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机非干扰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07:23

  本文关键词: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机非干扰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动助动车 机非干扰 交通流 元胞自动机 Matlab仿真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在机动车数量与日俱增的同时,非机动车的数量也在同步增长,道路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发生严重干扰,给道路的通行能力及交通安全提出了严峻考验。特别是大城市,居民的电动助动车保有量及其占非机动车的比例均逐年增加,由于电动助动车具有速度快、易于行驶于机动车道上等特点,使得电动助动车成为城市道路上一个新的值得关注的交通方式。论文中提出了将传统的非机动车分为两个即相似又相异的交通方式,进而来单独研究电动助动车这一交通方式对道路上机动车的各方面产生的影响。论文首先通过综合分析交通流理论及交通流模型,得出元胞自动机在微观交通流领域应用的优势,同时分析了机非干扰的特性,并研究了不同车辆对应的尺寸、行驶速度以及电动助动车断面流量占有率;随后依据模型规则及假设条件建立了两种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交通流模型,即机非完全隔离模型和机非划线隔离模型;依据两种元胞自动机模型,以电动助动车占非机动车比例为变量,仿真分析了电动助动车占比的变化对于机动车流量、平均行驶速度、电动助动车的平均行驶速度的影响,并通过实际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最后依据仿真分析结果,提出了减少道路上电动助动车对机动车干扰的相关措施及电动助动车专用道宽度值。
【关键词】:电动助动车 机非干扰 交通流 元胞自动机 Matlab仿真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2
  • 1.1.1 研究背景9-12
  • 1.1.2 研究意义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5-17
  • 1.3.1 研究内容15-16
  • 1.3.2 技术路线16-17
  • 第二章 交通流干扰理论及其特性分析17-33
  • 2.1 交通流理论概述17-18
  • 2.1.1 交通流研究进展17
  • 2.1.2 基本概念及现象17-18
  • 2.2 交通流模型18-20
  • 2.2.1 交通流流体力学模型18-19
  • 2.2.2 交通流气体动力论模型19
  • 2.2.3 交通流跟驰模型19
  • 2.2.4 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19-20
  • 2.3 路段不同交通方式相互干扰分析20-25
  • 2.3.1 非机动车分类及定义20-22
  • 2.3.2 非机动车对机动车的干扰22-24
  • 2.3.3 电动助动车对自行车的干扰24
  • 2.3.4 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行驶的原因分析24-25
  • 2.4 路段交通流特性分析25-31
  • 2.4.1 车辆外形尺寸分析25-27
  • 2.4.2 车辆路段行驶速度分析27-30
  • 2.4.3 非机动车行驶特性30-31
  • 2.5 非机动车横向分布特征31-32
  • 2.6 电动助动车断面流量占有率32
  • 2.7 本章小结32-33
  • 第三章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路段交通流数学建模33-48
  • 3.1 元胞自动机基本结构组成33-35
  • 3.2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交通流建模方法及假设35-37
  • 3.2.1 车辆的建模36
  • 3.2.2 道路的建模36-37
  • 3.2.3 假设条件37
  • 3.3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完全隔离模型37-42
  • 3.3.1 模型思路37-40
  • 3.3.2 模型规则40-42
  • 3.4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划线隔离模型42-47
  • 3.4.1 模型思路42-45
  • 3.4.2 模型规则45-47
  • 3.5 Matlab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适应性47
  • 3.6 本章小结47-48
  • 第四章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交通流仿真验证48-58
  • 4.1 Matlab简介48-49
  • 4.1.1 Matlab的发展史48
  • 4.1.2 Matlab的功能特点48-49
  • 4.2 仿真模型49-50
  • 4.2.1 仿真基本思路49-50
  • 4.2.2 仿真流程50
  • 4.3 仿真参数定义50-51
  • 4.4 仿真关键问题分析51-52
  • 4.5 仿真结果分析52-56
  • 4.5.1 电动助动车占非机动车比例n2对路段机动车流量Qcar影响52-54
  • 4.5.2 电动助动车占非机动车比例n2对机动车平均车速的影响54-55
  • 4.5.3 电动助动车占非机动车比例n2对电动助动车平均车速的影响55-56
  • 4.6 模型验证56-57
  • 4.7 本章小结57-58
  • 第五章 减少电动助动车干扰的措施58-64
  • 5.1 政策引导58-60
  • 5.2 交通管理60-61
  • 5.3 交通工程61
  • 5.4 电动助动车专用道设计61-63
  • 5.5 本章小结63-64
  • 主要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64-66
  • 1 主要结论64-65
  • 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65-66
  • 参考文献66-6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9-70
  • 致谢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宏;蔡彬清;李美娟;;元胞自动机:一种探索管理系统复杂性的有效工具[J];中国工程科学;2007年01期

