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一维超薄铌酸盐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解水性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6 07:37
【摘要】:一维(One-Dimensional,1D)铌酸盐纳米材料,因其特殊的形貌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在光、电、催化等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1D铌酸盐纳米材料主要通过熔盐、水热等“自下而上”(Bottom-Up)方法合成,而通过“自上而下”(Top-Down)的方法制备1D铌酸盐纳米材料的研究较少。本论文首先采用高温相法合成1D棒状RbNb03(RNO)前驱体,然后利用超声辅助和软化学液相剥离法制备了两种形貌结构的1D超薄铌酸盐纳米带和纳米线材料。通过对所获得的纳米带和纳米线胶体悬浮液进行酸化,得到堆叠的纳米带和纳米线材料,对其进行光解水性能表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常压下高温固相合成的RNO晶体在常态下不够稳定,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研究发现在无水条件的手套箱中混合研磨原料,在900℃高温烧结后可以得到尺寸较大的棒状晶粒;在隔绝空气条件下收集到RNO粉末样品的PXRD数据,利用GSAS软件对数据进行Rietveld法结构精修,证明制备的RNO前驱体是纯相样品。(2)通过超声辅助的液相剥离法在纯水中剥离RNO前驱体制备1D超薄铌酸盐纳米带材料,在此过程中,没有杂相引入。纳米带剥离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Rb+的水合和(Nb03)n n-弱酸根水解的共同作用。该实验获得的纳米带可能为中间态,通过进一步的剥离有望最终获得单分散的单链(Nb03)n n-结构。深入理解纳米带的剥离机理有助于进一步的剥离研究。(3)通过软化学液相剥离法剥离RNO前驱体制备1D超薄铌酸盐纳米线材料。在合适的乙胺(EA)浓度下,观察到了直径1 nm左右的单链铌酸盐结构;纳米线剥离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Rb+的水合,(Nb03)nn-弱酸根水解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共同作用。(4)酸化堆叠后,1D纳米带和纳米线趋向于非晶化,但形貌尺寸没有太大变化。1D纳米带和纳米线在紫外光照射下表现出优良的光解水产氢效率,在担载0.5 wt%Pt后,1D纳米线的光解水速率达到了 17.6 mmol/h/g,是相应HRNO纳米带光解水效率(10.2 mmol/h/g)的1.7倍左右,甚至高于商业化的P25(11.9 mmol/h)和锐钛型Ti02(12.2 mmol/h)的光解水速率。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116.2;TB383.1
【图文】:

示意图,光电解,示意图


维纳米材料也称为量子工程材料,通常指除三维(Three-Dimensional,邋3D外的材料。低维纳米材料的类别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零维(Zero-Dimen个维度都处于纳米尺寸,如团簇、量子点、纳米颗粒等;2)邋—维(One-Dime两个维度处于纳米尺寸,如纳米线、纳米棒、纳米纤维、纳米管等;3Dimensional,邋2D):邋—个维度处于纳米尺寸,如纳米片、超薄膜、超晶格米结构束缚时,表面能和量子效应会明显增强,材料的基本物理属性受料具有与3D体相材料所不具备的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效应、库仑阻塞与量子随穿等纳米效应(Braun邋E.,1998)。迄今为止,颗粒等材料己被广泛用于荧光显示成像、纳米涂料等领域;纳米线、纳材料被用于制作纳米电子器件以及有机-无机高分子复合增强/增初材料;2膜等在超级电容器、太阳能薄膜电池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总之,由于的尺寸限制,低维纳米材料表现出独特的光、声、电、热、磁学性能,

过程图,纳米尺度,纳米线,单晶


Ti05纳米链。K2Ti03的晶体结构与层间为阳离子的2D层状材料的结构具有相似性,主体逡逑结构通过Ti05四方锥共棱连接形成1D链状结构,链结构内通过共价键连接,K+环绕在链逡逑的叫周,与主体链结构通过离子键静电相互作用连接,如图1-3所示。作者借鉴了邋2D层状逡逑材料的软化学液相剥离方法,在闶相合成前驱体后,预想通过高浓度的强酸进行离子交逡逑换得到质子化的结构。他们先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1<27103母体材料,然后称取lmmol固逡逑体粉末溶于l00ml邋1M邋HN03中酸化搅拌三天。但在这个过程中,不同于一般的2D层状逡逑材料剥离过程,没有得到质子化的产物沉淀,固体粉末在HN03溶液中逐渐的溶解,最终逡逑得到了具有丁达尔现象的澄清透明溶液,他们认为该溶液中含有所制备的ID邋Ti05纳米链逡逑结构,作者解释的剥离机理如图1-4所示。然而该文献报道的关键的TEM邋1D纳米链照片逡逑很模糊,且剥离机理的解释不是很充分和严谨,没有中间过程的实验结果支撑,有许多逡逑细节问题需要解决

