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舟山群岛海域潮汐动力的数值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1 22:04
【摘要】:舟山群岛海域众多岛屿的存在使该处分布着许多狭窄水道,且水道处水深变化较大,如此的地形结构对传播至此的潮汐、潮流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基于高分辨率的三维ROMS模式,模拟分析了该海域潮汐、潮流的基本特征及其相关动力机制,并探讨了该处M_4、M_6分潮的产生机制。研究表明,舟山群岛海域的潮汐以半日潮为主,其中岛屿集中的海区主要为不规则半日潮,相对开阔处为规则半日潮,而潮流整体表现为规则半日潮流。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该处两个主要半日分潮(M_2和S_2)的振幅在狭道处显著减小,而K_1和O_1分潮因所占成分较少,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振幅减小现象。因狭道处截面积急剧缩减,流经该处的流速急剧增大,形成急流,而在岛屿周围产生了不少涡旋和绕岛环流,潮汐非线性强,这两个因素大大增加了狭道处的潮能耗散,整个研究区域内的潮能耗散值可达总进入潮能的46.4%左右,其中因底摩擦引起的耗散值占31.2%。通过对潮流进行动量平衡分析可知,在狭道处及岛屿周围的潮流主要由非线性平流项和压强梯度力项主导,这两项不仅在量值上较大,且在空间上呈正负间隔分布,表明该处的潮流、潮位在空间变化上波动较大,而在离岛屿较远处,这两项量值显著减小,潮汐变得较为规则。值得注意的是,在涨、落潮过程中,狭道处某些位置点始终是水位的低值或高值中心,这可能与伯努利效应以及水深变化产生的涡旋有关。最后,本文利用六个数值试验,并将它们与控制试验进行对比,分析得到该海域的M_4、M_6分潮主要是由M_2在传播至近岸过程中因受到各种非线性作用而产生的,其中水平动量方程中的非线性平流项起主导作用,而非线性底摩擦的作用相对较小,同时,各分潮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对此过程造成一定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731.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学庆;王兴;刘睿;赵骞;;辽河口潮能通量与潮能耗散的数值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16年01期

2 赵建丽;丁曾明;郭伟其;邱桔斐;王建锋;马越;;舟山本岛北部大麦秆礁海域地形诱发的小尺度涡[J];海洋预报;2015年01期

3 侯放;于华明;鲍献文;武贺;;舟山群岛海域潮流能数值估算与分析[J];太阳能学报;2014年01期

4 朱学明;宋德海;鲍献文;刘桂梅;;西北太平洋的潮能通量与耗散[J];热带海洋学报;2014年01期

5 刘光生;;杭州湾水沙运动特性分析[J];浙江水利科技;2013年02期

6 谢东风;高抒;潘存鸿;唐子文;;杭州湾沉积物宏观输运的数值模拟[J];泥沙研究;2012年03期

7 朱学明;刘桂梅;;渤海、黄海、东海潮流、潮能通量与耗散的数值模拟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2年03期

8 倪培桐;韦惺;吴超羽;刘欢;;珠江河口潮能通量与耗散[J];海洋工程;2011年03期

9 王智峰;周良明;张弓贲;王爱芳;;舟山海域特定水道潮流能估算[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8期

10 寿玮玮;吴建政;胡日军;朱龙海;;舟山群岛附近海域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J];海洋地质动态;2009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长进;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无结构网格风暴潮模式的建立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侯放;基于FVCOM的舟山群岛海域潮流能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寿玮玮;舟山群岛附近海域水动力特征及其对物质输运的影响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曲大鹏;POM海洋数值模式及对渤、黄、东海潮汐潮流模拟试验的初步分析[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08年

5 张威;浙江近海海域潮波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92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92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9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