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道路生态排水系统案例研究
本文关键词:乌鲁木齐道路生态排水系统案例研究 出处:《中国给水排水》2014年2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道路 生态排水 生物滞留带 蓄水池 半干旱地区 乌鲁木齐
【摘要】:介绍了道路雨水生物滞留带—蓄水池集成技术在乌鲁木齐市某道路生态排水系统中的应用,比较了传统管网排水系统、生态排水系统、生态排水与传统管网排水组合系统的投资与效益,利用SWMM暴雨管理模型对生态排水系统的径流控制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城市道路生态排水系统对提升道路排水标准及缓解半干旱地区缺水压力的效果显著,对我国干旱地区雨水控制利用系统的构建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tegrated technology of road Rain Water biological retention belt and reservoir in a road ecological drainage system in Urumqi, and compares the traditional pipe network drainage system and the ecological drainage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investment and benefit of ecological drainage system and traditional drainage system are analyzed. The runoff control effect of ecological drainage system i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SWMM rainstorm management model. The effect of urban road ecological drainage system on raising the standard of road drainage and relieving the pressure of water shortage in semi-arid areas is remarkable. It has a good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ainwater control and utilization system in arid areas of China.
【作者单位】: %E6%B0%B4%E8%B5%84%E6%BA%90%E4%B8%8E%E7%8E%AF%E5%A2%83%E5%AD%A6%E9%99%A2;%E5%8C%97%E4%BA%AC%E5%BB%BA%E7%AD%91%E5%A4%A7%E5%AD%A6%E5%9F%8E%E5%B8%82%E9%9B%A8%E6%B0%B4%E7%B3%BB%E7%BB%9F%E4%B8%8E%E6%B0%B4%E7%8E%AF%E5%A2%83%E7%9C%81%E9%83%A8%E5%85%B1%E5%BB%BA%E6%95%99%E8%82%B2%E9%83%A8%E9%87%8D%E7%82%B9%E5%AE%9E%E9%AA%8C%E5%AE%A4;%E4%B9%8C%E9%B2%81%E6%9C%A8%E9%BD%90%E5%B8%82%E5%9F%8E%E5%BB%BA%E8%AE%BE%E8%AE%A1%E7%A0%94%E7%A9%B6%E9%99%A2;" target="_blank">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市城建设计研究院;
【基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0ZX07320-002) 乌鲁木齐市建设科技项目(2011009)
【分类号】:TU992;U417.3
【正文快照】: 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3.乌鲁木齐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许多城市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雨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一些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城市雨水控制利用理念和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俊奇;王文亮;边静;陈晓君;徐芳;;城市道路雨水生态处置技术及其案例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0年16期
2 李彤;;城市道路下的生态排水措施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2年16期
3 王佳;王思思;车伍;;低影响开发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植物选择与设计[J];中国给水排水;2012年21期
4 潘国庆;车伍;李俊奇;李海燕;何建平;汪宏玲;;城镇雨水收集利用储存池优化规模的探讨[J];给水排水;2008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茂川;张兴奇;陈刚;;城市屋面雨水利用潜力分析——以南京市河西地区某小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4期
2 胡和平;廖相喜;肖许沐;杨涛;;饮用水源地住宅小区面源污染收集及处理方案探讨[J];广东化工;2012年02期
3 车伍;吕放放;李俊奇;李海燕;王建龙;;发达国家典型雨洪管理体系及启示[J];中国给水排水;2009年20期
4 车伍;马震;;针对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的不同目标合理设计调蓄设施[J];中国给水排水;2009年24期
5 何洪昌;车伍;王文海;刘达克;甘一萍;邝诺;;城市雨水管道径流污染控制小管截流方法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0年20期
6 车伍;马震;王思思;张琼;王建龙;;中国城市规划体系中的雨洪控制利用专项规划[J];中国给水排水;2013年02期
7 徐海顺;张秋卓;蔡永立;;基于雨洪综合管理的上海临港新城降雨径流水文模拟[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3年03期
8 呼海艳;汪洋;曹琰;;基于不同地形的公园种植设计思路及运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11期
9 王淇;边静;李俊奇;;雨水口设计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及改进建议[J];中国给水排水;2014年02期
10 刘景月;;乌鲁木齐市城市道路雨水利用可行性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倩;;列车检查地沟中客车洗刷废水与雨水回收利用相结合的探讨[A];“十一五”环保成果汇编及新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家琳;基于雨洪管理的节约型园林绿地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赵彦博;辽宁沿海经济带滨海公路生态景观模式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3 徐海顺;城市新区生态雨水基础设施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水浪;城市园林中的雨水利用探讨[D];浙江大学;2010年
