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单轴压缩条件下砂岩破坏全过程电阻率与声发射响应特征及损伤演化

发布时间:2018-03-07 06:08

  本文选题:岩石力学 切入点:单轴压缩 出处:《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全面、客观地描述单轴压缩条件下砂岩损伤破坏过程和状态,提出利用电阻率和声发射技术对砂岩岩样单轴压缩全过程进行联合测试的试验方法。针对30个砂岩岩样单轴压缩全过程中的电阻率和声发射响应特征进行试验研究。研究表明,电阻率和声发射的响应信息有很强的规律性和互补性:在压密阶段、弹性变形阶段和塑性变形阶段,电阻率信息对岩样内部裂隙萌生和发展活动的响应更为敏感,而声发射信号较微弱;岩样破裂瞬间,电阻率和声发射都突然升高,二者相比,声发射的同步性更好,敏感程度更高;岩样破坏完成后,电阻率仍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最终趋于稳定,而声发射又恢复到较低的水平。同时,推导基于电阻率表征的岩样损伤变量的解析表达,并根据其与声发射表征的损伤变量之间的互补性,定义一综合损伤变量,得到典型岩样的损伤演化方程,提出岩样损伤破坏状态的判别标准和破坏前兆特征。通过理论与实际试验全应力 应变曲线的对比发现,综合损伤变量能够更全面、客观地反映和描述受载岩样的损伤演化过程。
[Abstract]:In order to describe comprehensively and objectively the damage and failure process and state of sandstone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In this paper, a test method is proposed to test the whole process of uniaxial compression of sandstone rock samples by using resistivity and acoustic emission technolog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istivity and acoustic emission response of 30 sandstone rock samples during uniaxial compression are studied. The response information of resistivity and acoustic emission has strong regularity and complementarity: in the compaction stage, elastic deformation stage and plastic deformation stage, the resistivity information is more sensitive to the response to the initi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racks in rock samples. The acoustic emission signal is weak, the resistivity and acoustic emission of rock sample suddenly increase at the moment of rupture, compared with the acoustic emission, the synchronization of acoustic emission is better and the sensitivity is higher. At the same time, 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 of damage variables based on resistivity characterization is derived, and according to the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them and the damage variables characterized by acoustic emission, A comprehensive damage variable is defined, and the damage evolution equation of typical rock samples is obtained. The criteria for judging the damage failure state of rock sampl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amage precursors are proposed. The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stress and strain curves betwee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ests is made. Comprehensive damage variables can reflect and describe the damage evolution process of loaded rock samples more comprehensively and objectively.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3CB036002,2014CB046901)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K06B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39004,41102183)
【分类号】:TU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俊璇;赵明阶;苏初明;;岩石在受载条件下电阻率变化特征研究综述[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2 郝锦绮,冯锐,周建国,钱书清,高金田;岩石破裂过程中电阻率变化机理的探讨[J];地球物理学报;2002年03期

3 刘文忠,,施行觉,徐果明;饱油、饱水岩石电阻率的测试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95年S1期

4 姜文龙;刘英;;岩石在单轴压力环境下电阻率变化的研究[J];地质学刊;2009年03期

5 孟磊;刘明举;王云刚;;构造煤单轴压缩条件下电阻率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0年12期

6 李庶林,尹贤刚,王泳嘉,唐海燕;单轴受压岩石破坏全过程声发射特征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5期

7 陈耕野,田军,姚广仁;岩石应力的电学效应及其断裂演化规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1期

8 张浩;康毅力;陈景山;韩林;王业众;;变围压条件下致密砂岩力学性质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9 刘保县;黄敬林;王泽云;刘立;;单轴压缩煤岩损伤演化及声发射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1期

