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波协调控制方案的速度区间适应性分析与评价
本文关键词:绿波协调控制方案的速度区间适应性分析与评价 出处:《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交通控制 绿波协调 方案评价 速度区间 带宽期望 适应性
【摘要】:针对实际行驶车速的不确定性,分析了行驶车速变化对交通信号绿波协调控制方案实际效果的影响;通过确定行驶速度的正常变化区间,设定绿波协调控制平均设计车速,生成干道绿波协调控制备选方案;根据速度分布下的绿波带宽期望评价备选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优选.算例分析与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考虑了干道不同行驶方向行驶速度的变化范围与分布情况,可依据行驶速度的数据样本与概率分布,在多个备选方案中优选出一套面向行驶速度区间需求的最佳绿波协调控制方案,实现了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方案风险的量化评估,提高了干道绿波协调控制方案的适应性与鲁棒性.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peed of the uncertainty analysis of the speed change coordination effect control scheme practical effect on traffic signal progression; through the normal changes to determine the speed range, set the green wave coordinated control design of average speed control options for coordination of the growth of the trunk green wave bandwidth; according to the expected evaluation alternatives and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The selection of scheme. Numer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onsiders the range and distribution of roads with different running speed and direction of travel, on the basis of data samples and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the driving speed, in a number of alternatives in the optimal coordinated control scheme set for the speed interval needs the best green, realize the traffic signal coordination control scheme for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risk, improve the road green wave coordinated adaptability and robust control scheme .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华南理工大学自主系统与网络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203164)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S2012040007998) 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2013J2200066) 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育苗工程)项目(2012LYM_0014)
【分类号】:U491.54
【正文快照】: 由于我国城市交通管控水平有限,道路交通管理设施不足,交通参与者的整体交通素质不高,各种交通流之间干扰严重,致使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如何为一个交通时段合理设置一套具有一定适应性的信号配时方案?如何为一个控制系统科学预置有限数量的可选信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少伟,许金良,李伟,陈军;路线设计中车辆行驶速度预测模型[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宋焕铎 ,张新尧;汽车行驶速度对运输安全的影响[J];林业科技情报;1995年01期
3 黄云;;行驶速度对行车安全的影响[J];内江科技;2008年05期
4 宗保华;;S5102A型沥青摊铺机行驶速度慢的处理[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7年01期
5 夏守杰;;影响大型载重汽车合理行驶速度的因素分析[J];露天采矿技术;2008年01期
6 Н.Я.哥沃鲁慎科;周明;;道路铺砌层平整度对汽车燃料消耗量和行驶速度的影响[J];公路;1957年08期
7 宋广君;王新岐;;南方某桥坍塌事故的动力推断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年06期
8 薛娟;王伟;;山区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驾驶行为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1年03期
9 马春燕,王钧利;高速公路上不同车型源强噪声及速度的统计分析[J];公路;2005年07期
10 王令;杨运泉;;深圳市道路交通及机动车尾气超标状况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晏路曼;陈水生;;公路曲线梁桥车桥耦合振动分析[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陈彦江;王立新;谷智利;;单车荷载下简支梁桥的动力响应[A];全国城市桥梁青年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3 肖忠斌;李文权;;郊区道路的交通安全设计[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康;周秀岭;;城市交通环境污染及其控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茅以升诞辰10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1995年
5 吕庆丰;高光秀;刘志军;;重庆山区二、三级公路平曲线半径与运行速度的关系研究[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高云峰;胡华;杨晓光;;交叉口群协调控制相位差优化模型研究[A];第二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田田;张汝华;;基于GPS测速的自行车及小汽车运行特性对比分析[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熊壮;;中铁武桥MBEC900C轮胎式运梁车国产化研制特色[A];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9 陈泰忠;;互通式立交分流点曲率半径的设计探讨[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4年
10 李成祥;李沛才;朱辉;;如何提高路线线形设计成果的安全性[A];2005年全国公路勘察设计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霞 通讯员 吴世清;首府拟调整二环路和市区部分道路限速标准[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2 张鹏;超速 我国交通事故头号杀手[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3 记者 乔兴成;限速:执法喊“难”,司机叫“痛”[N];甘肃经济日报;2006年
4 贾晓燕 张军 王东亮;雾中北京运行井然有序[N];北京日报;2007年
5 范荣义;路宽了为啥车还跑不快?[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郝军;北京三万辆客货车加装黑匣子[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7 记者 孙曦;科技铸就实力 创新打造品牌[N];首都建设报;2007年
8 东华;盐城危化品船舶将全部实现GPS护航[N];中国船舶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刘垠;京城交通究竟“堵”在哪儿[N];大众科技报;2010年
10 李季平;公路“治超”需要新思路[N];中国改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建;汽车碰撞事故模型病态问题处理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赵晓雷;公路改扩建作业区交通安全分析与设施设置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曹鹏;高速公路限速标志设置的有效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蒋海峰;信号交叉口混合交通流干扰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符锌砂;理论运行速度与公路线形设计及评价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6 马华伟;带时间窗车辆路径问题及其启发式算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7 王卫亚;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高速公路恶劣气象监测及交通控制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杨少伟;可能速度与公路线形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9 张驰;考虑空间视野的高速公路运行速度预测模型与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李凡;基于真实车辆—行人交通事故的颅脑损伤风险分析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英;公路车辆行驶速度与事故关系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吕新鹏;山区双车道公路车辆速度对行驶安全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徐新苗;营运车辆动态监测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4 李伟;“公路路线——汽车运行响应模型”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5 冷欢平;城市路网交通状态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沙飞;基于浮动车技术的道路车辆行驶速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7 牛世峰;公路弯道路段交通安全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唐海波;车辆行驶速度智能控制系统体系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9 叶新娜;道路交通事故车辆碰撞速度研究及辅助软件开发[D];西华大学;2007年
10 梁建国;公路速度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733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373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