2 宇仁德;石鹏;刘芳;;交通元胞自动机计算机模拟模型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29期

3 孟小前;;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城市增长模型的研究进展[J];天中学刊;2010年02期

4 邓建华;;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自行车流蛇行、穿插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1年01期

5 宋伟;李美彦;胡晓琴;;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人员疏散微观仿真[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1年03期

6 李才伟,胡瑞安;自组织现象的元胞自动机模拟与图示[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1997年06期

7 杨立中,方伟峰,李健,黄锐;考虑人员行为的元胞自动机行人运动模型[J];科学通报;2003年11期

8 宋娜娜;;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人员疏散仿真模型初探[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6年06期

9 许林;徐明;;三维元胞自动机及其在计算机上的实现[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年08期

10 周康;殷燕芳;解智;魏传佳;;城市交通优化中基于对偶算法的元胞自动机[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碧川;吴秋轩;;零边界条件下二维元胞自动机矩阵可逆性分析[A];浙江省信号处理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陈军华;赵凛;张星臣;;基于元胞自动机理论的交通流模拟研究进展[A];第10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应尚军;魏一鸣;蔡嗣经;;元胞自动机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4 田欢欢;薛郁;;考虑行人占据影响的元胞自动机疏散模型[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邓方;陈杰;陈文颉;朱琳;;元胞自动机及其在兵力推演中的建模与仿真[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巩小波;李志鹏;刘允才;;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城市道路仿真系统[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周涛;周佩玲;汪秉宏;杨春霞;蔡世民;;元胞自动机用于金融市场建模[A];全国复杂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二)[C];2005年

8 罗平;;元胞自动机的地理过程模拟机制及扩展应用[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畅春玲;张运杰;于东;董云影;;建立在模糊逻辑上的模糊元胞自动机[A];第12届全国模糊系统与模糊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亚敏;徐建良;;面向对象的元胞自动机疾病传播时空建模方法研究[A];第二十一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雪玲;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机械车间紧急疏散建模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2 平萍;元胞自动机原理及其在密码学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3 秦大康;元胞自动机生成的时间序列的复杂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4 江志松;元胞自动机的语法复杂性[D];苏州大学;2001年

5 曹兴芹;复杂系统的元胞自动机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丁竞渊;金融复杂系统建模及动力学机制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柯姜岑;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水运枢纽运输组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朱诺;基于视频检测和元胞自动机的人群疏散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赵道亮;紧急条件下人员疏散特殊行为的元胞自动机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荀径;基于智能体和元胞自动机的列车协同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莹;关于二维170规则元胞自动机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Maikel Issermann;基于元胞自动机和流动成本场的高效降雨径流模型[D];清华大学;2014年

3 蒲昕;基于元胞自动机的道路瓶颈交通流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曹韦华;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两轮车流建模与仿真[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5 安宁;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路由协议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李意芬;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城市道路偶发性拥堵时交通行为模拟[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7 刘敏;Cu-Co合金液—液相变过程的元胞自动机模拟[D];东北大学;2014年

8 金龙;驾驶心态与无信号十字交叉口通畅性的元胞自动机仿真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9 张泽森;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多代产品扩散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先明;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轨道交通建模及仿真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48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848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8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