10 王桦;纪洪广;程桦;王金安;;两淮煤系地层主要岩石单轴受压条件下的导电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艳霞;何晖;;岩石声发射的Kaiser效应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2 袁子清;唐礼忠;;岩爆倾向岩石的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3 张志镇;高峰;徐小丽;;花岗岩单轴压缩的声发射特征及热力耦合模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4 王学滨;;不同强度岩石的破坏过程及声发射数值模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5 杨永杰;王德超;王凯;黄冬梅;;煤岩强度及变形特征的微细观损伤机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6 薛云亮;李庶林;林峰;徐宏斌;;类岩石材料声发射参数与应力和应变耦合本构关系[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7 宿辉;李长洪;;不同围压条件下花岗岩压缩破坏声发射特征细观数值模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8 王其胜;万国香;李夕兵;;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破坏的声发射实验[J];爆炸与冲击;2010年03期

9 王俊璇;赵明阶;苏初明;;岩石在受载条件下电阻率变化特征研究综述[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沈坤;朱涛;金志林;周建国;蔡建华;吴富焕;;湖相沉积盆地内隐伏断裂的电阻率层析成像探测——以通海盆地为例[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明;李庶林;;声发射技术在结构安全监测中的研究与应用概述[A];第六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杨永杰;王德超;王凯;黄冬梅;;煤岩强度及变形特征的微细观损伤机理研究[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王德超;杨永杰;李玉寿;陈绍杰;;煤样蠕变变形规律及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薛云亮;李庶林;林峰;徐宏斌;;类岩石材料声发射参数与应力-应变耦合本构关系研究[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周忠良;屠晓利;;大理岩单轴受压破坏过程的声发射特征研究[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理论与应用——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周忠良;屠晓利;;大理岩单轴受压破坏过程的声发射特征研究[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金振民;;我国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进展和展望[A];《地球物理学报》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50周年专刊[C];1997年

8 韩素平;魏锦平;赵建忠;张当俊;靳钟铭;;大尺度岩样单轴循环加载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尹贤刚;李庶林;陈黎明;王小鹏;;采场安全监测管理中岩体声发射技术应用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韩林;刘向君;孟英峰;李皋;刘洪;吴小林;;灰岩在三轴变围压循环压缩中的变形特征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臣业;岩石和瓦斯突出发生条件及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康钦容;缓斜煤层群采动影响下底板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D];重庆大学;2011年

3 王国艳;采动岩体裂隙演化规律及破坏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4 康玉梅;基于小波分析的岩石类材料声发射源定位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5 刘建坡;深井矿山地压活动与微震时空演化关系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6 吴子泉;潍坊城市地震活动断层三维精确定位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7 宋延杰;混合泥质砂岩通用电阻率模型综合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8 王拥军;深层火山岩气藏储层表征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杨永杰;煤岩强度、变形及微震特征的基础试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10 张秀丽;断续节理岩体破坏过程的数值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明锋;矿井工作面突水力电耦合场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高卫宏;武山铜矿北矿带胶结充填采场力学性能及声发射监测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檑;混凝土单向受载全过程的声发射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雷宇;砂、泥岩压缩、回弹、破裂实验与裂缝成因的初步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5 李墨潇;岩石单轴压缩破裂过程中声发射信号特征初探[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梁亚磊;圆盘试件预制裂缝形状对其测试岩石断裂韧度值的影响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胡京涛;尾砂胶结充填体声发射特性试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8 龚囱;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充填体损伤与声发射特性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9 李福才;欢喜岭油田齐家地区沙三段低电阻率油层研究与预测[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10 赵岩;大断面隧道施工过程荷载释放规律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子清;唐礼忠;;岩爆倾向岩石的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2 ;岩石视电阻率与压力关系的试验[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8年02期

3 陈峰,安金珍,廖椿庭;弹性约束承载岩石电阻率变化形态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4 殷艳玲;;岩电参数影响因素研究[J];测井技术;2007年06期

5 刘洋;赵明阶;;岩石声学参数与应力相关性研究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曲斌,戴跃进,王占国;储层环境岩石电阻率变化规律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年03期

7 俞军;王伟男;耿昕;杨芳;;淡水驱替过程中岩石电性实验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年06期

