障措施
5.3.1 着力扶持重点产业
5.3.2 注重人力资本的培育
5.3.3 完善法律制度的建设
5.4 投资安全保障措施
5.4.1 保障投资信息安全
5.4.2 完善国内金融服务机制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美英;张鹤达;;基于博弈论的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可行性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7期
2 田密;;试论中日韩自贸区与东亚经济合作进程的关系[J];中国外资;2011年13期
3 吴颖蕾;;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国与中亚地区的经济交流[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8期
4 郭若艺;;区域经济合作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1期
5 ;山东半岛将建成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1年02期
6 田密;;中日韩自贸区与东亚合作进程的关系[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4期
7 贾敬全;卓翔芝;戴凤礼;;淮北市在淮海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及区域经济合作拓展探析[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何智娟;;中国与南盟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SWOT分析[J];南亚研究季刊;2011年02期
9 陈坤明;;试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路径——以广西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1年18期
10 薛敬孝;马明;;世纪之交的天津与区域经济合作[J];国际经贸研究;199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运仓;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李文星;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陈其钢;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4 崔颖;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鲍丰彬;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姜周;基于区域经济合作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振兴战略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7 向宇;论东亚经济合作中的领导问题[D];北京大学;2005年
8 武安;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陈霜华;10+3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证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03年
10 李建民;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及一体化可行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勇;东亚经济区域主义及其日本因素研究[D];外交学院;2006年
2 王俊娜;跨区县经济合作的动力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3 袁群华;CEPA架构下泛珠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与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4 王小林;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与我国的对策[D];吉林大学;2006年
5 卡丽娜·卡德尔汗;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区域经济合作法律模式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6 于志远;WTO体制下的区域贸易协定[D];吉林大学;2006年
7 耿志刚;大连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汪大正;皖江城市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9 陈艳梅;香港在中国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定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李晓昀;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中地方政府间合作组织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679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67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