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乡文化产业对旅游资源开发的促进作用
本文选题:茶乡文化产业 + 茶乡旅游资源 ; 参考:《福建茶叶》2016年11期
【摘要】:茶乡本身有非常浓厚的文化积淀,茶叶种植与制作过程等也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可以将这些茶叶相关文化作为茶乡文化资源加以建设和完善,以这些文化资源作为基础,推动茶乡的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文化保育和旅游开发的双赢目的。
[Abstract]:Tea has its own very strong cultural accumulation, tea cultivation and production process also has its uniqu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we can take these tea related culture as the cultural resources of tea to be built and perfected, based on these cultural resource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a tourism industry, and achieve the win-win goal of cultural conserva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塔里木大学南疆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开放课题(项目编号:TLM20150125)
【分类号】:G124;F5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黎明;王艳丽;;梅家坞茶文化休闲旅游深层次开发的对策探析[J];特区经济;2005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文玲;;茶乡文化产业对旅游资源开发的促进作用[J];福建茶叶;2016年11期
2 白美丽;;中国文化休闲旅游研究动态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4年02期
3 史术光;张晓明;;江西茶文化休闲旅游深层次开发研究[J];农业考古;2013年02期
4 殷西亮;;国内茶文化旅游研究综述[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白美丽;;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徐立娣;;杭州梅家坞农家乐模式发展刍议[J];现代交际;2011年07期
7 胥思省;;贵州茶文化旅游开发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1期
8 沈惠惠;陈瑛;;“农家乐”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分析——以杭州梅家坞农家乐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0年03期
9 钱树伟;鲍捷;刘丽;何曙生;罗治得;;近年来我国茶文化旅游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5期
10 田亚平;周喜娟;李国兵;;湖南省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对策[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欣;旅游资源开发的时代演进及发展趋势浅析[J];旅游科学;2000年02期
2 李三强,朱发刚;试论旅游资源开发道德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学术探索;2000年06期
3 ;浙江林学院举办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东西部公务员对口培训班[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张锋;西北省区旅游资源开发刍议[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5 赵宏利;柴达木主要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及评价[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2年06期
6 吴树良;茶业旅游资源开发别有洞天[J];茶叶机械杂志;2002年04期
7 普国安;云南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初探[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8 李三强;论旅游资源开发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龙晓勤,唐泰,覃一;西部旅游资源开发切忌盲目性——访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2年03期
10 俞凯,张广威;广西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分析[J];广西经贸;200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树枫;;崂山旅游资源开发之我见[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2 黄万堂;葛丽君;;甘肃地学旅游资源开发及可持续发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郝彬彬;;贵州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对策分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4 乔玉良;;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城市旅游资源开发[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文集[C];2004年
5 江璐明;张虹鸥;金利霞;;广州南沙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任青萍;;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徐金发;张淑珍;;洞穴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刍议[A];全国第十一届洞穴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8 付健;;我国西部旅游资源开发中,农村少数民族参与权之分析[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9 石惠春;刘春莲;;兰州市休闲旅游资源开发初探[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熊康宁;殷红梅;;喀斯特旅游资源开发的民族心理意识与人地关系效应——以贵州龙宫地区为例[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谢利江;整体规划 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做好旅游资源开发[N];张掖日报;2013年
2 林峰;旅游资源开发与融资运作[N];中国旅游报;2004年
3 新疆自治区环保局;旅游资源开发要以环境保护为前提[N];科技日报;2000年
4 吴家良;谈西部旅游资源开发之路[N];云南政协报;2000年
5 陈宝明;创新思维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N];华东旅游报;2007年
6 记者 周爱玲;我市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广阔[N];酒泉日报;2006年
7 赵继伟;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工作调研[N];陇南日报;2007年
8 凤银翠;论安徽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续)[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9 廖慕杰;如何加快旅游资源开发?[N];咸宁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刘佳;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受肯定[N];黄石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天娜;黄山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2 母涛;论旅游资源开发与四川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3 依绍华;私营部门介入中国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王薇华;海口火山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5 庞林;成都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6 张丛;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钟泓;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娜;推进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春莹;我国旅游资源开发的伦理审视[D];中南大学;2006年
3 何烨;萍乡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王睿;云南跨界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模式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蒋年成;永嘉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锡林;旅游资源开发对牧区社区影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7 赵鹏;泰安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8 蔡晓光;红色文化与环渤海区域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9 王伟;公共性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政府规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李冬霞;大庆市旅游资源开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87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787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