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拓学的换热站运行能效综合评价
【学位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995
【部分图文】:
简介??在1975年提出层次分析法(AHP),它从本质上讲,AHP方法是一种思维方法成各个组成因素。通过两两互相比较(1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决策者的判断,整个过程体现了人的决策思维的基本特量和定性相结合,用数字的形式将人的提高了决策方案的可靠性和可行性[4()]。??问题时,按以下步骤进行:??模型??中各因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将系统划即考虑的因素)和最低层(即决策对象)'象1??
检测仪器均属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设备,均己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国检??中心标定,主要检测仪器及使用方法如下,??温湿度记录仪(图4-〗):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10分钟)定时采集记录温??度参数,主要用于测量用户室内温度,将记录仪置于用户室内(非热源处),分??别于供暖初期,供暖中期,供暖末期三次测量,每次连续测量一星期,主要温度??技术指标见表4-1,??表4-1温湿度记录仪(ZX7M-YD-HT818J)技术指标??测量范围?精度?分辨率?记录容量??-40T:?10CTC?+/-0.5°C?0.1?"C?30000?个??^Baeaai??nm??祕%m?§;;??图4-1便携式温湿度记录仪??BSC-4水泵效率测试仪(图4-2):在机组不停机的情况下,测量出泵的进??口温度,进、出口温差,进、出口压力,电机功率等参数,测算出泵的效率、扬??程、流量、管网效率、工序能耗等动态参数。测量采用原理为微温左法,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建立起来的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可知,测出泵进出丨丨温度和压力,即??31??
i^ii??賺:—??图4-2?BSC-4水泵效率测试仪??超声波流量计(图4-3)和带探头数显温度计(图4-4):用于测量管网输??送效率,在二次网总供水直管段上进行测量(V法测量),测量持续时间为流量??稳定后的30min,每五分钟记录一次,取6次平均值,探头数显温度计用于测量??供回水温度,主要性能指标见表4-3和表4-4,??表4-3超声波流量计(AD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姚美菱;闫岩;张星;;智能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设计[J];仪器仪表用户;2019年01期
2 吕旭光;强天伟;向俊;;换热站控制策略优化与节能的探讨[J];节能;2018年11期
3 董强;;新技术下无人值守换热站系统的设计[J];山西建筑;2017年17期
4 王力杰;庞印成;辛奇云;;楼宇换热站技术特点与应用分析[J];供热制冷;2014年12期
5 张仲生;;隔压换热站自控系统设计思路[J];山西建筑;2015年29期
6 张力;;换热站节能降耗存在问题与解决途径[J];科技与企业;2015年18期
7 张显亮;;城市集中供暖系统节能及换热站控制系统的设计[J];科学中国人;2017年20期
8 徐疆;;浅析楼宇换热站供热技术优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年02期
9 张云锋;;全自动无人值守换热站及热网监控系统[J];科技资讯;2013年27期
10 宋扬;;浅谈区域换热站的运行与维护[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先亮;集中供热系统运行方式及管网泄漏检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新平;基于可拓学的换热站运行能效综合评价[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年
2 田舜禹;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解耦自适应控制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8年
3 刘紫祺;基于实际数据的换热站能效评价方法的开发与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8年
4 薛蕊;换热站自动控制与监控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8年
5 马超龙;供热管网流量计测量数据有效性评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6 徐冲;基于SCADA系统的换热站远程控制系统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7 张祯琳;地下换热站漏水报警系统设计[D];内蒙古大学;2017年
8 董文一;集中供热二级换热站热泵局部调峰的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8年
9 江巍;换热站集中控制系统设计[D];长春工业大学;2018年
10 常一峰;分布式变频节能系统研究与应用[D];新疆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37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837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