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海洋矿产资源分布及深海扬矿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4-17 19:12

  本文选题:深海采矿 + 矿产资源 ; 参考:《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4年04期


【摘要】: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矿产和动力能源,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开发海洋资源已经逐渐成为各国新的战略目标.深海采矿扬矿的工作环境恶劣,对设备要求较高,技术难度大,因此亟须开展相关研究.文中首先介绍了海底矿产资源的分类及全球分布,并就中国深海采矿现状进行了总结;然后以大洋锰结核的开发为例,重点对各种提升方式进行了综合分析.扬矿技术是深海采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管道提升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方法.管道提升包括水力、气力、管道容器、轻介质和重介质等方法,其中矿浆泵水力提升和气举泵提升技术已进行了深海试验,最具发展前景;最后对多级离心式提升泵的设计方法和研发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深海采矿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要立足国情,借鉴国外技术经验,吸收近海石油煤炭提升技术,进行技术攻关的发展思路,进而为商业开采提供技术储备.
[Abstract]:The ocean is rich in biological, mineral and power energy, and is a huge treasure trove of resources.The exploitation of marine resources has gradually become a new strategic goal of various countries.The working environment of deep-sea mining hoisting is poor, the equipment is required and the technology is difficult, so it is urgent to carry out relevant research.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global distribution of seabed mineral resources, and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eep-sea mining in China, and then, taking the exploitation of oceanic manganese nodules as an example, focuses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various lifting methods.Mine lifting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deep-sea mining system, in which pipeline lifting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promising method.Pipeline lifting includes hydraulic, pneumatic, pipeline container, light medium and heavy medium, among which slurry pump hydraulic lifting and gas-lift pump lifting technology have been carried out deep sea test, the most promising development;Finally, the design method a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multi-stage centrifugal lifting pump are introduced, and the trend of deep-sea mining is prospected, and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lifting technology of offshore petroleum and coal should be absorbed based on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foreign technical experience.Carry on the development train of thought of the key technology, and then provide the technical reserve for the commercial exploitation.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热能工程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2009AA05Z4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09077)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2014-KY-05)
【分类号】:P7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凌胜,肖林京,申焱华,张文明;深海采矿开采系统运动状态和动态特性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2年03期

2 高亚峰;;海洋矿产资源及其分布[J];海洋信息;2009年01期

3 于婷婷;张斌;;浅议海洋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J];海洋信息;2009年02期

4 程永寿;陈奎英;;深海“多金属结核富矿区”的喧嚣[J];海洋世界;2007年01期

5 肖林京,方湄,张文明;大洋多金属结核开采研究进展与现状[J];金属矿山;2000年08期

6 简曲;21世纪的大洋采矿[J];矿山机械;2000年04期

7 阳宁;陈光国;;深海矿产资源开采技术的现状综述[J];矿山机械;2010年10期

8 邹伟生;黄家桢;;大洋锰结核深海开采扬矿技术[J];矿冶工程;2006年03期

9 万步炎,刘淑英;深海采矿专用提升泵的设计与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1996年01期

10 杨康;杨启;;深海采矿提升管泵级设置优化研究[J];海洋工程;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从陆;吴超;王卫军;;活塞风数值模拟及在矿内运输巷道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03期

2 冯福璋;冯雅丽;张文明;;大洋多金属结核1km海上开采实验系统扬矿管水平液动力分析和计算[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3 冯雅丽;张文明;冯福璋;徐妍;;Experiment and Simulation for Articulated Lifting Subsystem of 1000 m Deep Sea Mining System[J];China Ocean Engineering;2007年03期

4 裴江红;廖振方;唐川林;;钻孔水力开采提升设备实验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5 余亮;马火林;李荡;朱璐;;基于双频激电法的水槽模型实验研究[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3期

6 赵宏强;何清华;陈欠根;朱建新;;7 000 m深海钴结壳取芯器研究[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05年04期

7 黄中华;谢雅;;深海集矿机路径监控系统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张伟伟;张克忠;;红土镍矿低压酸浸资源高效利用的产业化[J];甘肃冶金;2012年03期

