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基于可拓学的换热站运行能效综合评价

发布时间:2020-10-12 00:17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耗越来越多,节能降耗是我国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课题之一。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供暖能耗高,热电厂或热力厂集中供暖是提高供暖舒适度、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以供热系统关键节点——热力交换站为研究对象,从换热站冬季运行能效角度进行分析,力图为热网系统,尤其是热力交换站的设计、节能改造和运行模式提供技术支撑,进一步降低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能耗。本文针对某热网系统中66个热力交换站一个供暖季的运行参数进行数据采集,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3个典型换热站,运用可拓学物元分析模型对其进行能效评价。从安全、舒适、工艺和节能几个角度出发,选取影响换热站运行性能的几个主要影响参数,建立换热站能效评价指标等级体系,对三个典型换热站的运行采集数据进行建模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A换热站“三来”上访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由居民家中散热器水垢等杂质过多造成;B换热站水泵电耗偏高、运行效率偏低的原因是循环水泵设备陈旧、水泵磨损严重;C换热站单位面积热耗偏高是由二次网管道保温层破损以及管道“滴、漏、跑”引起。上述分析的成果为指导换热站下一供暖季前的热网节能改造和后续的供暖季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该方法也适用于评价其他63个换热站运行能效,也可将该方法应用于其他热力系统能效评价。本文为热力系统节能减排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学位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995
【部分图文】:

递阶层次结构


简介??在1975年提出层次分析法(AHP),它从本质上讲,AHP方法是一种思维方法成各个组成因素。通过两两互相比较(1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决策者的判断,整个过程体现了人的决策思维的基本特量和定性相结合,用数字的形式将人的提高了决策方案的可靠性和可行性[4()]。??问题时,按以下步骤进行:??模型??中各因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将系统划即考虑的因素)和最低层(即决策对象)'象1??

记录仪,温湿度


检测仪器均属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设备,均己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国检??中心标定,主要检测仪器及使用方法如下,??温湿度记录仪(图4-〗):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10分钟)定时采集记录温??度参数,主要用于测量用户室内温度,将记录仪置于用户室内(非热源处),分??别于供暖初期,供暖中期,供暖末期三次测量,每次连续测量一星期,主要温度??技术指标见表4-1,??表4-1温湿度记录仪(ZX7M-YD-HT818J)技术指标??测量范围?精度?分辨率?记录容量??-40T:?10CTC?+/-0.5°C?0.1?"C?30000?个??^Baeaai??nm??祕%m?§;;??图4-1便携式温湿度记录仪??BSC-4水泵效率测试仪(图4-2):在机组不停机的情况下,测量出泵的进??口温度,进、出口温差,进、出口压力,电机功率等参数,测算出泵的效率、扬??程、流量、管网效率、工序能耗等动态参数。测量采用原理为微温左法,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建立起来的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可知,测出泵进出丨丨温度和压力,即??31??

超声波流量计,水泵效率,数显,温度计


i^ii??賺:—??图4-2?BSC-4水泵效率测试仪??超声波流量计(图4-3)和带探头数显温度计(图4-4):用于测量管网输??送效率,在二次网总供水直管段上进行测量(V法测量),测量持续时间为流量??稳定后的30min,每五分钟记录一次,取6次平均值,探头数显温度计用于测量??供回水温度,主要性能指标见表4-3和表4-4,??表4-3超声波流量计(AD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姚美菱;闫岩;张星;;智能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设计[J];仪器仪表用户;2019年01期

2 吕旭光;强天伟;向俊;;换热站控制策略优化与节能的探讨[J];节能;2018年11期

3 董强;;新技术下无人值守换热站系统的设计[J];山西建筑;2017年17期

4 王力杰;庞印成;辛奇云;;楼宇换热站技术特点与应用分析[J];供热制冷;2014年12期

5 张仲生;;隔压换热站自控系统设计思路[J];山西建筑;2015年29期

6 张力;;换热站节能降耗存在问题与解决途径[J];科技与企业;2015年18期

7 张显亮;;城市集中供暖系统节能及换热站控制系统的设计[J];科学中国人;2017年20期

8 徐疆;;浅析楼宇换热站供热技术优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年02期

9 张云锋;;全自动无人值守换热站及热网监控系统[J];科技资讯;2013年27期

10 宋扬;;浅谈区域换热站的运行与维护[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先亮;集中供热系统运行方式及管网泄漏检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新平;基于可拓学的换热站运行能效综合评价[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年

2 田舜禹;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解耦自适应控制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8年

3 刘紫祺;基于实际数据的换热站能效评价方法的开发与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8年

4 薛蕊;换热站自动控制与监控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8年

5 马超龙;供热管网流量计测量数据有效性评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6 徐冲;基于SCADA系统的换热站远程控制系统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7 张祯琳;地下换热站漏水报警系统设计[D];内蒙古大学;2017年

8 董文一;集中供热二级换热站热泵局部调峰的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8年

9 江巍;换热站集中控制系统设计[D];长春工业大学;2018年

10 常一峰;分布式变频节能系统研究与应用[D];新疆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373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8373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9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