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某汽车乘客安全气囊支架的随机振动强度分析与优化设计

发布时间:2017-08-07 13:15

  本文关键词:某汽车乘客安全气囊支架的随机振动强度分析与优化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乘客安全气囊(PAB)模块支架 有限元法 Hypermesh Radioss 优化设计


【摘要】:主要研究乘客安全气囊模块中支架的随机振动强度分析有限元仿真,并根据仿真结果,进行关键部位的结构改进。首先利用Catia建立支架的三维模型,利用Hypermesh进行有限单元网格划分,建立有限元仿真理论模型,在综合考虑支架所受载荷,振动工况后以Radioss为求解器正确施加载荷和边界条件,进行支架的随机振动仿真分析,得出其应力云图,最后根据仿真结果及工程中的3西格玛理论的实际应用,针对其应力较集中部位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并进行实验验证,为安全气囊支架的现代结构设计与可靠性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上海理工大学汽车工程研究所;上海奥托立夫汽车安全系统研发中心;
【关键词】乘客安全气囊(PAB)模块支架 有限元法 Hypermesh Radioss 优化设计
【分类号】:U491.61
【正文快照】: 支架是乘客安全气囊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起到了连接气囊壳体与仪表板管j,支撑整个安全气囊模块的作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由于复杂的路况及行车环境,气囊模块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振动冲击[1],如果支架设计不合格,使得支架由于振动损伤发生变形或断裂将会对安全气囊的正常工作产生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桂骧;谈随机振动[J];航空标准化;1981年02期

2 秦桂骧;随机振动加速试验依据[J];航空标准化;1981年03期

3 周传荣;孙平凡;;南京航空学院举办随机振动短训班[J];振动与冲击;1982年02期

4 于长吉;随机振动实验分析程序[J];大连工学院学报;1983年02期

5 陈乃立;漫话随机振动[J];力学与实践;1983年03期

6 黄嘉璜;;随机振动控制系统研制成功[J];振动与冲击;1983年03期

7 Richard K. Blake;朱仲方;;六台军用航空电子计算机的随机振动筛选[J];国外导弹技术;1984年06期

8 法庆衍;;随机振动试验概述[J];振动.测试与诊断;1984年03期

9 E.H.Venmarske;江近仁;;随机振动的若干新发展[J];国外地震工程;1980年01期

10 尚久铨;随机振动数据处理中的优化技术[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岩;张有为;林家浩;;轨道不平度激励下高速列车车体随机振动问题研究[A];第四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农绍宁;田光明;赵怀耘;;多维基础激励下结构随机振动响应分析[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上册[C];2011年

3 王森;张登材;;机载天线阵动力学及其随机振动疲劳分析[A];第16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会议程序册[C];2012年

4 郑兆昌;;随机振动矩阵直接谱分析法[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赵岩;唐光武;许红;;大跨度桥梁复合随机振动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鲁丽;杨翊仁;;充液壳体运输过程中的随机振动和瞬态分析[A];四川省振动工程学会2002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苏成;徐瑞;;非平稳激励下结构随机振动与动力可靠度时域数值模拟解法[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8 蒋瑜;王得志;陈循;陶俊勇;;一种新的非高斯随机振动数值模拟方法[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上册[C];2011年

9 胡太彬;;随机振动载荷作用下航天器产品的失效模型研究[A];技术融合创新·可靠服务企业·安全产品制胜——2013年全国机械行业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第五次全体委员大会论文集[C];2013年

10 胡磊;王轲;;某整流罩支架随机振动疲劳寿命分析[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上册[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文涛;车辆与道路/桥梁耦合随机动力分析及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蒋瑜;频谱可控的超高斯随机振动环境模拟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3 晋智斌;车—线—桥耦合系统及车—桥随机振动[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廖俊;基于正交分解的随机振动响应分析与随机载荷识别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叶凌云;多轴向多激励随机振动高精度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戴新进;复合材料结构随机振动的虚拟激励法及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婷;多轴随机振动频域疲劳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徐杰;动车组转向架悬挂件随机振动疲劳寿命预测[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韩妍松;C_(80B)型车随机振动精细分析模型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4 张贤禄;汽车乘员腰椎的随机振动响应特性分析[D];东北大学;2013年

5 武玉维;货物破损分析和随机振动检测与数据处理技术[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6 梅红杰;随机振动疲劳寿命估算方法的等效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7 周凌波;航空典型结构件的随机振动疲劳寿命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8 孙秋月;高压倍加节探测器结构仿真分析与改进[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牛强;典型结构在单轴与三轴随机振动下的动力学响应对比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王凤阳;基于虚拟激励的随机振动灵敏度分析及其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348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6348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3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