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海底沉积物声学原位测试和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30 05:12
【摘要】: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海底沉积物的声学原位测试技术、原理与海洋沉积物声传播特性。研究内容包括声学原位测试系统的设计研制、海上资料采集、土工实验室测试、资料处理解释、中美不同性质沉积物的对比研究、Biot-Stoll模型与BISQ模型的海洋沉积物声学多参数反演,以及声场数值模拟。 本文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首次设计研制出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时监控多频多深度声学原位测试系统,该系统既具有美国声学长矛测量深度较深的能力,又具有美国原位沉积物声学测量系统多个频率发射接收可研究频散特性的优点,系统具有实时监控甲板供电、多点高精度测量等特点。系统在整体设计思路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在浙江乍浦港首次取得了8、10、12和15kHz四个频率八个深度声学原位测试数据后,进行了土工力学和粒径分析。开发了利用对比法精确提取声速、声衰减技术。浙江乍浦港沉积物具有明显频散现象,即声速和声衰减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声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从1442到1462m/s)。得到了该海区2米深度内15kHz以下声速与深度及频率的一次正比关系。声衰减由于沉积物松软而较低。在沉积物中测到的声波主频比水中测得的主频低最高达300Hz。 对夏威夷檀香山岛的二处钙质沉积物20-100kHz的测量数据进行了原位纵波声速和声衰减提取。二处均测得轻微的频散。随频率的增加有效衰减从15增加到75 dB/m。声衰减较大。利用Blot-Stoll模型进行夏威夷钙质沉积物多参数反演,发现Biot理论能很好地描述珊瑚质砂纵波速度频散。通过调整低频耗散系数(超过Stoll的假设范围)对声衰减也能较好地描述。 得到海洋沉积物BISQ多参数反演方法。通过对浙江乍浦泥沙质沉积物的BISQ多参数反演,发现BISQ模型可用于描述海洋沉积物的声频散和声衰减特性。 海洋沉积物声衰减总体上分段符合衰减系数lnα=αlnf~b的规律。按斜率可以分成三段:f为高频时,b≈1;中频时,0≤b≤0.5;低频时b≈2。高频与中频分界在40kHz之间,中频与低频分界在16-18kHz之间。系数α与沉积物特性密切相关。 利用基于Biot理论模型的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算法,通过对比模拟和原位测试波形特征,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首波避干扰和吸声设计,对下一步系统升级具有指导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P733.2
【图文】:

纵波波速,近表面,沉积物,横波


圈1一l美国声学长矛物声学侧盆系统(I55月侣)研制的155燃(Insitusediment^coustieMeasuremen该系统插入沉积物3Ocm,可用于测量近表面的纵波波速将它从3个发射/接收单元改造为4个接收单元,并采(PzT聚合材料),这种PzT聚合材料可以发射和接收的采集和处理。纵波换能器的发射频率范围在5妞z到5kllz或10川z步长进行调节,以lpsec采样;而横z之间(陶春辉,2005)。

沉积物声学,原位,美国


英国原位沉积物声学与土工特性系统(SAPPA)英国Geotek公司1992年开始生产的 SAPPA(SedimentAeoustieandPhysi。 alPropertieSApparatus)系统(图1一3)。该系统可连续在海底测量纵波和横波的声速和声衰减、锥阻力、渗透系数、以及压力、温度、盐度等参数。纵波的频率范围对粗沙沉积物为l一10盼z,对细软沉积物为10一100川z。横波的频率范围70一 170Hz。在沉积物中探测深度为海底下1.3米。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介;;海陆相互作用下粤东岬湾海岸剖面的侵蚀演变[J];热带海洋学报;2011年03期

2 李响;颜冰;周穗华;;地声检测系统与海底耦合振动模型[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1年03期

3 方家松;张利;;探索深部生物圈[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06期

4 冯志兴;吕新彪;王涛;;西藏尤卡朗铅银矿床成矿作用初步研究[J];矿床地质;2011年03期

5 秦蕴珊;李铁刚;;回顾·展望·建议——纪念《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创刊30周年[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1年04期

6 李磊;平仙隐;沈新强;;春、夏季长江口溶解态重金属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1年05期

7 白万备;李建厚;孙长彦;王敏;;碳酸盐风暴沉积研究现状与进展[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黄永中;罗雄明;王建华;;海洋沉积物来源链霉菌属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年04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博;张福生;黄韶健;李赶先;;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区海底沉积物特性[A];海洋地质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2 孟祥梅;刘保华;阚光明;李官保;;南黄海中西部海底沉积物声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3 李学杰;;大亚湾海底沉积物环境污染评述[A];第六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五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4 李学杰;;大亚湾海底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述[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5 胡圣虹;张安鹏;郭含英;刘勇胜;邱海鸥;林守麟;;海底沉积物及多金属结核中稀土元素的ICP-MS分析[A];第九届全国稀土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6 孙永福;宋玉鹏;董立峰;;海底土的电阻率特征及其腐蚀性分级评价[A];渤海湾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论文集(第十集)[C];2005年

7 邹大鹏;吴百海;卢博;曾洁莹;吴锦虹;刘强;龙建军;;频谱分析在海底沉积物声学测量中的应用[A];2007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卢博;黄韶健;李赶先;张福生;刘强;;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区海底沉积物声学物理性质[A];2005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卢博;李赶先;黄韶健;;在轴向应力应变下海底沉积物声速及其响应[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上册)[C];2005年

10 王琪;刘雁春;熊传梁;殷晓东;;海底沉积物声衰减特性直接测量方法研究[A];2009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交流暨水声学分会换届改选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毛黎;二氧化碳有了新“克星”[N];科技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左朝胜 国土资源报记者 陈惠玲;日记中的科考故事[N];科技日报;2011年

3 叶书宏;科学家深海发现“沥青火山”[N];中国矿业报;2004年

4 国防科大 刘莲英;当心饭菜中的“定时炸弹”[N];大众卫生报;2002年

5 通讯员 李江辉 本报记者 孙明河;萃取深海火种[N];科技日报;2010年

6 河北远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杜震龙;氟苯尼考药理学研究[N];中国畜牧报;2004年

7 曾涛;刘东生 跨越地球三极雪[N];科技日报;2002年

8 爱古;甲烷水合物:一种新的替代能源[N];中国电力报;2003年

9 刘涓流;地球年龄知多少[N];中国化工报;2001年

10 白常乐;远离嗜盐菌感染[N];健康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陶春辉;海底沉积物声学原位测试和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刘涛;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现代沉积环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3 蒋东辉;渤海海峡沉积物输运的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

4 汪亚平;胶州湾及邻近海区沉积动力学[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刚;南海海底沉积物声学特性的温度影响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2 符东;海底沉积物声学特性小距离测量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3 李艳华;海底沉积物声学性质原位测量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4 段继周;低碳钢在海底沉积物中的腐蚀行为[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年

5 聂双双;基于模极大值特征提取的超声波海底沉积物分类识别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詹雪雄;水下机器人自主采样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曾洁莹;海底沉积物超声测量的温度影响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

8 张超;基于尾波包络特征提取的超声波海底沉积物分类识别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王宁;基于虚拟仪器的温压控制声学测试系统设计[D];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

10 李建伟;渤海湾西南部海域海底沉积物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349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349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8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