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质条件下两种采矿方法共同开采时地表变形规律研究
本文选题:地表变形 + 相似模拟 ; 参考:《矿冶工程》2017年02期
【摘要】:采用相似模拟实验、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程潮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和充填法共同开采时的地表变形情况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地压在线监测系统进行应力测试,确保保安矿柱回收的顺利进行。结果表明,地表最大沉降值为54 mm,基本保证地表的稳定性;垂直矿体走向方向地表的垂直位移值与开采中心的距离正相关,水平位移值则以开采中心呈现中心反对称。随距开采中心距离增大,矿区地表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绝对值逐渐减小。该研究可为程潮铁矿井下矿体共同开采提供参考。
[Abstract]:The surface deformation of Chengchao Iron Mine with sublevel caving method without bottom pillar and filling method is studi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similar simulation experi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field test. At the same time, the stress test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ground pressure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to ensure the smooth recovery of the safety pilla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settlement is 54 mm, which basically guarantees the stability of the surface, and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vertical orebody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distance of the mining center, while th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is presented as the center of the mining center.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istance from the mining center, the absolute values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decrease gradually.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joint mining of Chengchao Iron Mine underground ore body.
【作者单位】: 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冶金矿产资源高效利用与造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04195)
【分类号】:TD325;TD86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金瑞;厚覆盖岩层下开采对地表变形问题研究[J];中国矿业;2000年S2期
2 谢飞鸿;汪旭光;于亚伦;尹伯悦;;开挖地表变形可视化计算分析系统开发研究[J];中国矿业;2006年01期
3 杨新华;;充填黄土开采在地表变形控制中的应用[J];山西焦煤科技;2007年12期
4 殷昌海;;城市盾构隧道施工对地表变形影响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05期
5 杨亚妹;刘连成;;改进灰色关联分析法在矿山地表变形评价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2年18期
6 张敬霞;刘超;龙仁波;王建鹏;;矿区高精度GPS地表变形监测体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7期
7 季华东;陈军;;重复开采地表变形规律的分析与研究[J];硅谷;2013年17期
8 黄靖,陈慧,张清华;采动区地表变形作用的随机有限元实现[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9 谢飞鸿,王锦山,尹伯悦;开挖沉陷地表变形可视化计算分析系统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7期
10 陈新国;胡朝阳;安岚;;湖南省某煤矿采空区地表变形成因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李宏;唐春安;;二氧化碳注入煤层引起地表变形的实例研究[A];第三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佴磊;;露天及地下采矿对边坡及地表变形影响特征研究[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三)[C];1992年
3 张亚民;马凤山;王杰;郭捷;闫冬飞;罗爽;;陡倾断层上下盘开挖引起地表变形的数值模拟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3年
4 刘富华;;第四纪含水砂层对地表变形的影响[A];全国开采沉陷规律与“三下”采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任清平;丰定祥;谷志孟;傅卫东;余景崇;徐国财;;开采急倾斜矿体围岩地表变形特征及模式分析[A];岩土力学研究与工程实践[C];1998年
6 赵结君;;地面预注浆对地表变形的影响[A];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8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上)[C];2008年
7 肖士澄;谷志孟;;地下采矿和地表回填对地表变形影响的研究[A];岩土力学研究与工程实践[C];1998年
8 张顺峰;胡瑞林;武雄;;浅埋厚煤层开采地表变形动态预测与排水设计[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3年
9 麻凤海;张荣亮;杨帆;肖波;;不同倾角煤层开采时引起地表变形的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20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勇;河堤下固体充填采煤地表变形控制研究与实践[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2 张和生;山区地下开采引起地表变形对长输气管线的影响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玉倩;泊江海子煤矿井工开采引起地表变形的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张志伟;基于基因表达式编程的煤矿地表变形预测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3 荣明明;基于GIS的矿区地表变形规律与预测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4 李志鹏;基于惯性技术的地表变形监测方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岳斌;金川镍矿充填法开采引起的岩体移动和地表变形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6 李静涛;煤矿开采岩层与地表变形数值模拟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谢晓龙;采空老区地表变形及沉陷机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栾长青;采空区的沉陷机理及地表变形破坏的时空预测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9 龚声胜;地表变形计算及预计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南大学;2008年
10 胡华斌;矸石充填开采条件下地表变形监测及效果评价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23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023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