9 夏国彬;张培民;;浅析我国地下金属矿山的采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36期

10 霍江林;刘素荣;;基于联系数物元模型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评价[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英杰;阳宁;金星;;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A];2011年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谢占功;李积彬;罗飞;阳宁;;深海潜水泵轴系的有限元分析研究[A];第二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许贤良;;液压技术回顾和展望[A];第二届全国流体传动及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2002年

4 谢占功;李积彬;罗飞;阳宁;;深海潜水泵轴系的有限元分析研究[A];2009年广东先进制造技术(佛山)活动周文集[C];2009年

5 谢占功;李积彬;罗飞;阳宁;;深海潜水泵轴系的有限元分析研究[A];2009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赵宏强;何清华;陈欠根;邓伯禄;;7000m深海钴结壳取芯器研究[A];2005年全国选矿高效节能技术及设备学术研讨与成果推广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孙进忠;田小甫;陈祥;祁生文;;海底多金属结核分布对声散射影响的超声模拟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赵兴东;;谦比希矿深部开采隔离矿柱稳定性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春德;深部复合型破坏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吴鸿云;集矿机牵引性能若干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胡琼;深海采矿扬矿管道系统力学行为模拟试验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夏兴;特大型地下铁矿山建设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5 裴江红;钻孔水力开采中气力提升系统的特性[D];重庆大学;2010年

6 肖体兵;深海采矿装置智能升沉补偿系统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4年

7 刘勇;深海钴结壳螺旋滚筒切削采集法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8 邱长军;钴结壳和基岩的特性与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9 徐海良;单泵与储料罐组合的深海采矿软管输送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10 冯福璋;深海资源开采系统球铰硬管接头的设计及系统横向运动分析[D];北京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明俐;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心广;济二煤矿深部巷道支护技术及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杰;大洋锰结核及其氨浸渣制备纳米隐钾锰矿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郭丽华;粘土基多孔陶瓷的制备及其对Cu~(2+)、Zn~(2+)吸附行为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5 李卫华;深海采矿升沉运动补偿神经网络参数自适应控制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6 周刚;深海采矿矿浆输送浓度变化规律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邹砚湖;铰接式履带车预定路径行走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陈远益;钴结壳螺旋滚筒采集头切削参数优化设计及其动力学仿真[D];中南大学;2011年

9 陆春辉;深部煤层稳定性与煤岩体力学性质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10 廖清发;淮南煤田深部煤变质作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小玲;论海外投资国家风险的防范[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成金华,吴巧生;中国矿产资源经济研究综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徐勇;浅论矿集区的资源潜力与勘查评价[J];中国地质;2002年03期

4 符启基;岑辽;;浅论海南万宁东海岸锆钛砂矿集区的资源潜力[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8年01期

5 孙黎;李俊江;范思琦;;浅析国际矿产资源经济贸易发展趋势及转型[J];黄金;2007年11期

6 易家康;;深海采矿势在必行[J];海洋世界;2007年09期

7 陈新军,周应祺;蓝色国土资源与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地理;2001年S1期

8 邓晋福,莫宣学,赵海玲,罗照华,赵国春,戴圣潜;中国东部燕山期岩石圈_软流圈系统大灾变与成矿环境[J];矿床地质;1999年04期

9 裴荣富,熊群尧;中国特大型金属矿床成矿偏在性与成矿构造聚敛(场)[J];矿床地质;1999年01期

10 简曲;大洋采矿集矿机的现状与展望[J];矿山机械;199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简曲;陈新明;刘予;;大洋多金属结核采矿方法的发展现状与前瞻[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全爱国;欧阳建功;;我国原地破碎浸出开采及其发展前景[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曙东;基于海水润滑的中高压海水液压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晏小伟;海水液压泵污染磨损机理及其实验的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任志刚;深海水液压泵的结构设计与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学祥,邹本川,张振生,乔聚海,杜春艳;中太平洋北部锰结核和沉积物中痕量铯的分布[J];海洋科学;1986年02期

