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再生水利用可行性及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天津市再生水利用可行性及对策研究
【摘要】:再生水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相关的水质指标,满足某些种类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和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等其他途径相比,再生水具有明显的优势,是开源节流、减轻水污染、改善生态坏境、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和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天津是重要的工业城市,我国北方经济中心和国际化港口城市,也是水资源十分紧缺的地区。如何在充分循环利用水资源、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持天津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与环境,成为天津水利面临的迫切任务。本文通过对天津市水资源供需情况分析,对本市再生水利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本市再生水利用的方案和对策。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天津市水资源供需情况分析。研究表明,天津市水资源缺乏,且分布不均,城市供水水量和供水保障率等得到较大提高,农业和生态供水方面难以改善,可供水量未有增加,基本维持现有水平,缺水问题仍将继续存在。(2)天津市再生水利用的必要性分析。实施再生水回用可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是实行水资源“开源”的有力手段。再生水回用可节约有限的水资源,再生水回用使得大量的污水得到利用,削减了污染排放总量,为“减排”做了贡献。是执行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3)天津市再生水利用的可行性研究。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结合污水利用项目的特点和污水利用的现实可行性,能保证再生水回用的科学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对不同水质要求的需求分析,明确了再生水可用于农、林、牧、渔业用水、环境景观用水、城市杂用水、工业用水、补充水源水等方面用水。(4)天津市再生水利用的方案及对策。从再生水不同处理级别、利用区域以及工程管理、水质监测、安全监测等方面对天津市再生水利用提出了较为详细的方案。从确立再生水战略地位,构建多水源格局等九个方面对我市再生水开发利用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再生水 循环利用 方案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V213.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3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9
- 1.2 再生水的概念及水质标准9-10
- 1.3 再生水利用及研究国内外现状10-11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11-13
- 第二章 天津市水资源供需情况分析13-18
- 2.1 供水需求与平衡13-14
- 2.2 供需水统计分析14-16
- 2.2.1 供水统计14-15
- 2.2.2 用水统计15-16
- 2.3 供需水量趋势分析16-18
- 第三章 天津市再生水开发利用发展情况18-30
- 3.1 污水处理设施现状18-25
- 3.1.1 天津市污水处理厂总体情况18-21
- 3.1.2 中心城区和环城四区主要污水处理厂基本情况21-23
- 3.1.3 深处理再生水厂及管网建设情况23-25
- 3.2 再生水利用现状25-26
- 3.2.1 概述25
- 3.2.2 粗制再生水现状25-26
- 3.2.3 深度处理再生水利用现状26
- 3.3 天津再生水利用面临的问题26-29
- 3.4 再生水回用的必要性29-30
- 第四章 天津市再生水利用可行性分析30-42
- 4.1 再生水资源利用方向30-31
- 4.2 污水再生利用水质要求31
- 4.3 天津市再生水适用情况分析31-42
- 第五章 天津市再生水利用方案及对策42-53
- 5.1 深度处理再生水利用方案42-45
- 5.1.1 中心城区及环城四区深度处理再生水利用方案42-43
- 5.1.2 滨海新区深度处理再生水利用方案43-44
- 5.1.3 二区三县深度处理再生水利用方案44-45
- 5.2 粗制再生水利用方案45-46
- 5.2.1 粗制再生水布局45
- 5.2.2 粗制再生水利用工程措施45-46
- 5.3 水质水量监测46
- 5.4 建设目标及布局46-47
- 5.5 工程管理47-48
- 5.6 安全监测48-49
- 5.7 天津市再生水利用对策49-53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53-55
- 6.1 结论53-54
- 6.2 建议54-55
- 参考文献55-57
- 致谢57-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爽,徐闻_g;再生水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策及建议[J];天津建设科技;2005年04期
2 李宝娟;吕擰;刘红;吴珊;孟光辉;宋磊;;再生水的安全管理体系[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7年01期
3 ;北京市再生水缓解缺水矛盾[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年09期
4 元淑清;吕春光;赵主林;;浅谈如何发展城市再生水利用[J];内蒙古水利;2009年06期
5 薛秀春;;水尽其用 方得长流——加强再生水利用[J];广西城镇建设;2010年05期
6 刘春洪;卢世煜;王东辉;;唐山市推进再生水利用的有益探索[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1年01期
7 谢玲;;浅谈再生水专业经营公司的供水服务与保障[J];水利发展研究;2011年09期
8 任俊秋;周淑香;;唐山市再生水利用经验和面临的问题[J];市政技术;2012年01期
