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视衰减曲线的历史街区步行环境绿视感知评价——以厦门市中山路同文片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5-03-19 02:36
在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活化中,绿色植物在改善步行体验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平衡绿视体验与土地占用面积则备受学界关注。现有研究常见基于主体的街道可步行性评价方法,缺乏从客体角度出发的步行视觉感知分析方法。以厦门市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同文片区为例,测度街区内道路的绿视率指标,绘制不同绿化模块的"绿视率衰减曲线",提出计算最大绿视范围的方法。研究发现:1)乔灌组合、大乔木、绿化小品与幂律模型拟合优度较高,盆栽和垂直绿化与指数模型拟合优度较高,最大绿视范围从高到低依次为大乔木、乔灌组合、绿化小品、垂直绿化、盆栽。2)中山路—思明南路沿线绿视率提升空间较大,鹭江道—镇海路沿线绿视率较高;内部支路中青石巷、同文路、泰山路绿视率较高,钱炉灰埕巷、钓仔路、水仙路和定安路绿视率较低。3)绿化设施布局的不合理降低了街区遗产要素对于访客的吸引力,商业气息弱化了访客对于街区文化要素的感知。研究旨在将绿视率指标二维化,为绿视率的定量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案例地介绍
2研究数据和方法
2.1研究数据
2.2研究框架
2.3研究方法
3结果分析
3.1绿视率衰减曲线计算结果
3.2绿视感知评价
3.2.1主次干道绿视率评价
3.2.2内部支路绿视率评价
4优化方案
5结论与讨论
图表来源(Sources of Figures and Tables):
本文编号:4036561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案例地介绍
2研究数据和方法
2.1研究数据
2.2研究框架
2.3研究方法
3结果分析
3.1绿视率衰减曲线计算结果
3.2绿视感知评价
3.2.1主次干道绿视率评价
3.2.2内部支路绿视率评价
4优化方案
5结论与讨论
图表来源(Sources of Figures and Tables):
本文编号:40365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4036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