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岛礁及周边港口可达性评价模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南沙岛礁及周边港口可达性评价模型研究 出处:《地理学报》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南沙群岛 综合可达性 控制态势 最小累积成本距离 乘法加权Voronoi图
【摘要】:中国的南沙群岛位于南海南部,岛礁星罗棋布,但受到岛礁自身面积及其他自然条件的限制,自持力和承载能力都较差,需要外界的持续补给才能维持大量人口的活动。南沙岛礁远离大陆,分布于被称为"危险地带"的珊瑚礁丛中,补给受到很大影响。目前,南沙群岛的岛礁部分被菲律宾、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非法侵占,这些被其他国家非法控制的岛屿和沙洲的控制态势对其周边的海域产生一定的控制,并且将对通过的船舶产生较大的影响。针对南沙岛礁补给困难和控制态势复杂的现状,本文从南沙岛礁的自然条件和控制态势入手,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累积成本距离和加权Voronoi图的综合可达性指数,通过建立水深与航行成本的分级对应关系,构建了南沙岛礁及周边港口可达性评价模型,计算了南沙23个岛礁和周边国家9个重要港口之间的综合可达性指数,通过分析南沙主要岛礁和周边国家重要港口之间的综合可达性的优劣,可以为中国在南沙建设补给和中转基地选址提供决策参考。可以为中国开发和管理南沙群岛、制定海洋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Abstract]:The Spratly Islands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Chines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 dotted, but by their own island area and other natural conditions, holding force and bearing capacity are poor, continue to supply outside of the need to maintain a large population. The Nansha islands from the mainland, located in known as the "danger zone" coral reefs in supply by great influence. At present, the reefs part of Spratly Islands by the Philippines, Vietnam and Malaysia and other countries illegally occupied by other countries, control the situation of these illegal control of the islands and shoals of the surrounding sea area have some control, and will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ship.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Nansha islands difficult supply and control situation the complex, from the natural conditions and the control of the Nansha islands and the trend of a minimum cumulative cost distance and weighted Voronoi diagram based on Ensemble With accessibility index, through established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lassification of water depth and navigation cost, construction of the Nansha islands and the surrounding port accessibility evaluation model, the 23 islands between Nansha and neighboring countries 9 important port comprehensive accessibility index was calculat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reef island between Nansha and neighboring countries an important port of comprehensive accessibility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can Chinese location provide refer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ansha supply and transit base. For China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Spratly Islands,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development strategy.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409) 国家“863”计划项目(2012AA12A406)~~
【分类号】:F552
【正文快照】: 1前言南沙群岛位于南海的南部,是中国南海诸岛中位置最南的群岛。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南沙群岛海域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周边国家纷纷以各种手段非法窃取和强占了许多岛礁,特别是岛屿和沙洲。目前,中国(包括台湾省)驻守的有8个岛礁,菲律宾、越南和马来西亚非法侵占了40多个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威;曹有挥;曹卫东;梁双波;;区域综合运输成本的空间格局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科学;2009年04期
2 金凤君,王姣娥;20世纪中国铁路网扩展及其空间通达性[J];地理学报;2004年02期
3 曹有挥,李海建,陈雯;中国集装箱港口体系的空间结构与竞争格局[J];地理学报;2004年06期
4 曹小曙,薛德升,阎小培;中国干线公路网络联结的城市通达性[J];地理学报;2005年06期
5 谢顺平;冯学智;王结臣;鲁伟;;基于网络加权Voronoi图分析的南京市商业中心辐射域研究[J];地理学报;2009年12期
6 吴威;曹有挥;梁双波;;区域综合运输成本研究的理论探讨[J];地理学报;2011年12期
7 王新生,郭庆胜,姜友华;一种用于界定经济客体空间影响范围的方法——Voronoi图[J];地理研究;2000年03期
8 吴威;曹有挥;曹卫东;梁双波;;开放条件下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综合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J];地理研究;2007年02期
9 李金明;南海主权争端的现状[J];南洋问题研究;2002年01期
10 李圣权,胡鹏,闫卫阳;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城市影响范围划分[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岚;张敏;周清;;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与镇江城市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2 陈笑筑;王博;胡伟;;基于Voronoi图的乡镇等级体系划分及影响范围研究——以毕节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3 庞宇;吕曹芳;罗永龙;;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安徽省城市影响范围及经济区域划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4 曹言红;郁玉兵;;城市物流节点布局指标体系的构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王英杰;魏庆朝;杨勉;;基于分形理论的东北地区城市体系可达性等级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敖谷昌;贾元华;张惠玲;;基于连通能力的区域公路网的连通度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7 赵小娟;李景宜;文彦君;屈康庆;;基于交通因素影响的陕西省城市体系发展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8 王伟娜;葛莹;;基于决策树方法的区域可达性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测绘科学;2011年02期
9 赵春燕;蒋琼星;周建平;;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湖南省城市影响范围分析[J];测绘通报;2010年06期
10 谢顺平;冯学智;鲁伟;;基于道路网络分析的Voronoi面域图构建算法[J];测绘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敬俊;海洋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研究暨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马俊;交通网络演进:过程与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赵媛;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港口群系统演化机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赵新正;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庄佩君;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中的港口城市—区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曾群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长三角同城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邵大伟;城市开放空间格局的演变、机制及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钟业喜;基于可达性的江苏省城市空间格局演变定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卢晓旭;基于空间视角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性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尚正永;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多尺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杨;南海问题的以和求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薛静;青海省公路网时空演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关系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侯晓敏;新一轮南中国海争端问题的起因及其解决思路[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谢明达;城市居住小区人居环境的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付佳;福建省高速公路网布局优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左双双;京津冀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分工特点及优化建议[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范熙伟;加权Voronoi图矢量生成算法研究及其实现[D];西北大学;2011年
8 丁志伟;河南省城市—区域系统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李爽;中小城市公路网规划的方法及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谭建华;四川省城市体系结构特征及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荣朝和;各国运输政策变化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2 荣朝和;运输发展理论以运输化为主要线索的新进展[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3 张新宇,陈景艳;交通运输外部成本评估及内部化[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4 陈春;泰森多边形的建立及其在计算机制图中的应用[J];测绘学报;1987年03期
5 梁书民;白石;;中国城市影响域的空间格局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6期
6 曹小曙,阎小培;20世纪走廊及交通运输走廊研究进展[J];城市规划;2003年01期
7 张莉,陆玉麒;河北省城市影响范围及空间发展趋势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1期
8 林报嘉,叶燕林,赵建伟;三角网的生成与简化算法[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1期
9 杨家文,周一星;通达性:概念,度量及应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2期
10 李平华,陆玉麒;可达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本文编号:14216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21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