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北京市地下热力结构的可靠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30 06:30
   随着服役年限的增长,地下热力结构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耐久性问题。论文以北京市37个地下热力结构工点的数据为基础,计算地下热力结构的现役状态可靠指标和设计可靠指标,并初步提出了地下热力结构设计的目标可靠指标建议值。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对课题组前期积累的混凝土耐久性的相关检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得到了混凝土强度、保护层厚度和钢筋屈服强度等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2)针对地下热力结构的特性,以及3类不同的地下热力结构形式,建立不同的ANSYS有限元模型,计算作用效应的统计特征。(3)运用Monte Carlo抽样法进行可靠指标的计算,得到北京市37个热力工点的现役状态的可靠指标和设计可靠指标。取得的成果如下:(1)给出了 37个工点的现役状态的可靠度评估结果。其中A类结构,除11号工点和12号工点外,其他工点的现状可靠度保持在较高的水准;可靠度最低的是6号工点(前西线9#),可靠度为3.95。B类结构的现役状态可靠度较低,最低的是19号工点(月坛南街7甲#),延性破坏的可靠度为2.00。C类结构的现状可靠度保持在较高的水准。可靠度最低的是37号工点(工体北线2甲#),初衬的延性破坏可靠度为4.39,二衬的延性破坏可靠度为4.34。(2)完成了 37个工点的现役状态可靠指标与设计可靠指标的对比。发现37个热力工点服役一定年限后,现役状态的可靠度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其中可靠度降幅最大的是19号工点(月坛南街7甲#),达到43.82%;最小降幅的是5号工点(华能线20#),可靠指标降低9.87%。(3)依据校准法,即认为现行设计的可靠度水准总体上是合理的。本文通过对37个工点设计状态的可靠度计算,初步建议地下热力结构延性破坏的目标可靠指标定为6.0,脆性性破坏的目标可靠指标定为6.2;为地下热力结构的设计和规范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学位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995
【部分图文】:

钢筋图,钢筋


热力管网的正常运行关系到民生问题,一旦等出现严重问题再采取措施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因而针对正在使??用的地下热力工程,北京市热力集团开展了大量的消除隐患和维修改造工程项目。??然而对于热力集团技术人员而言,只能通过个直观的观察对结构耐久性状态进行??评估。这样的评估往往不够全面,而且要求技术人员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因此本文针对该项目,首先对检测项目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其次对检测的37??个混凝土结构工点进行可靠指标计算,为地下热力结构的改造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同时对北京市地下热力结构的现状可靠度水平进行评估;以及设计时的??2??

保护层


热力管网的正常运行关系到民生问题,一旦等出现严重问题再采取措施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因而针对正在使??用的地下热力工程,北京市热力集团开展了大量的消除隐患和维修改造工程项目。??然而对于热力集团技术人员而言,只能通过个直观的观察对结构耐久性状态进行??评估。这样的评估往往不够全面,而且要求技术人员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因此本文针对该项目,首先对检测项目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其次对检测的37??个混凝土结构工点进行可靠指标计算,为地下热力结构的改造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同时对北京市地下热力结构的现状可靠度水平进行评估;以及设计时的??2??

混凝土碳化


热力管网的正常运行关系到民生问题,一旦等出现严重问题再采取措施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因而针对正在使??用的地下热力工程,北京市热力集团开展了大量的消除隐患和维修改造工程项目。??然而对于热力集团技术人员而言,只能通过个直观的观察对结构耐久性状态进行??评估。这样的评估往往不够全面,而且要求技术人员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因此本文针对该项目,首先对检测项目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其次对检测的37??个混凝土结构工点进行可靠指标计算,为地下热力结构的改造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同时对北京市地下热力结构的现状可靠度水平进行评估;以及设计时的??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新栋;刘仰鹏;张嘉文;张占超;;基于模糊数学的供热管网结构可靠度评级方法[J];特种结构;2017年03期

2 刘松玉;李洪江;童立元;宋文峰;;城市地下结构污染腐蚀耐久性的若干问题[J];岩土工程学报;2016年S2期

3 赵东平;喻渝;赵万强;宋玉香;路军富;;铁路隧道衬砌目标可靠指标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5年06期

4 苏晓堃;;隧道开挖数值模拟的围岩边界取值范围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5 田浩;李国平;刘杰;吴用贤;;受力状态下混凝土试件碳化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潘洪科;牛季收;杨林德;汤永净;;地下工程砼结构基于碳化作用的耐久性劣化模型[J];工程力学;2008年07期

7 赵少伟;王铁成;郭磊;;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人工海水侵蚀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J];海洋技术;2007年04期

8 唐坤;周浪;邸小坛;;回弹法检测长龄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探讨与工程实践[J];工程质量;2007年11期

9 张苏杭;;长龄期混凝土回弹法测强技术研究[J];人民长江;2006年11期

10 王仁超,朱琳,李振富;混凝土氯离子综合机制扩散模型及敏感性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立峰;北京市在役地下热力结构的可靠性评估及寿命预测[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张占超;在役热力地下构筑物可靠度分析及耐久性评估[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陈威克;结构可靠度分析与设计的可视化程序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4 任华平;温度效应对热力隧道结构耐久性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周攀;隧道型钢钢架喷混凝土支护安全性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周海波;北京热力隧道结构可靠度分析及分项系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62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862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c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