2 鹿新高;泰城雨水资源化潜力分析与利用模式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3 允爽;生活小区雨水利用与雨水管网模拟[D];天津大学;2010年
4 林原;雨水水质变化规律分析及可处理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陈海清;西安市雨水处理利用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赵谱;天津市不同下垫面的雨水收集利用技术[D];天津大学;2012年
7 周晓兵;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雨水控制利用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9年
8 徐玉倩;美国干旱地区城市规划特点及其经验借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9 范文婷;居住区景观设计中雨水利用探讨[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10 王淇;雨水口与渗滤树池的优化设计及联合应用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车伍,刘燕,李俊奇;城市雨水口垃圾污染调查与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2 车伍;张炜;李俊奇;孟光辉;汪宏玲;;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初期弃流控制[J];中国给水排水;2007年06期
3 罗红梅;车伍;李俊奇;汪宏玲;孟光辉;何建平;;雨水花园在雨洪控制与利用中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8年06期
4 张炜;车伍;李俊奇;杜q;李蔚然;;图解法用于雨水渗透下凹式绿地的设计[J];中国给水排水;2008年20期
5 潘国庆;车伍;李俊奇;李海燕;;中国城市径流污染控制量及其设计降雨量[J];中国给水排水;2008年22期
6 王建龙;车伍;易红星;;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方法[J];中国给水排水;2009年14期
7 颜晓斐;;上海成都路合流污水调蓄池的污染减排效益及优化[J];中国给水排水;2010年08期
8 朱理铭;李钏;;广州市雨水调蓄池规划技术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0年18期
9 解晓光;徐勇鹏;崔福义;;透水路面对路表径流污染的控制效能[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10 车伍,张燕,李俊奇,刘红,何建平,孟光辉,汪宏玲;城市雨洪多功能调蓄技术[J];给水排水;2005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新颖;浅草沟系统对城市暴雨径流的控制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晓,张杰;中国都市排水系统功能的变革[J];中国给水排水;2005年10期
2 张付刚;李硕;;南阳市排水系统改造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06年22期
3 蔡新宇;;广州市越秀区寺右村排水系统改造工程[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年07期
4 任永宏;;析住宅小区排水系统堵塞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中外建筑;2007年11期
5 李鹏;孔卫起;任涛;田武慧;;小浪底电厂检修和渗漏排水系统存在问题的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02期
6 钟礼桓;陈昆仑;李维;曾克峰;;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排水系统规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7 张磊;潘宝凤;;日本住宅排水系统 维护重于维修[J];城市住宅;2008年08期
8 王姝;苏艳荣;;盘锦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年16期
9 吴立鑫;褚蔚;;绍兴市白马小区排水系统改造中的难点探讨[J];山西建筑;2009年07期
10 任永宏;;住宅小区排水系统堵塞的原因和应对措施[J];住宅产业;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胜;;德国亚科成品线性排水系统在国内项目中的应用[A];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建兵;蓝宇;郑春柏;;中北部400中段排水系统的设计与实践[A];鲁冀晋琼粤川六省金属学会第十四届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尹澄清;;现代城市水病和发展中的生态型排水系统[A];上海(第二届)水业热点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张永生;杜群;;怎样应对排水系统的漏水[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5 金亚飚;;雨污联合排水系统在钢铁企业的应用研究[A];上海(第二届)水业热点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陈纪文;李振中;;浅谈特殊配件单立管排水系统的设计应用[A];2011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年会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晓东;;住宅小区排水系统堵塞原因及其对策[A];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武云甫;赵维忠;王燕敏;;住宅楼分户排水刍议[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9 江军;管继雷;徐大贵;;郭屯煤矿副井排水系统的改造[A];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8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C];2008年
10 金亚飚;;雨污联合排水系统在钢铁企业的应用研究[A];2010年全国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淑华;“去表存里”让排水系统守护城市安全[N];中华建筑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唐刚 钟玉成;西昌火把广场排水系统改造工程动工[N];凉山日报(汉);2009年
3 记者 姜s恪±倒,
本文编号:1422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422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