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梅山文化园景观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8 17:13
【摘要】: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无法替代的自然资源。近年来,对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和关注,并且成为景观生态学、环境学、建筑学、人类学、艺术学等多类学科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课题。梅山文化园建筑、景观与其地域性文化关系密切,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为广泛;然而,从生态系统服务的角度对梅山文化园景观设计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较少,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技术路线和方法作为主要的研究途径。本文将生态系统服务的理论引入到梅山文化园景观设计当中,同时结合实地调研、系统分析、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以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新视角对梅山文化园的景观设计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设性建议。本文以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为基础,构建梅山文化园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体系,包括梅山文化园景观设计的基本观点、景观空间的特征与作用、梅山文化园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及其价值的综合分析,并对梅山文化园的生态系统进行分类、细化并阐明景观设计对梅山文化园生态系统服务的作用和价值。在论文最后章节,结合生态系统服务的理论体系对梅山文化园景观设计提出了设计定位以及发展的基本观点,并对梅山文化园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建议,结合梅山文化园竹园宾馆的建筑和景观设计,将上述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来,使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体系在梅山文化园具体运用,使理论成果在实践项目中得以印证。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6;X171.1
【图文】:

景观图,园景,景观,景观设计


山文化园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近距离的接触。初入梅山文化园时就被其优美的自然逡逑景观所深深地吸引。在陈老师的介绍和笔者多次的考察中,发现园区的建筑与景逡逑观不仅和自然环境结合的浑然天成(图1.1),而且还保留和还原了梅山文化中逡逑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以及人文环境因素(图1.2)。笔者也有幸在本科毕业设逡逑计中参与了梅山文化园黑茶基地建筑与环境设计。在设计当中和陈老师以及博士逡逑学姐进行了多方面的交流,对梅山文化和梅山文化园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逡逑也激发了自己想要更为系统地去研究梅山文化和梅山文化园建筑及景观的兴趣。逡逑继而笔者很顺利的考入陈飞虎教授的团队进行硕士研究生的深入学习。因笔者很逡逑喜欢景观设计,所以会在闲暇时主动研读有关风景园林等景观设计的期刊,笔者逡逑不仅在团队中较多地参与了景观设计,而且对梅山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也注逡逑入了更多的关注与思考。在读研期间曾多次去梅山文化园,参与其中项目的建设逡逑和文化的学习。在项目的具体操作行进过程中,加深了对梅山文化园建筑和景观逡逑特点的认识,从此更加坚定了笔者从生态系统服务的角度对梅山文化园景观设计逡逑进行研宄。逡逑图1.1雾中的梅山文化园景色逦图1.2梅山文化园建筑与景观逡逑图片来源:作者自摄逦

生态系统服务,趋势分析,论文,文化形态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逡逑笔者通过收集国内外有关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论文、文献,发现人们对于生逡逑态系统服务的研宄越来越重视,相关研宄成果也不断地在呈上升趋势(图1.3)。逡逑1.1.2.2梅山文化的研究进展逡逑追溯历史,笔者了解,在湖南省中部的安化县和新化县,亘古流传着一种似逡逑巫似道,崇文尚武,古老而又文明的文化形态。其杂糅着人类渔猎、农耕和原始逡逑手工艺。为揭开这古老而又文明的文化形态的神秘面纱,我国学者对此进行研究,逡逑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有两位研究学者一位是湖南冷水江市的童丛,一位是新化县逡逑的周少尧,他们最早将这种古老而又文明的文化形态称之为“梅山文化”。(主逡逑要分布在以为核心区的湖南中部的资水两岸、雪峰山脉之中)[1()]。这个称谓得到逡逑了学者的普遍认同。我国历史学家一致认为: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炎黄文化”逡逑和长江流域的“湖湘文化、荆楚文化”,它们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两大主流文化。逡逑而梅山文化又是长江流域文明发祥、发展、变化过程的文化浓缩,是荆楚文明中逡逑不可或缺的一条血脉。两位学者提出的“梅山文化”这个词不但得到与会者的普逡逑遍认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高地;张彩霞;张昌顺;肖玉;鲁春霞;;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J];资源科学;2015年09期

2 罗毅;李明翰;段诗乐;张雪葳;;已建成项目的景观绩效:美国风景园林基金会公布的指标及方法对比[J];风景园林;2015年01期

3 郑德凤;臧正;孙才志;;改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及其在生态经济评价中的应用[J];资源科学;2014年03期

4 刘红玉;李兆富;;海滨湿地景观过程模型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概念框架[J];生态学杂志;2013年10期

5 吕一河;马志敏;傅伯杰;高光耀;;生态系统服务多样性与景观多功能性——从科学理念到综合评估[J];生态学报;2013年04期

6 张振明;刘俊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9期

7 易永卿;;梅山的由来与梅山文化的地位和影响[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李和平;肖竞;;我国文化景观的类型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中国园林;2009年02期

9 谢晓波;;梅山地方文献与梅山文化[J];新世纪图书馆;2008年04期

10 曾维君;唐松青;;梅山文化的历史真相浅探[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魏强;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与社会福祉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5年

2 金辛;黑龙江红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武文婷;杭州市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洪福;基于文化生态学的梅山文化园建筑与景观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2 胡永超;景观空间的视觉平衡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3年

3 周姣;梅山黑茶文化展示空间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4 史鸿谦;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湿地人文景观设计[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5 聂存明;人文景观的传承与创新[D];苏州大学;2009年

6 邹阳;梅山文化与安化传统民居[D];湖南大学;2008年

7 柳易林;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与生态功能区划[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195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7195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e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