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高铁隧道穿越采空区段围岩变形受力规律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04 16:50
  为研究高铁隧道过采空区段的围岩变形规律,以太焦高铁皇后岭隧道典型过采空区段工程为背景,通过对典型断面进行隧道围岩变形和拱架内力的持续监测,对比分析不同施工阶段下高铁隧道围岩变形受力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上台阶开挖时是围岩变形发生的主要阶段,隧道最大沉降变形发生于拱顶,占总变形的50%以上,且隧道距离采空区底板距离越近,围岩受开挖和采空区扰动影响越大;钢拱架受力为全环压应力,整体分布呈现"上大下小""不均匀对称"的特点,受力最大位置出现在拱顶和右拱肩位置,并且拱架受力随着掌子面的远离,其轴力变化速率呈现出逐步减少的趋势。结合位移和应力监测数据分析结果,采空区对隧道的影响高度约为25.7 m。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隧道过采空区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0(2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高铁隧道穿越采空区段围岩变形受力规律分析


隧道过采空区段剖面

示意图,台阶,隧道,间距


表3 监测断面参数Table 3 Test section parameters 断面位置 距采空区距离/m 钢拱架形式 锚杆形式 钢筋网 二衬参数 监测内容 施工方法 DK245+845 14 I18型钢(1 m/榀) 拱墙砂浆锚杆(3.5 m)间距:1.2 m×1.2 m(环×纵) ?6 mm 钢筋网(20 mm×20 mm) 主筋?22、间距20 cm,分布筋?18、间距25 cm,钩筋为?8、间距25 cm,厚度:55 cm 隧道拱顶沉降以及收敛变形、 拱架内力 三台阶加临时仰拱 DK245+745 19.34 DK245+610 25.7 DK245+570 30.2 DK243+405 25.4 DK243+450 26.1图3 施工及支护示意图

示意图,示意图,台阶,隧道


施工及支护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监测及支护优化[J]. 王英帆,刘钦,胡永志,刘炳飞,魏来.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30)
[2]基于现场实测的炭质板岩隧道围岩大变形与衬砌受力特征研究[J]. 郭健,阳军生,陈维,沈东,刘涛,柴文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9(04)
[3]公路隧道穿煤矿采空区段围岩稳定性研究[J]. 陈杨.  煤炭技术. 2018(03)
[4]采空区对高速铁路的稳定性评价分析[J]. 彭志雄,董道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17)
[5]千枚岩隧道传统与新型支护结构现场对比试验研究[J]. 徐飞,李术才,石少帅,李利平,王渭明,张伟,张乾青,贺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7(03)
[6]采空区隧道结构稳定性分析[J]. 刘建海.  公路. 2014(05)
[7]杉树坳隧道台阶法开挖初期支护变形规律分析[J]. 马显红.  铁道建筑. 2012(01)
[8]隧道下穿采空区的监测及结果分析[J]. 李辉,炊鹏飞,杨小红,朱江伟,杨罗沙,李征.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04)
[9]高速公路与下伏煤矿采空区相互作用规律探讨[J]. 童立元,邱钰,刘松玉,方磊.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11)
[10]西山坪隧道隧底煤层采空区的整治[J]. 王联.  现代隧道技术. 2007(06)



本文编号:3476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476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2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