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哈铁路典型路段风沙防治工程的三维气流场特征与防沙效率
发布时间:2025-05-20 02:19
针对临河-哈密铁路沿线沙害现状,在临哈铁路K420和天鹅湖-策克口岸铁路K25风沙防治工程区分别设置三维气流场观测断面,使用三维超声风速仪,同步观测移动点和固定点的水平和垂直风速,对工程区的阻风效率、沙层湿度、粒度、植被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高立式沙障和聚乙烯(PE)网格沙障在1 m高度处,平均水平阻风效率分别为0.79和0.90;大网格(2 m宽、50 cm高)的平均水平阻风效率(0.67)优于小网格(1 m宽、20 cm高,对应值0.75)。多道沙障设置时,建议将沙障间距由目前的35 m减小到20 m,使每道沙障都处在前道沙障的风影区内,继而有更多的沙粒沉降固定在沙障之间;防沙网格内沙层体积湿度明显高于沙障积沙带,通常在20 cm深度达到最大值,深层湿度大于4%;地表沙粒平均粒径固沙网格内(0.259 mm)>沙障积沙带顶部(0.219 mm)>轨道间(0.146 mm);各防沙工程区内植物种总数为17种,梭梭、柠条、白刺和白沙蒿为主要建群种。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46693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图4 沙害现状(A、B:临哈铁路K432,沙砾质戈壁和剥蚀低山丘陵;C、D:临哈铁路K540,砾质戈壁、流动沙丘、沙片和剥蚀低山丘陵;E、F:天策铁路K10+800,沙砾质戈壁和剥蚀低山丘陵)
从空间来看,目前临哈铁路风沙灾害主要分布在额济纳旗至哈密段。沙害非均匀分布,主要在K67+77(流动沙丘、灌丛沙堆)、K85-91(山前流动沙丘、灌丛沙堆)、K209-217(流动沙丘、灌丛沙堆)、K325-339(低山戈壁、流动沙丘、沙片)、K342(低山戈壁)、K362-36....
图3 临哈铁路风沙防治工程区三维流场观测
临哈铁路K420位置观测断面长度430m(图2A),共计44个移动观测点。风向为西南偏西262°,铁路走向为西北偏西300°,风向与铁路走向呈38°锐角相交,基本满足观测需要。天策铁路K25位置观测断面长度481m(图2B),共计69个移动观测点。风向为西南260°,铁路走向....
图5 临哈铁路K420防沙工程样带各观测点1 m高度的阻风效率
图6E表明,除了迎风坡脚到沙障顶或道心,垂直风速基本呈现向上且增大趋势,其余位置气流通过沙障顶或道心后急速向下俯冲且增大,在背风坡脚和背风路肩位置时达到最大,说明防沙工程导致了下沉气流,有效抑制了起沙的发生。整体垂直风速-0.91~1.44m·s-1,变化趋势基本与三维风速比例....
图6 天策铁路K25防沙工程样带各观测点1 m高度的阻风效率
图5临哈铁路K420防沙工程样带各观测点1m高度的阻风效率3.4防沙工程区沙层湿度特征
本文编号:40466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4046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