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昆北地区路乐河组/下干柴沟组泥岩地层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发布时间:2025-06-21 01:03
柴达木盆地昆北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的昆仑山前缘,该地区构造活动频繁,地层完整,是研究古环境和古气候理想地区。通过采集昆北地区切26井新生界下部泥岩样品,对其进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在地层界线附近,路乐河组Cu、U、Cr、Sr元素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8.34×10-6、3.24×10-6、141.68×10-6、107.10×10-6,下干柴沟组下段为28.17×10-6、3.35×10-6、192.07×10-6、217.05×10-6。下干柴沟组下段微量元素有明显增大趋势,指示沉积环境发生变化。U与陆源碎屑来源指示元素Th相关性差(R2=0.174 5),表明U主要为自生成因,因此其含量的增加可以指示原始沉积水体还原程度的增强。Cr与U表现为弱相关(R2=0.420 9),表明水体环境的变化对Cr的富集有一定的影响;氧化还原指标U/Th、V/Cr表明研究区古环...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51673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图1 昆北断阶位置及构造纲要图
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成因上属于山间盆地并且发育了巨厚的新生代沉积地层。东北部为祁连山—南山逆冲断层带,西北部发育阿尔金走滑断裂,南部东昆仑山抬升以及西部的祁漫塔格逆冲断层带使得盆地整体呈现为不规则菱形,面积约1.2×105km2[13-15]。昆北断阶带属于柴达....
图2 切26井下干柴沟组—路乐河组界线处变化明显的特征元素
在地层界线附近,Cu、U、Cr、Sr元素含量变化明显如图2所示。泥岩样品中U在地层界线附近变化明显,可能与古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的转变有关,主要是因为U在不同的环境里表现为不同的价态,在强还原状态,表现为+4价不溶于水,富集在沉积物当中。而在氧化状态下,表现为+6价态,易溶于水,不....
图3 泥岩中各微量元素含量同U的相关性分析
Cr在富氧海水中会流失,主要以可溶的Cr6+铬酸盐形式存在。在缺氧条件下Cr6+还原成Cr3+形成水合离子,这些离子极易被腐殖质或Fe和Mn的氢氧化物汲取而进入沉积物[23-24]。由此可见下干柴沟组底部Cr的富集与水体环境、有机质以及Fe和Mn的氢氧化物可能有关.从图3可以看出....
图4 切26井路乐河组—下干柴沟组元素比值变化特征
V/Cr也可作为指示氧化还原环境的指标,其原理同Th和U类似,即在一定温度下,变价元素反应的氧化还原电位随氧化态和还原态浓度之比的变化而改变这一原理。V/Cr>4.25时指示厌氧环境;V/Cr值为2~4.25之间时,指示贫氧环境;V/Cr<2时,指示富氧环境。V/Cr值的变化,....
本文编号:4051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4051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