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构造动力成岩作用理论技术新进展与超深层油气勘探地质意义
发布时间:2025-05-11 05:54
深层—超深层已经成为国内外油气资源发展的最重要领域之一,资源潜力巨大。以构造活动为驱动力的构造动力成岩作用与储层的成因机理有着密切关系,控制着储层的形成、演化和空间分布。通过综述近十余年的主要研究进展,明确了储层构造动力成岩作用的概念和内涵,剖析了当前和未来研究的关键点及其对超深层油气的地质意义。储层构造动力成岩作用是沉积岩层在从松散沉积物到固结形成沉积岩石直至遭受浅变质前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构造活动与成岩作用的耦合,主要研究沉积物沉积以后构造变形与沉积物的物理、化学变化的相互作用关系,其关键驱动力是构造作用(包括挤压、伸展和走滑),可以发生在弱成岩—固结成岩和构造抬升-剥露的各个时期。储层构造动力成岩作用研究的关键在于厘清3个关系:构造成岩作用与储层致密化、裂缝化的量化关系;构造成岩作用与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耦合关系;构造成岩作用与储层断层带、裂缝带的时空关系。储层构造动力成岩作用在多学科交叉、多方法融合和多领域应用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新的地质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系列,可为认识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低孔裂缝型砂岩储层、规模优质砂岩储层、非常规储层的形成机理提供地质理论基础,还可为复杂储层质量评...
【文章页数】:15 页
【文章目录】:
1 构造动力成岩作用的概念与研究内涵
1.1 构造动力成岩作用
1.2 研究内涵
2 构造动力成岩作用理论技术的新进展
2.1 弱固结沉积物对构造活动(剪切和挤压)的成岩响应
2.2 构造作用的性质(挤压、剪切或拉张)及其对固结砂岩的减孔、增渗效应
2.3 构造作用与固结地层/地表中流体-岩石相关作用的成因联系及改造效应
2.4 挤压变形带、断裂带、破碎带或裂缝带结构模型的建立及渗流效应
2.5 构造成岩演化过程的恢复及其动态微观响应
2.6 构造动力成岩作用的成储效应表征和微观结构实时监测
3 构造动力成岩作用研究的关键点
3.1 构造成岩作用与储层致密化、裂缝化的量化关系
3.2 构造成岩作用与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耦合关系
3.3 构造成岩作用与储层断层带、裂缝带的时空关系
4 构造动力成岩作用的超深层油气地质意义
4.1 断裂-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质量性能的评价和预测
4.2 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分布及有效性的评价和预测
4.3 规模优质砂岩储层性质及分布的评价和预测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编号:4044948
【文章页数】:15 页
【文章目录】:
1 构造动力成岩作用的概念与研究内涵
1.1 构造动力成岩作用
1.2 研究内涵
2 构造动力成岩作用理论技术的新进展
2.1 弱固结沉积物对构造活动(剪切和挤压)的成岩响应
2.2 构造作用的性质(挤压、剪切或拉张)及其对固结砂岩的减孔、增渗效应
2.3 构造作用与固结地层/地表中流体-岩石相关作用的成因联系及改造效应
2.4 挤压变形带、断裂带、破碎带或裂缝带结构模型的建立及渗流效应
2.5 构造成岩演化过程的恢复及其动态微观响应
2.6 构造动力成岩作用的成储效应表征和微观结构实时监测
3 构造动力成岩作用研究的关键点
3.1 构造成岩作用与储层致密化、裂缝化的量化关系
3.2 构造成岩作用与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耦合关系
3.3 构造成岩作用与储层断层带、裂缝带的时空关系
4 构造动力成岩作用的超深层油气地质意义
4.1 断裂-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质量性能的评价和预测
4.2 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分布及有效性的评价和预测
4.3 规模优质砂岩储层性质及分布的评价和预测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编号:40449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4044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