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强度旋流气浮处理含油污水实验研究
本文选题:含油污水 + 水处理 ; 参考:《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摘要】:低强度旋流气浮技术是基于弱离心力场的非常规气浮技术,利用离心力强化油滴与气泡的碰撞、黏附,可提高浮选效率。为了优化低强度旋流气浮的浮选性能,研究旋流强度、含油量、回流比和气泡注入方式(顺流、逆流)对浮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旋流场处于低雷诺数湍流运动时,气泡与油滴能高效地完成碰撞、黏附、浮升,同时可避免湍流对气泡-油滴聚合体稳定性的破坏;低强度旋流浮选时,气浮筒对水力波动的适用能力强,且能有效地处理低含油量污水;气浮筒在顺流或逆流时具有不同的最优浮选区间,当入口旋流强度为17.0 g(顺流)或13.0 g(逆流)时,浮选效果最佳,当含油量为500 mg/L,回流比为20%~35%(顺流)或30%~35%(逆流)时,除油效率不低于75%。
[Abstract]:Low strength swirl flotation technology is an unconventional flot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weak centrifugal force field. Centrifugal force is used to enhance the collision of oil droplets and bubbles and adhesion can improve the flotation efficiency.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flotation performance of low strength swirl flotation, the effects of swirl strength, oil content, reflux ratio and bubble injection (downstream, countercurrent) on flotation performanc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swirl field is in the turbulent motion of low Reynolds number, the bubble and the oil droplet can collide, adhere and rise efficiently,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turbulence can avoid the destruction of the stability of the bubble and oil droplet polymer. The gas buoy has a strong adaptability to hydraulic fluctuation and can effectively deal with low oil content sewage, and the gas buoy has different optimal flotation intervals when the inlet swirl intensity is 17.0 g (downstream flow) or 13.0 g (countercurrent), the floatation zone of the gas buoy is different when the inlet swirl intensity is 17.0 g (downstream) or 13.0 g (countercurrent). When the oil content is 500 mg / L and the reflux ratio is 20 / 35 (downstream) or 30 / 35 (countercurrent), the oil removal efficiency is not less than 75%.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4273)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4EEM04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15CX05006A)
【分类号】:X7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洪涛,罗剑,李光富;含油污水外排对土壤和潜水层污染的模拟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11期
2 夏福军,张宝良,邓述波;用超声波法处理聚合物驱含油污水[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1年05期
3 刘卫国;张向军;;L型膜分离器处理炼化装置含油污水的探讨[J];中外能源;2006年01期
4 邢志青;;含油污水中硫化物升高机理[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6年07期
5 佘庆东;;含油污水紫外杀菌及配套技术研究[J];国外油田工程;2008年03期
6 邓兰军;;含油污水气浮选处理试验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8年06期
7 孙德胜;;炼厂含油污水池安全性分析及其保障措施[J];石油化工设计;2012年03期
8 尚丽平;邓琥;李占锋;武志翔;;石油类行业含油污水同步光谱特性解析[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2年06期
9 ;含油污水不浪费[J];工业水处理;2013年02期
10 姚梦婵;;炼厂含油污水乳化稳定性的研究[J];炼油工业环境保护;198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商丛丛;李娜;孟兆会;史军;肖家治;;聚区含油污水的处理概况[A];山东石油学会炼制委员会2009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靳晓霞;赵迎秋;侯洋;;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合成以其在含油污水中的应用[A];2008中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28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董巍巍;吕效平;;炼厂焦化含硫含油污水超声破乳脱油[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4 艾广智;赵凤玲;吴迪;冯晓敏;张秀虹;闫福利;杨玉华;;含油污水过滤器滤料再生剂研制[A];2005(第五届)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才国忠;曹振锟;程继顺;贾庆;徐德会;;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过滤技术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6 班辉;;利用离子分离膜处理含油污水配注聚合物试验研究[A];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和化工行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曹振锟;程继顺;贾庆;冯晓敏;才国忠;;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沉降分离技术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8 陈雪梅;李建新;张玉忠;李泓;;中空纤维膜处理含油污水与膜污染监测的研究[A];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和化工行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柴润金 通讯员许洪全;天津石化含油污水百分之百回用[N];中国石化报;2011年
2 记者 何山 马迪;大庆油田实现含油污水地表零排放[N];大庆日报;2010年
3 舒经群 徐红;围堵废水 净化废气 锁住废渣[N];中国石化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张晓鸣;“除味攻坚”环境一新[N];文汇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李蕾;“厂区没异味,也可以是石化!”[N];解放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吕寻贞;含油污水过滤处理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媚媚;含油污水排海扩散输运模型研究及其在南海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2 姜国庆;杏二中试验区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处理药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孙成金;聚合物驱采出液和含油污水油水分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4 盖立学;聚合物驱含油污水油水乳状液稳定机理及油水分离化学剂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刘兴宇;油田注聚含油污水纤维滤料过滤器性能研究与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6 张春刚;聚合物驱采出液和含油污水的油水分离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7 周泳含;基于微生物处理含油污水的PLC控制系统[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8 郭春昱;含聚污水高效絮凝剂的研制[D];吉林大学;2006年
9 王建华;微型液液旋流管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10 郑建;蟠龙油田污水处理剂评价与优化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787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978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