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隙结构及饱水度对水泥基材料透气性的影响
本文选题:透气性 + 水泥基材料 ; 参考:《硅酸盐学报》2014年08期
【摘要】:以不同砂浆及混凝土试件为研究对象,用比重法、压汞法测试材料孔隙结构,用CEMBUREAU气体渗透法测试不同饱水度下砂浆及混凝土的气体渗透性,研究了渗透系数与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砂浆材料气体渗透系数与孔隙率φ以及平均孔径D的平方的乘积φD2成线性关系,而混凝土的这一关系不明显;随着饱水度降低,砂浆及混凝土的气体渗透系数增大,增大程度与其孔隙结构有关;利用Van Genuchten-Mualem模型可以很好地表征水泥基材料相对气体渗透系数随饱水度的变化规律。
[Abstract]:Taking different mortar and concrete specim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pore structure of the material was measured by specific gravity method and mercury injection method, and the gas permeability of mortar and concrete under different saturated degree was measured by the gas permeation method of CEMBUREAU.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and pore structure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as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mortar and the product of porosity 蠁 and the square of average aperture D, while the relation of concrete is not obvious, and the gas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mortar and concrete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saturation degree. Using Van Genuchten-Mualem model, the relative gas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cement-based materials can be well characterized with saturated water content.
【作者单位】: 教育部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基金】:国家“973计划”(2009CB623106)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8295)资助
【分类号】:TU528.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金喜,张建华,王德志;关于低品质粗集料抗冻性能研究[J];混凝土;2005年08期
2 马新仿;张士诚;郎兆新;;分形理论在岩石孔隙结构研究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S1期
3 林晖;侯捷;高培伟;;砼研究中的现代纳米技术[J];水泥工程;2006年01期
4 孙文博;高小建;杨英姿;巴恒静;;电化学除氯处理后的混凝土微观结构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5 彭立才;蒋明镜;林奕禧;黄良机;;珠海海积软土孔隙分布与应力水平的关系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2期
6 姬永生;司维;袁迎曙;刘先观;柏霞;;混凝土孔隙水饱和度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7 李春秋;李克非;;干湿交替下表层混凝土中水分传输:理论、试验和模拟[J];硅酸盐学报;2010年07期
8 黎鹏平;苏达根;王胜年;范志宏;;水泥中S/Al和外渗硫酸盐对氯离子临界浓度的影响[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9期
9 申青;雍振华;;苏州园林的孔隙结构剖析[J];山西建筑;2007年19期
10 陈德岭;邸世祥;;碎屑岩储集层孔隙结构的分类探讨[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199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罗荣;;黄土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与湿陷性关系的探讨[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于明志;彭晓峰;方肇洪;;砂土孔隙内水分分布实验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赵铁军;朱金铨;冯乃谦;;混凝土孔隙分析中的表征参数[A];吴中伟院士从事科教工作六十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杨永明;鞠杨;;孔隙岩石的物理模型与变形破坏机制研究[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彭锋;孙艳;刘克;王晓林;;薄层多孔性吸声板的一个集总参数模型[A];中国声学学会200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李悦;鲍俊玲;郭毅霖;;复合水泥浆体自收缩及微观孔结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孙维吉;梁冰;白云鹏;李辉;;煤破裂过程渗透特性的试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单文文;申卫兵;;岩石的压缩性与孔隙弹性[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9 朱从香;杨鼎宜;王虹;盛爱华;;再生混凝土粗骨料强化试验研究[A];房建材料与绿色建筑[C];2009年
10 朱从香;杨鼎宜;王虹;盛爱华;;再生混凝土粗骨料强化试验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新材料为建筑添时装[N];房地产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陶高梁;岩土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的分形研究及其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周晖;珠江三角洲软土显微结构与渗流固结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汪秀石;铁尾矿砂自密实水泥基材料性能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4 冯竟竟;水泥基材料高温微细观劣化与损伤过程的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5 张雪东;土水特征曲线及其在非饱和土力学中应用的基本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曾强;水泥基材料低温结晶过程孔隙力学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7 张改玲;化学注浆固砂体高压渗透性及其微观机理[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飞;不同压实度黏性土微细观孔隙结构研究及分形表征[D];湖北工业大学;2014年
2 申青;孔隙结构—传统小城镇空间的一种解析[D];苏州科技学院;2007年
3 吴克刚;蒸养粉煤灰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丁巍巍;新老混凝土中介质迁移性能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顾馨允;PFC3D模拟颗粒堆积体的空隙特性初步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6 刘友华;蒸汽养护对水泥净浆和砂浆肿胀变形特性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7 王玉平;软黏土劈裂注浆微观结构分形特征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1年
8 郑佳明;干湿循环与碳化对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的影响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9 胡艳青;非饱和粘性土基质吸力变化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10 吕海涛;利用抛光砖废料制备建筑吸声板材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28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028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