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公路工程压实红粘土回弹模量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0 11:02

  本文关键词:公路工程压实红粘土回弹模量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公路土基是路面构造物的基础,作为土基强度指标代表值的土基回弹模量E0值是路面结构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土基强弱不仅直接影响路表弯沉值的大小和路面使用寿命的长短,而且直接影响到路面结构层设计厚度的大小。因此,在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设计中,能否选用合乎实际的土基回弹模量值直接关系到路面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由于现场试验进行困难,室内试验是进行参数确定的不可缺少的方法。因此,如何提高室内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广大公路工程技术人员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以贵州贵阳红粘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压实红粘土回弹模量影响因素、无侧限条件下压实红粘土标准试样的回弹模量、无侧限条件下尺寸效应对压实红粘土回弹模量的影响、干湿循环下压实红粘土回弹模量衰减规律以及压实红粘土微观结构。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1)得到了压实红粘土回弹模量与含水率、压实度、稠度以及龄期的相关关系,建议各省市公路建设部门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本地区回弹模量与其物理指标关系的定量研究;(2)得到了有侧限标准试样的回弹模量与无侧限标准试样的回弹模量的比值以及无侧限条件下不同直径和不同高度对试样回弹模量的影响;(3)得到了不同干湿路径(先干后湿和先湿后干)和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压实红粘土回弹模量的衰减规律;(4)得到了不同压实度、不同含水率、不同干燥方式和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红粘土试样微观结构。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加深了对土基回弹模量的理解和认识,研究成果对提高路面结构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一步评价红粘土路用性能等方面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技术支撑,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关键词】:公路工程 压实红粘土 干湿循环 回弹模量 微观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16.16;TU44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前言8-13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1
  • 1.2.1 土基回弹模量研究现状8-10
  • 1.2.2 土的微观结构研究现状10-11
  • 1.3 主要研究内容11-12
  • 1.4 技术路线图12-13
  • 第二章 红粘土基本物理性质13-25
  • 2.1 现场取样以及土样特征13
  • 2.2 红粘土基本物理指标试验13-23
  • 2.2.1 天然含水率试验13-14
  • 2.2.2 密度试验14-15
  • 2.2.3 颗粒分析试验15-16
  • 2.2.4 界限含水率试验16-17
  • 2.2.5 重型击实试验17-22
  • 2.2.6 土样基本物理性质指标汇总22-23
  • 2.3 本章小结23-25
  • 第三章 压实红粘土回弹模量影响因素分析25-56
  • 3.1 回弹模量的测定方法25-28
  • 3.1.1 意义25
  • 3.1.2 室内试验测定回弹模量方法25-28
  • 3.2 压实红粘土回弹模量影响因素28-38
  • 3.2.1 试样制备28-29
  • 3.2.2 压实红粘土回弹模量与含水率关系29-31
  • 3.2.3 湿度平衡条件下压实红粘土回弹模量31
  • 3.2.4 压实红粘土回弹模量与压实度关系31-33
  • 3.2.5 回弹模量与稠度与压实度的关系33-37
  • 3.2.6 回弹模量与触变龄期的关系37-38
  • 3.3 无侧限条件下压实红粘土标准试样回弹模量38-46
  • 3.3.1 室内试验38-43
  • 3.3.2 数值模拟研究43-46
  • 3.4 无侧限条件下尺寸效应对压实红粘土回弹模量影响46-54
  • 3.4.1 概述46
  • 3.4.2 室内试验46-48
  • 3.4.3 数值模拟研究48-54
  • 3.5 本章小结54-56
  • 第四章 干湿循环作用下压实红粘土回弹模量试验56-82
  • 4.1 概述56
  • 4.2 先干后湿路径下红粘土回弹模量试验56-70
  • 4.2.1 试样制备56-57
  • 4.2.2 试验方案57-58
  • 4.2.3 试验结果58-70
  • 4.2.4 试验结论70
  • 4.3 先湿后干路径下红粘土回弹模量试验70-76
  • 4.3.1 试样制备70-71
  • 4.3.2 试验方案71
  • 4.3.3 试验结果71-75
  • 4.3.4 试验结论75-76
  • 4.4 不同干湿路径下压实红粘土试样回弹模量比较76-81
  • 4.4.1 不同干湿路径下干湿循环试验方案比较76-77
  • 4.4.2 试验结果对比77-80
  • 4.4.3 试验结论80-81
  • 4.5 本章小结81-82
  • 第五章 干湿循环作用下压实红粘土试样微观结构试验82-95
  • 5.1 前言82
  • 5.2 微观结构研究方法82-86
  • 5.2.1 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的比较82-83
  • 5.2.2 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83-84
  • 5.2.3 微观结构研究中的试样制备流程84-85
  • 5.2.4 SEM图像的拍摄85-86
  • 5.3 初始状态下压实红粘土微观结构86-91
  • 5.3.1 不同干燥方法下压实红粘土微观结构86-88
  • 5.3.2 不同压实度下压实红粘土微观结构88-90
  • 5.3.3 不同含水率下压实红粘土微观结构90-91
  • 5.4 干湿循环作用下压实红粘土微观结构91-93
  • 5.4.1 试验方案91-92
  • 5.4.2 干湿循环作用下红粘土试样微结构92-93
  • 5.5 本章小结93-95
  • 第六章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建议95-97
  • 6.1 主要结论95-96
  • 6.2 进一步研究建议96-97
  • 致谢97-98
  • 参考文献98-101
  • 附录101-102

  本文关键词:公路工程压实红粘土回弹模量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82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4382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8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