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刚—柔耦合模型的液压挖掘机动力学仿真研究
本文选题:液压挖掘机 切入点:刚柔耦合 出处:《机械工程师》2014年03期
【摘要】:用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液压挖掘机刚柔耦合虚拟样机,并对液压挖掘机刚柔耦合模型进行了运动仿真,通过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了液压缸在复合挖掘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及各铰接点处的受力变化。
[Abstract]:By combining the mechanical system dynamics simulation software ADAMS with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ANSYS, the rigid-flexible coupling virtual prototype of hydraulic excavator is established, and the motion simulation of the rigid-flexible coupling model of hydraulic excavator is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the dynamic simulation is used to study the stress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 in the process of composite excavation and the change of the stress at the joint points.
【作者单位】: 延边大学机械工程学科;
【分类号】:TU6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建校;李建新;;WYL40型农用轮式液压挖掘机[J];工程机械;2007年01期
2 覃朝云;;液压挖掘机钢履带链销轴的拆装工装设计思路[J];装备制造技术;2010年09期
3 徐素霞;文学洙;;基于Pro/E的挖掘机虚拟样机建模及运动学仿真[J];装备制造技术;2012年07期
4 胡友安;李蓉;;SLDQY-60型清淤机静力学分析及结构尺寸优化[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2年04期
5 卢书湘;李文新;戴群亮;;液压挖掘机复合动作协调性的改善[J];工程机械;2013年05期
6 祖炳洁,郭文武,王海花;负荷传感与压力补偿的技术应用与性能分析[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5年10期
7 胡天明;;基于专家系统的挖掘机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J];机床与液压;2008年08期
8 张建中;王凤霞;王浩黔;李坤;卢寿丽;;基于不二越液压元件的WY-60挖掘机液压系统的改进设计[J];机床与液压;2012年10期
9 张铁;张文海;姜武杰;赵文华;;小型挖掘机液压控制模式研究[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史同心;;PC挖掘机回转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J];机械管理开发;2011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利华;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液压系统的分析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在昌;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动力学分析及有限元优化设计[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3 孙延伟;液压挖掘机节能控制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彭伟春;小型多功能液压挖掘机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杜鹏;面向对象的液压挖掘机故障诊断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石利敏;410型推土机行走机构结构及其性能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王艳伟;液压挖掘机电液负荷传感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翟延华;挖掘机遥控操作系统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9 蒋保珠;挖掘机行走系统遥控控制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10 朱杰;小型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与液压系统的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桂新;杨彦龙;;基于ADAMS的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的仿真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 邓宏光;郑文;游思坤;;基于Pro/E Mechanism的挖掘机工作装置动力学分析[J];煤矿机械;2010年03期
3 丁健民,王敏,靳学明;模糊综合法评价液压挖掘机性能探讨[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1995年01期
4 田奇,马鹏飞;液压挖掘机发展概况[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0年03期
5 ;新型液压挖掘机在镇江问世[J];中国建设信息;2001年Z1期
6 陆三江;小松产品向上延展 PC300-7、PC360-7液压挖掘机抢滩中国市场[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4年01期
7 ;三一举行C-8系列暨65吨挖掘机新品发布会[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8年02期
8 陈保西;全国挖掘机行业会议在京召开[J];建筑机械;1983年01期
9 陈正利;我国液压挖掘机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及其前景展望[J];建筑机械;1999年01期
10 胡正隆;Robex210—5型液压挖掘机问世[J];机床与液压;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昕晖;张杨;;铰接式工程机械车辆转向振摆现象分析[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2 王生泽;刘素平;;可控连杆机构动力学分析的一般方法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亚强;陈定方;祖巧红;;基于ADAMS的减速器动力学仿真分析[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设计与传动学会、武汉机械设计与传动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1)[C];2008年
4 陈建能;赵匀;;机构动力学分析的新方法[A];福建省科协第三届学术年会装备制造业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韩斌;吴玉龙;封伟;陈镇;;聚氯乙烯热解动力学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杨云川;沈志刚;;射流粉碎动力学分析及对粉体颗料形状的影响[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7 张喻;陆正刚;;基于磁流变液阻尼器的高速货车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研究[A];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机车动力学及强度学组2008年学术年会——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动车组总体、车体及转向架关键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菊英;姜正良;龚延凤;何嘉鹏;;制冷毛细管中气液两相流体动力学分析和计算[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6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1996年
9 孙晶;朱忠丽;王英伟;葛建军;朴贤卿;张亮;刘景和;;提拉法生长氧化物晶体开裂的动力学分析[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李辉;;混合驱动拉深压力机的性能优化与动力学仿真[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卜政铭;国产200吨液压挖掘机下线[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2 MEB 记者 谭思敏;电动液压挖掘机前景向好[N];机电商报;2011年
3 商立今;北方重汽进军液压挖掘机市场[N];中国冶金报;2004年
4 田野;卡特彼勒推出320C液压挖掘机[N];中国交通报;2001年
5 ;液压挖掘机需求将加大[N];中国矿业报;2001年
6 雨 森;液压挖掘机[N];经济参考报;2003年
7 姚健;玉柴重工外观设计等三项专利获国家授权[N];中国工业报;2009年
8 龚纪强;液压挖掘机制造的节能趋势[N];中国交通报;2008年
9 谢慧;液压挖掘机2002年度销量增幅57.3%[N];中华建筑报;2003年
10 陈正利;国产液压挖掘机已属世界一流水平[N];中华建筑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潇;液压挖掘机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林添良;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势能回收系统的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杨敬;具有可停缸动力系统的液压挖掘机功率匹配及节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4 陈明东;液压挖掘机动臂下降势能回收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高峰;液压挖掘机节能控制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尚涛;液压挖掘机作业及行走系统节能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李卓;粘弹性分数阶导数模型及其在固体发动机上的应用[D];清华大学;2000年
8 赵建明;伊朗国家安全战略的动力学分析(1953-2007)[D];复旦大学;2007年
9 李震;内燃机曲轴-轴承系统摩擦学动力学耦合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10 牟淑志;无陀螺惯性测量组合仿真及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安栋;卫星太阳能帆板的有限元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2 姬鹏;液压挖掘机反铲装置的运动学仿真及动力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3 杨扬;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动力学分析与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徐素霞;基于刚—柔耦合模型的液压挖掘机动力学仿真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5 王在昌;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动力学分析及有限元优化设计[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阳阳;重型汽车双前桥系统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7 蒋云飞;铁路提速路基加固振动沉拔桩机的动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D];石家庄铁道学院;2005年
8 韦继春;双质体振动理论应用的研究及其虚拟样机的优化设计[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9 刘红领;摩托车随机疲劳试验台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D];东北大学;2005年
10 张小江;机器人仿真研究及运动学动力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649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664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