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蔓藤城市概念指导下城市边缘区城镇设计方法

发布时间:2020-10-30 13:40
   中国城镇化已经进入城市化的中后期,相应的城镇化战略已发生转型,城市边缘区作为最敏感的区域,其规划设计一直被国内的学者与专家所忽略,将其作为城市的附属区域进行建设,并未考虑其自身城乡二元性。笔者基于崔恺院士的蔓藤城市的规划设计概念,来探究适用于我国城市边缘区发展的城镇设计方法。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的城市边缘区相关的理论与概念进行研究,明确城市边缘区的范围以及特性,论证城市边缘区在城市建设当中的定位与意义,重点研究其空间组织与扩展模式,并分析各种模式相应的优缺点。之后对中国大城市边缘区进行调研,从纵向上梳理边缘区的快速大、规模的扩展特征,探究当下边缘区存在的问题以及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尤其是旧有的规划设计体系在生态、交通、建设等方面的弊端进行着重剖析。而文本研究的重点在于蔓藤城市的规划设计方法在顺应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前提下是如何解决当下规划设计的弊端进行论述,并对蔓藤城市组团式、生态化、宜步行、渐进式的城市边缘区建设模式进行总结。其次依据其规划设计原则,从城市尺度、密度、边界三个角度出发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得出相应的城镇设计方法,并通过具体案例的实践,来验证城镇设计的方法有效性以及可操作性。最后对本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梳理出城镇设计方法中有价值的部分作为研究的结论,并对研究方法与内容上的不足进行反思。
【学位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984.2
【部分图文】:

城市边缘区,概念图,广义,绿色


第2章 城市边缘区基本理论研究2.1 城市边缘区的概念与界定2.1.1. 城市边缘区的概念城市边缘区是基于城市扩张过程所形成的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具有特殊的社会、经济、人口等要素特征的融合渐变的区域。城市边缘区位于“城”与“乡”两种系统之间,是城市化最敏感、变化最大、变化最迅速的地区。[10]目前在学术界,专家学者根据其覆盖的范围将其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广义的概念范畴又分为城市郊区、市辖区、影响区三个层次。其中城市郊区位是与城市建成区外边缘相紧邻的在一定范围内的行政建设区,受城市经济辐射,社会意识和城市生态效应的直接影响。市辖区是根据行政区仅进行划分的中心城周边的若干县级行政单元。影响区则是指某一大城市的经济及城市规模辐射到城市辖区之外的某部分城镇发展区域。

城市边缘区,概念图,层面,图片


的城乡尖锐矛盾,所以本文从城乡二元的角度考虑选择狭义概念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在狭义层面的概念下,城市边缘区根据区位分为靠近内边界的内边缘区和靠近外边界的部分为外边缘区。内边缘区紧邻城市建设区,直接受城市核心辐射影响,其市政基础设、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较为完备,同时其城市功能服务属性较为突出,以城市建成区为服务主体。其城镇产业发展从开始的单一农业发展向旅游、休闲、办公为主的等服务产业为主的多元化发展转变,是城乡转变的发生区,也是最需要考虑城乡协同发展的区域。外边缘区乡村农业特征较为明显,相对集中的卫星小镇呈现为离散分布。其生态环境良好,农业化水平较高,相较于乡村腹地,其农场品集约化和商品化水平较高,是农业现代化的先导区。除此外,由于外边缘区的区位优势以交通条件的便利性以及低廉的开发成本,促使城市工业区的外迁,促进了乡镇企业的积极发展。(图 2-2)

城市边缘区,柏林,德国,城市建成区


勤的 50体方采用郊区与城市建成区之间距离的作为则是直接根据经验将郊区中某个镇作或是采取定性分析的方法,结合中国各城市年限界定出城市建成区,在此基础上再将范围以内的环城地带界定为城市边缘区。区,内边缘区则于10到15公里范围内,图 2- 3 德国柏林城市边缘区(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近代华北灾民涌入天津与城市边缘区的扩展[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2期

2 张永军;;城市边缘区域村庄规划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年28期

3 卞广萌;刘惠田;周志宇;;冀中大城市边缘区乡村绿色基础设施重构的动力机制研究[J];江西农业;2017年05期

4 周凌;;特大城市边缘区空间演化机制与对策的实例剖析——以上海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7年03期

5 罗天骐;王亚男;;大城市边缘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问题初探——以天津市为例[J];理论与现代化;2016年04期

6 陈庆华;高兴武;;大城市边缘区的分类治理——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J];行政管理改革;2015年06期

7 吴玥弢;仲伟周;张林;;概述我国城市边缘区发展及理论[J];大众投资指南;2017年12期

8 程奥冰;;亚奥三部曲之一 今非昔比亚运村[J];旅游;2017年09期

9 吴雨谦;尹安石;;论城市边缘区新农村人工廊道景观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11期

10 赵飞鹤;;大城市边缘区产业与规划弊端[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培祥;东北地区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机理及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苗建军;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道路[D];四川大学;2003年

3 李世峰;大城市边缘区的形成演变机理及发展策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陈建华;国际化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结果[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5 杨永春;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的发展和空间结构研究[D];南京大学;2003年

6 黄烈佳;农地城市流转及其决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7 郭力君;知识经济与城市空间结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周捷;大城市边缘区理论及对策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李晓云;农地城市流转参与者决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10 闵捷;农地城市流转特征与时空规律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刚;基于遥感技术的城市内部生态边界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8年

2 李扬;城市边缘区村庄发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3 柏铭泽;蔓藤城市概念指导下城市边缘区城镇设计方法[D];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18年

4 杨超;马克思恩格斯空间思想视域下城市边缘区协调发展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8年

5 陈妍群;潍坊城市边缘区社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7年

6 张曌;城市高铁站选址比选与周边地区开发—规划引导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7 莫凡;广州市城市边缘区时空演变与规划协同发展模式探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7年

8 董金璞;基于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的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9 刘锐;大城市边缘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10 顾琛琛;城市边缘区旅游规划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62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862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3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