晶体结构


七冬逦3逡逑图1-4邋K2Ti03在HN03中的剥离机理:(a)母体K2Ti03;邋(b)中间态;逡逑(c)最终的剥离态逡逑1.1.2.2邋Bottom-Up邋方法逡逑与Top-down方法相比,就合成材料的多样性,成本和大批量生产的潜能而言,逡逑Bottom-Up法成为1D纳米材料合成中常用的技术方法。Bottom-Up法主要通过弱的相互作逡逑用将原子、分子等较小的结构单元自组装构筑成相对较高级的晶体结构。用Bottom-Up逡逑法制备ID纳米材料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包括模板辅助法、熔盐法、水热/溶剂热法、溶液逡逑6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P.K.Malhotra;甘树才;;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铌酸盐—钽酸盐样品中铌和钽[J];世界地质;1989年01期

2 方亮,张辉,鄢俊兵,杨卫明;新铌酸盐Ba_5NdTi_3Nb_7O_(30)的合成与介电性能[J];无机化学学报;2002年11期

3 谈国强;李佳;梁云鹤;刘艳;王世平;;前驱物碱浓度对水热法制备碱金属铌酸盐铁电薄膜的影响[J];陶瓷;2008年01期

4 王伟;李静;刘军;;钽或铌酸盐化合物生产工艺研究[J];稀有金属快报;2006年12期

5 吴玲,任晓峰,张家良,王春雷,王矜奉;碱金属铌酸盐无铅压电陶瓷的介电和压电性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6 徐林,侯文华,郭灿雄,颜其洁;氧化锆柱层状镧铌酸盐的制备[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7 方亮,张辉,吴伯麟,袁润章;新铌酸盐化合物K_6FeNb_(15)O_(42)的合成[J];化学通报;1999年03期

8 王海瑛;胡晓静;刘奇森;梁志结;李龙升;张东娣;;一例新型双冠杂多铌酸盐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J];广东化工;2015年17期

9 赵雷康;胡长征;;新铌酸盐A_5NdSn_3Nb_7O_(30)的合成与介电特性[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10 谷彤昭,朱茂华,夏天,曹望和;掺Er~(3+)碲铌酸盐玻璃的发光特性研究[J];激光技术;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誉腾;王新龙;苏忠民;;一种高核双层夹心轮形多金属钒铌酸盐[A];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2 李志祥;许高杰;李勇;孙爱华;段雷;谢立进;吴敬华;;熔盐法制备棒状复合碱土金属铌酸盐[A];第十五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8年

3 袁启华;雷家珩;蒋凯;;红外氟氧铌酸盐玻璃及其导电特性[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4 李香;肖定全;赁敦敏;吴浪;朱建国;余萍;廖运文;王媛玉;冯斌;;掺银碱金属铌酸盐压电陶瓷的性能及微观结构研究[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C];2006年

5 李宁;刘术侠;;多钒盖帽的Keggin型砷铌酸盐的合成及磁性研究[A];2015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5年

6 兰青;杜晓迪;靳素娟;;过渡金属取代硅铌酸盐Si_4Nb_(14)V~Ⅳ_2O_(56)(V~ⅣO)_2的设计合成[A];第十四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6年

7 栗佳颖;李建强;李勃;潘伟;齐龙浩;;La2O3含量及热处理对铌酸盐玻璃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A];第十八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4年

8 张哲宇;周万里;彭军;;基于Keggin型双锑帽式杂多铌酸盐微米管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9 王冠;牛景杨;王敬平;;新型同多铌酸盐[Zn(phen)_3]{[Zn(phen)_2]_2[Nb_(10)O_(28)]}·8H_2O的合成及晶体结构[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梁志结;董永康;牛景杨;;一例“钒帽”Keggin型杂多铌酸盐的合成及结构[A];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m[;新型铌酸盐微波介质陶瓷的制备与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程方锐;一维超薄铌酸盐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解水性能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3 丁守军;新型Nd~(3+)掺杂RENbO_4(RE=Gd,La and Y)激光晶体的生长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4 张哲宇;基于多铌酸盐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表征[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5 杜燕燕;稀土铌酸盐和钽酸盐的制备以及发光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肖全兰;用于光谱调制碱金属铌酸盐微纳材料的设计与合成[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7 肖秀珍;稀土铌、钽、磷酸盐微纳米发光材料的合成和发光性质[D];同济大学;2008年

8 苏婷婷;碱金属铌酸盐的合成、表征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9 杨敏;铌酸盐:高温高压合成与荧光性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张瑛洧;铌酸盐微纳米材料的水热合成与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芳;钙钛矿型碱金属铌酸盐无铅铁电材料研究[D];湖北大学;2015年

2 陈岷轩;碱土金属铌酸盐的合成及其在钌基合成氨催化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8年

3 胡小雪;稀土掺杂铌酸盐荧光粉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8年

4 高玉焕;类夹心型杂多铌酸盐的水热合成、结构及性质表征[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郝远征;铌酸盐粉体的熔盐法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6 袁晓曼;层状铌酸盐的凝胶—燃烧工艺制备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2年

7 赵俊斌;改性层状钛铌酸盐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8 沈建强;过渡金属修饰的杂多铌酸盐簇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9 罗水源;改性层状铌酸盐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10 张艳桃;基于铌酸盐微米纤维的光催化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048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048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4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