2 陈建林;中太平洋海盆锰结核之初步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0年06期

3 梁居廷;中太平洋海盆锰结核某些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8年06期

4 娄加木;;海底资源——锰结核[J];今日科技;1987年12期

5 建一;;海底“锰结核”的由来[J];科学之友;2001年10期

6 Peter Rothe;张绍宗;;海洋地质学:海的矿产资源[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1983年Z1期

7 刘彬昌;中太平洋北部锰结核沉积化学的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1986年04期

8 王成厚,张海生;锰结核及其金属富集的水深制约[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6年06期

9 王成厚;锰结核形态的地球化学特征[J];东海海洋;1987年04期

10 赖来仁;中国南海锰结核的成因探讨[J];矿产与地质;1995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崧生;姜山;马铁军;杨丙凡;杜学仁;唐洪庆;祁步嘉;陈钟麟;许谨诚;周文勤;易惟熙;;Be—10同位素法测定锰结核生长速率和深海沉积物沉积速率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核物理会议文摘集(下册)[C];1991年

2 肖体兵;吴百海;;轻载主动型升沉补偿模拟试验系统的仿真和实验研究[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许东禹;;现代海洋铁锰沉积物成矿作用理论问题讨论[A];寸丹集——庆贺刘光鼎院士工作50周年学术论文集[C];1998年

4 金若谷;王崇友;李家英;沈桂梅;;洋底锰结核成因——微体生物成矿作用[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28)[C];1995年

5 程继鹏;叶瑛;张孝彬;沈忠悦;涂江平;刘芙;陈长聘;;锰结核矿物结构表征与贮氢性能的初步研究[A];中国太阳能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张永勤;孙建华;赵海涛;刘秀美;王汉宝;;近海及滩涂海洋地质调查快速取样技术的研究[A];海洋地质、矿产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韩杰;王永生;;加强海洋地质勘查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A];地质工作战略问题研究——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2005年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8 张乔民;王平;王文介;张毅祥;;珠江河口水域的海沙资源[A];海洋地质、矿产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张永勤;孙建华;赵海涛;刘秀美;王汉宝;;天然气水合物保真取样钻具的试验研究及施工方案研究[A];海洋地质、矿产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邱燕;彭学超;朱本铎;钟和贤;杨丽娟;吴庐山;杜德莉;刘方兰;陈超云;;南海1:100万永暑礁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成果[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四——“十五”地质行业重要地质科技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瑜;锰结核:深海里的“宝”[N];科技日报;2011年

2 记者 陈瑜;“蛟龙”号将进行锰结核勘探[N];科技日报;2011年

3 记者 陈瑜;“蛟龙”号采到锰结核[N];科技日报;2011年

4 肖科;锰结核之谜[N];中国化工报;2002年

5 刘霞;稀土金属的未来或在深海[N];科技日报;2010年

6 建一;海底锰结核[N];大众科技报;2001年

7 本报特约撰稿 赵建东;深潜归来话“蛟龙”[N];中国国防报;2011年

8 杨璇;全国政协致公党委员高度关注海洋资源问题[N];中国海洋报;2007年

9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高会旺 本报驻美国记者 管克江 本报记者 牛瑞飞 采访整理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吴时国;海洋,亟待保护的宝库[N];人民日报;2010年

10 本报通讯员  夏士旺 本报记者  肖国强;向深海进军迈出历史性一步[N];浙江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姜秉国;中国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产业化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陈绍勇;应用核技术的海洋化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3 邢娜;太平洋富钴结壳生长速率的综合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4 刘勇;深海钴结壳螺旋滚筒切削采集法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于楠;深海采矿系统中输运软管的参数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2 崔琴;海湾资源的价值评估在海湾环境容量研究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9年

3 王延玲;深海热液矿床保真样品现场检测系统研制[D];浙江大学;2005年

4 赵国磊;基于ARCGIS、PYTHON的证据加权回归模型及其海底资源评价应用[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64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7649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f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