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圈一体化的产业布局调整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2 06:00
本文关键词:首都经济圈一体化的产业布局调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环境污染、城乡差距过大等,尤其是环首都贫困带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京津冀地区的进一步发展。而都市圈是当今社会发展经济最有效的一种形式,可以最大限度激发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潜能,在中央提出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后,首都经济圈变成我国目前热点的经济区域,因此做大做强首都经济圈,可以加速京津冀的一体化进程,而进一步发展壮大首都经济圈,最关键的在于产业布局的调整。 首都经济圈作为我国三大都市圈之一,和长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相比,仍有很大的发展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其自身产业布局存在的各种问题,如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严重、城市相互之间缺乏产业合作、配套产业建设落后等,因此,研究首都经济圈的产业布局调整可以推进首都经济圈的进一步发展。衡量首都经济圈目前的产业布局可以从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和产业的地区专业化水平两方面分析,这两个指标可以很好的反映一个地区的产业布局优劣,从而可以为我们找到进行产业布局调整的切入点,研究国内外典型都市圈的发展一体化过程,分析它们的产业布局现状,也可以从中得到进行首都经济圈产业布局调整的几点启示。产业布局调整终究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因此研究首都经济圈的产业布局调整方向,可以从影响经济增长的变量入手。现阶段,影响经济增长的变量有投资、消费和出口,而产业布局调整可以影响这三大变量的数值,故建立首都经济圈13个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和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各个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每个变量对每个城市的经济增长促进效果不同,而每个变量又分属不同的行业,因此,在进行产业布局调整时,就可以朝着对该地区经济增长最明显的方向进行,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结合首都经济圈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国内外典型都市圈发展一体化的启示以及实证结果,文章最后提出一些调整首都经济圈产业布局的对策及建议,希望可以对首都经济圈的产业布局调整提供帮助。
【关键词】:首都经济圈 产业布局 面板数据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1
- 1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11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12
- 1.2.2 研究意义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4-15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5-17
- 1.4.1 研究内容15
- 1.4.2 研究方法15-17
- 2 都市圈概述及产业布局调整的相关理论17-22
- 2.1 都市圈的概念及基本特征17-18
- 2.1.1 都市圈的概念17
- 2.1.2 都市圈的基本特征17-18
- 2.2 产业布局调整的相关理论18-20
- 2.2.1 产业分类理论18-19
- 2.2.2 产业布局理论19-20
- 2.3 区域合作理论20-22
- 2.3.1 新经济地理学中核心和外围理论20
- 2.3.2 区域相互依赖理论20-22
- 3 首都经济圈产业布局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22-29
- 3.1 首都经济圈概述22-23
- 3.1.1 首都经济圈的概念22
- 3.1.2 首都经济圈一体化的资源优势22-23
- 3.2 首都经济圈产业布局现状分析23-27
- 3.2.1 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和产业的地区专业化水平分析23-25
- 3.2.2 首都经济圈产业布局现状25-27
- 3.3 首都经济圈的产业布局存在问题分析27-29
- 3.3.1 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严重27
- 3.3.2 京津之间缺乏产业合作27-28
- 3.3.3 配套产业建设落后28-29
- 4 典型都市圈发展一体化的启示29-37
- 4.1 国外三大都市圈发展一体化概述29-31
- 4.1.1 纽约都市圈一体化概述29-30
- 4.1.2 伦敦都市圈一体化概述30-31
- 4.1.3 东京都市圈一体化概述31
- 4.2 国外都市圈发展一体化的启示31-32
- 4.2.1 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32
- 4.2.2 建设现代化的城市群落32
- 4.3 国内都市圈发展一体化概述32-35
- 4.3.1 长三角都市圈一体化概述33-34
- 4.3.2 珠三角都市圈一体化概述34-35
- 4.4 国内都市圈发展一体化的启示35-37
- 4.4.1 实施政府规划36
- 4.4.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36
- 4.4.3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36-37
- 5 影响首都经济圈产业布局调整的经济增长因素实证研究37-45
- 5.1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37-39
- 5.1.1 指标选取37-39
- 5.1.2 数据来源39
- 5.2 模型的理论基础39-40
- 5.3 实证分析40-43
- 5.3.1 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40-41
- 5.3.2 Johansen面板数据协整检验41-42
- 5.3.3 面板数据模型的建立42-43
- 5.4 实证结果43-45
- 6 调整首都经济圈产业布局的对策及建议45-50
- 6.1 强化政府宏观调控作用45
- 6.2 加快推进三地的一体化进程45-47
- 6.2.1 实施交通一体化工程45-46
- 6.2.2 实施环保一体化工程46-47
- 6.3 突出京津冀三地在首都经济圈内的作用47-50
- 6.3.1 发挥北京在首都经济圈内的中心辐射作用47-48
- 6.3.2 巩固天津在首都经济圈内的创新示范和改革试验作用48-49
- 6.3.3 强化河北在首都经济圈内的产业承接作用49-50
-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4-55
- 致谢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维克;赵弘;;论“首都经济圈”建设[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2 张强;;全球五大都市圈的特点、做法及经验[J];城市观察;2009年01期
3 周一星;;城市研究的第一科学问题是基本概念的正确性[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1期
4 姜玲;杨开忠;;日本都市圈经济区划及对中国的启示[J];东南亚纵横;2007年02期
5 董晓峰,史育龙,张志强,李小英;都市圈理论发展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10期
6 陈建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同构及产业定位[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2期
7 刘文秀;欧洲一体化性质及特点[J];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02期
8 冯超;;产业转移与区域分工合作新模式的建立——以河南洛阳承接产业转移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6期
9 孟祥林;;“一体两翼”的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模式分析[J];环渤海经济w,
本文编号:3588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58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