8 陈槞;声发射技术在岩石力学研究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1977年04期

9 郝锦绮,冯锐,周建国,钱书清,高金田;岩石破裂过程中电阻率变化机理的探讨[J];地球物理学报;2002年03期

10 陈峰,安金珍,廖椿庭;原始电阻率各向异性岩石电阻率变化的方向性[J];地球物理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桦;矿山岩土体导电特性及工程应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孟磊;煤电性参数的实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康建宁;电磁波探测煤层突出危险性指标敏感性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俊平;余志雄;周创兵;戴跃华;孟刚;陈从新;刘才华;;水力耦合下岩石的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2 邓涛;杨林德;韩文峰;;加载方式对大理岩碎块分布影响的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张志镇;高峰;徐小丽;;花岗岩单轴压缩的声发射特征及热力耦合模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4 王显库;赵忠孝;;数字测井技术在煤田勘探和岩石力学中的应用[J];煤;2007年12期

5 陈强;朱宝龙;胡厚田;;岩石Kaiser效应测定地应力场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7期

6 马强;;江苏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成立大会在我院召开[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4期

7 ;岩石力学中最佳表面裂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8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11期

9 ;第十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J];岩土力学;2008年02期

10 苏丹;;崎岖道路上的攀岩人——记岩石力学工作者唐春安教授[J];科学中国人;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开林;杨圣奇;苏承东;;冻结状态多级应变速率下凝灰岩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6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册)[C];2006年

2 郑炳旭;;前言[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钱七虎;;前言[A];第一届华东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0年

4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章程[A];岩土工程学术交流会文集[C];2004年

5 ;编者的话[A];岩石力学测试技术及高边坡稳定性——第二次湖北省暨武汉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6 徐嘉谟;方祖烈;伍法权;冯夏庭;杨强;邬爱清;何满潮;程良奎;宋胜武;黄润秋;蔡美峰;王明洋;;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研究[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7 崔政权;;前言[A];岩土工程论文集[C];1995年

8 ;序[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谢和平;鞠杨;;岩石力学中的分形研究[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王泳嘉;宋文洲;;关于岩石力学有限元程序发展的若干思考[A];第六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莉;我国科学家接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N];科技日报;2011年

2 本报见习记者 李玉清;做好领军人 挺进新高地[N];科学导报;2009年

3 广东建设报记者 邓新灵 通讯员 善健;汕头市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产生新一届理事会[N];广东建设报;2010年

4 姚耀富;声发射技术为“亚健康”设备听诊[N];中国化工报;2009年

5 记者 杨念明 通讯员 陈继荣 实习生 罗璇;破解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难题[N];湖北日报;2010年

6 陈汝雄 张清华;用声发射技术检测容器[N];中国石化报;2003年

7 ;用声发射技术检测容器[N];今日信息报;2003年

8 张萍邋伍东;长城测井发挥技术优势明辨水淹层[N];中国石油报;2008年

9 赵亚辉;谢和平:路在脚下[N];人民日报;2004年

10 赵陕雄;靠质量竞技全球市场[N];中国质量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力伟;混凝土损伤检测声发射技术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2 颜志丰;山西晋城地区煤岩力学性质及煤储层压裂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秦本东;煤层顶板石灰岩和砂岩高温膨胀特性及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高保彬;采动煤岩裂隙演化及其透气性能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聂雯;层状砂岩岩爆特性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刘建坡;深井矿山地压活动与微震时空演化关系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7 李宗田;储层三维电阻率反演成像技术及其在剩余油探测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8 金亮;涡流激励声发射在金属板裂纹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9 徐光苗;寒区岩体低温、冻融损伤力学特性及多场耦合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10 贾雪娜;应变岩爆实验的声发射本征频谱特征[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盛;锅炉“四管”泄漏声学监测系统[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2 王文志;信息融合技术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常宏飞;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声发射压力容器检测[D];东北电力大学;2011年

4 张森;光纤M-Z干涉仪用于声发射探测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5 丁穗坤;斜拉桥关键构件腐蚀损伤声发射监测技术[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徐慧;木制品材料声发射特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7 印欣运;声发射技术在旋转机械碰摩故障诊断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05年

8 徐新;声发射技术在直升机部件疲劳裂纹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9 江云飞;声发射技术在直升机动部件疲劳系统研究中的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10 李宝玉;金属点蚀声发射监测与信号处理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1578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578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c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