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多目标决策的驾驶员反应状态辨识
本文选题:智能交通 切入点:安全车距 出处:《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3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使安全车距模型中的预警算法适应驾驶员的个体驾驶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多目标决策的驾驶员反应状态辨识方法。首先,对驾驶员进行离线测试,确定出驾驶员的驾驶倾向力度,进而确定出驾驶员的静态反应时间;然后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将影响驾驶员反应状态的因素进行分类,利用综合加权层次分析法对驾驶员反应状态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利用反应时间修正公式对驾驶员的静态反应时间进行修正;最后对没有考虑驾驶员因素、考虑驾驶风格和考虑驾驶员反应状态三种情况下,Berkeley模型所作出的预警距离进行了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驾驶员反应状态后所确定的安全车距更能满足驾驶员的个体需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安全车距模型的准确性。
[Abstract]:In order to adapt the early warning algorithm in the safe distance model to the driver's individual driving characteristics, a driver response state ident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fuzzy multi-objective decision is proposed. Firstly, the driver is tested off-line. The driving tendency of the driver is determined, and then the static reaction time of the driver is determined, 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river's reaction state are classified by fuzzy mathematics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evaluation, the static reaction time of the driver is modified by the formula of reaction time correction. Finally, the driver factor is not considered. The warning distance made by Berkeley model is compared with that of driving style and driver reaction stat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fety distance determined by considering the driver's reaction state can satisfy the individual needs of the driver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safety vehicle distance model to some extent.
【作者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074140)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1EEM034)资助
【分类号】:U491.2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斌;王猛;汪林;李宏海;;驾驶时间对营运驾驶员驾驶能力影响的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5期
2 徐济宣;吴纪生;;恶劣环境对驾驶员反应时间的影响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年23期
3 裴晓飞;刘昭度;马国成;叶阳;;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的安全距离模型和目标检测算法[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2年01期
4 张磊;王建强;李克强;连小珉;;基于驾驶员跟车习惯的报警/避撞算法研究[J];汽车工程;2006年04期
5 商博;许伟;乐中耀;;汽车碰撞兼容性的影响因素及测试方法分析[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2年03期
6 景国勋;张永全;张军波;;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的人疲劳综合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孜政;陈崇双;成泽亮;钱丙益;张骏;谭永刚;;合理连续驾驶时长量化确定方法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2 郑熙业;李茂峰;钟晖;廖远;霍正宇;张英强;宾海东;;500kV南宁区控中心运行人员疲劳情况研究[J];电力安全技术;2011年02期
3 王建强;迟瑞娟;张磊;李克强;于涛;;适应驾驶员特性的汽车追尾报警-避撞算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S1期
4 李秀邦;;交通行业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建立研究[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2年03期
5 李雅斐;涂辉招;潘磊;;高铁影响下的高速公路事故风险与改善[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3年01期
6 孙斌;;基于汽车追尾事故形态分析的避撞算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08期
7 景国勋;李欢;张坤;;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的作业工人整体舒适度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年03期
8 黄合来;胡水燕;;道路车辆碰撞协调性研究综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10期
9 于洪生;;高速铁路司机作业前后疲劳状况调查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0年07期
10 盛玉刚;徐伟娟;过秀成;;基于二次感染的道路交通事故黑点建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戎辉;龚进峰;曹健;;车辆道路信息感知增强及危险预警系统的研究[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锋;赵清江;范体强;凌扬超;;车对车正面碰撞相容性有限元分析[A];第十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孜政;驾驶行为险态辨识理论与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2 谢晓莉;驾驶疲劳生成机理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3 赵炜华;地面动态环境中驾驶人空间距离判识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王培;信息和沟通对不安全驾驶行为的影响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5 贾立山;体现驾驶员特性的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巩建强;车辆驾驶人事故前应急操作行为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7 王武功;特殊事件下山区高速公路安全运行管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8 闫彬;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群路段行车安全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9 吴涛;考虑驾驶员避撞行为特性的汽车前方防碰撞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龚锦霞;含分布式能源的电网协调优化调度[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U嗹,
本文编号:1593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593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