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城市基本生态控制区规划控制方法——以广州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14 10:13

  本文关键词:城市基本生态控制区规划控制方法——以广州市为例 出处:《城市规划学刊》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基本生态用地控制线 控制方法 控制体系 广州市


【摘要】:基本生态控制区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和为市民提供公共休闲的绿色开敞空间通过对我国部分城市已开展的基本生态控制区划定标准、规划定位的研究,分析基本生态控制区规划实践经验与不足针对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基本生态控制区布局、用地规模、公共绿地指标难以深化和延续的顽疾,广州市尝试开展"基本生态区控制性规划",借鉴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思路,以基本生态用地为对象进行专项控制性规划.落实总体规划生态用地(包括建设用地区和非建设用地内生态用地)的定性、定位、定量控制要求简要介绍广州对自然保护与绿地系统、水源与湿地、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及其它四大类36个要素生态限制的评估.划定基本生态控制区的方法,建立行政单元、功能单元和规划管理单元三层次的生态控制区规划体系,提出三层次规划中基本生态用地分布、规模、人均指标等控制要求,阐述在集中城镇建设区指标控制、边界控制、通则控制和非集中建设区边界控制、分类控制的方法
[Abstract]:The basic ecological control area is the green open space which guarantees the urban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and provides the public leisure. Analysis of the basic ecological control area planning practice experience and deficienc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urban master planning of the basic ecological control area layout, land use scale, public green space indicators are difficult to deepen and continue the persistent disease. Guangzhou tries to carry out the "basic ecological zone control planning", and draw lessons from the control of detailed planning ideas. Take the basic ecological land as the object to carry on the special control planning. Implement the overall planning ecological land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area and the non-construction land ecological land) the qualitative, the localization. Quantitative control requir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Guangzhou's assessment of the ecological limitations of 36 elements of natural conservation and green space system, water source and wetland, mineral resources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other four major categories, and how to delineate the basic ecological control area. Establish the administrative unit, function unit and planning management unit three levels of ecological control area planning system, put forward the basic ecological land distribution, scale, per capita control requirements in the three-level plann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ethods of index control, boundary control, general rule control and boundary control and classified control in centralized urban construction area.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武汉三江航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S支持的多尺度城市三区划定方法及其应用研究”(项目编号51278384)项目成果
【分类号】:TU984.11
【正文快照】: 态用地是指区域或城镇土地中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主的用地类型,能够二t直接或间接改良区域和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人地关系,如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减缓干旱和洪涝灾害及调节气候等多种生态功能。基本生态控 制区(ecological protection boundry,简 绿带具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忠民;;上海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的生态思考[J];上海城市规划;2011年01期

2 李敏;邹军;;滨江住区规划设计与城市生态整合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6期

3 韩立山;;武汉:任意一点60分钟可出市区[J];杭州通讯(下半月);2008年01期

4 童晟瑛;;城市总体规划的几个新问题[J];浙江经济;2002年18期

5 ;上海诞生首个生态网络结构规划[J];领导决策信息;2010年44期

6 詹运洲;李艳;;特大城市城乡生态空间规划方法及实施机制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11年02期

7 熊志辉;;深圳城市规划刍议(续二)[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0年20期

8 杜士强;于德永;;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及其构建原则[J];生态学杂志;2010年08期

9 董雅文,周雯,周岚,周慧;城市化地区生态防护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J];城市研究;1999年02期

10 吴承照;陶聪;;城市生态足迹的地域格局——以义乌市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花林;李秀彬;;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区域生态用地调控情景模拟研究——以北京市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阳文锐;王如松;;城市基本生态用地的分类及生态管理[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7年

3 唐双娥;;生态用地的保护对我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制度的反思[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高尚德;陈若凝;;论生态文明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5 于顺东;;天津市生态用地效益评价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谢花林;李秀彬;;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区域生态用地演变影响因素分析——以京津冀地区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7 杨建敏;马晓萱;董秀英;;禁建区、限建区生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初探[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德平;李德重;刘克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生态用地问题[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9 王怡然;;快速城市化中紧凑发展下的大城市近郊生态用地使用——以成都“198”项目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韩雄;;利用土地规划科学布局生态用地 保障环境友好[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胡谋 赵俊宏;深圳画了个生态用地控建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2 记者 侯小健;海南要保住耕地和生态用地两条红线[N];海南日报;2010年

3 王金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重视生态用地保护[N];东方城乡报;2007年

4 李云平;内蒙古生物治沙渐显生态效益[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5 记者 王和平;深圳基本生态用地比近期建设用地大一倍[N];广东建设报;2003年

6 匡耀求;应增补生态用地为土地利用一级类别[N];人民政协报;2007年

7 记者 车莉 瞿凌云;生态用地比建设用地多一倍[N];长江日报;2011年

8 记者 王慧琼;逐步提高生态用地比例[N];深圳特区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徐莉丽;中心城区规划岛式布局[N];成都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黄天香;再次转型:深圳瞄准“生态市”[N];中国改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边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杨伟;基于区域特色模式的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潜力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3 王晋良;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陈荣蓉;重庆丘陵山区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及其景观效应[D];西南大学;2012年

5 师江澜;江河源区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与生态功能分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代兵;大城市多功能基本农田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温仲明;纸坊沟流域近百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环境响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8 陈光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红;生态用地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梅珍珍;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用地规划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晓丽;长沙市城市生态用地定量分析及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易军;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柳州市生态用地规划布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路小妍;黄骅市生态用地空间效益分析与系统构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慧;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用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戴希文;论我国生态用地法律保护制度[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连莲;广州市中心镇生态用地的质量评价及结构优化[D];广州大学;2013年

9 程琳;中国超大城市生态用地的结构与功能特征及其变化驱动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10 王金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用地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231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4231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c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