9 李育宏;黄建军;李阳;;我国再生水利用发展现状分析[J];水工业市场;2012年05期
10 黎锦胜;;深圳市再生水利用的市场化问题研究[J];福建建筑;201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月红;;发掘再生水价值,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A];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沈坚;;推进浙江省再生水利用的途径及政策建议[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3 贾凤伶;刘应宗;;基于循环经济的再生水利用模式及对策探讨[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4 唐福生;李殿海;李育宏;;天津市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现状分析[A];全国排水委员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甘庆午;任丽艳;;浅谈再生水输配系统建设中的几个问题[A];第七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S16:其他相关的理论、技术、方法等[C];2012年
6 张晓峰;刘详举;赵乐军;;我国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管理特点分析[A];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廖昭华;张卫红;;城市再生水利用系统规划供需平衡及压力分析——以北京市大兴新城为例[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邵辉煌;方先金;黄鸥;;再生水用于城市景观环境水体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影响[A];2010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彭致功;杨培岭;刘洪禄;;北京缺水危机与再生水合理利用[A];2003年北京“水与奥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刘京;王强;王军;;绿色北京建设发展之中心城再生水利用[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飞鹏邋杨晓斌;本市去年使用再生水3.6亿立方米[N];北京日报;2007年
2 记者 冯劲松邋实习生 辜丽 通讯员 张军;中小规模再生水利用缘何成江城新宠?[N];长江日报;2007年
3 记者 李坤;北京:专家和市民代表建言用好再生水[N];中国水利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李坤;北京谋划再生水供需“对接”[N];中国水利报;2006年
5 汪新波 首都经贸大学副教授;发展再生水亟需政策支持引导[N];中国水利报;2006年
6 李卫卫;谁挡住了再生水的回用路[N];中华建筑报;2006年
7 记者 景鹏邋通讯员 张轶博;本市利用再生水占用水量14%[N];北京日报;2007年
8 周振勇 轩永利;再生水成为北京的新水源[N];北京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徐文青;再生水:首都发展不可或缺的第二水源[N];中国水利报;2007年
10 杨文杰;全国、省、市人大代表视察再生水利用[N];昆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马业萍;再生水入渗过程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分布及关联性分析[D];清华大学;2015年
2 刘克;北京市典型河湖再生水补水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3 相楠;天津市再生水利用及其环境经济影响的动态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4 李旭;北京市再生水利用的环境经济综合影响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5 唐运平;盐碱地区再生水景观河道水质改善与生态重建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宋杨;西安市再生水推广利用体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7 马进军;城市再生水的风险评价与管理[D];清华大学;2008年
8 胡海珠;河湖防渗条件下包气带再生水反应运移及其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9 于德淼;景观用再生水水体富营养化特性及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青;天津市再生水建设与使用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魏益华;再生水灌溉对蔬菜品质和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3 韩思茹;再生水资源定价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峰;再生水补给地下水过程中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杨雅银;再生水灌溉绿地的环境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雷妮;城镇再生水资源配置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7 张志敏;呼和浩特市再生水水质动态及滴灌堵塞效应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娜;再生水—土壤—蔬菜体系中Pb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9 刘洋;横岗片区再生水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10 范丽煈;模拟再生水管网水质变化、生物稳定性及生物膜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999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599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