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农户土地资源利用行为及对荒漠化影响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323.211;F224;X171.1
【图文】: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1.4.1 研究内容农户经济行为受到其自身资源禀赋和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和制约。内蒙古毛乌素地区农户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主要是开垦土地进行种植业生产、利用草场进行畜牧业生产以及为满足生活能源需求而进行薪柴采集活动,其资源利用强度受到人力资源、农业资源、地区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及政策与市场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时农户资源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又将对土地退化产生影响。基于这一研究思路,本研究重点对荒漠化地区农户土地资源利用行为及对荒漠化影响进行研究(图 1-1)。
沙地及其荒漠化素沙地概况然地理概况沙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是鄂尔多斯高原的主体部分,处39°22′,东经 107°20′-111°30′,占地面积约 4 万 km,包括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南部(伊金霍洛旗南部、乌审旗东南部、鄂托克旗东南部)、陕西榆林地区的北部(神木、榆林、横 个县或市的一部分和佳县西北部的一小部分)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波,慈龙骏,1998)。其中,三分之二的面积在内蒙古境内(图
对 131 户样本农户调查结果表明:130 户都进行了耕地开垦活动,比例;截至 2006 年底,130 户共有耕地 4203.1 亩,平均每户 32.3 亩。农户在任制实施前后共开垦耕地 4420 亩,平均每户开垦 34 亩。由于部分农户参林工程,因而目前农户实有耕地面积略小于开垦的总面积。除 1 户开垦时,其余农户的开垦活动均发生在 80 年代以后。开地总面积:亩图 3-1 研究地区近十年耕地面积变化Fig.3-1 The changes of the farmland area in research area during the past ten year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学勇,董光荣,李森,董玉祥,杨萍,靳鹤龄,张春来,程宏;西藏荒漠化及其防治战略[J];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01期
2 罗磊,彭骏;青藏高原北部荒漠化加剧的气候因素分析[J];高原气象;2004年S1期
3 周劲松,包浩生;荒漠化及其系统过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6年01期
4 何绍芬;荒漠化、沙漠化定义的内涵、外延及在我国的实质内容[J];内蒙古林业科技;1997年01期
5 张奎璧;行动起来 防治荒漠化[J];内蒙古林业;1997年07期
6 今山;;荒漠化水危机与保水剂[J];科学之友;1999年05期
7 耕耘;;莫使旱地成荒漠[J];生命世界;2006年09期
8 董玉祥;人文因子在荒漠化中的作用[J];中国沙漠;1992年01期
9 孙冷,黄朝迎;西北地区沙尘暴引发的荒漠化问题[J];灾害学;1997年03期
10 ;荒漠化:每年吞掉一个县[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都阳;;贫困地区农户参与非农工作的决定因素研究[A];中国扶贫论文精粹[C];2001年
2 李森;高尚玉;;青藏高原冻融荒漠化的若干问题[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王义;;荒漠化地带企业建设的水土保持模式与成效[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张增志;韩桂泉;李成文;王静;秦小卫;武昌平;刘卫卫;;用于荒漠化地区植树的蓄水渗膜材料[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克平;;中国不会输掉对荒漠化的战争——对“中国正在输掉对不断扩张的沙漠的战争”一文的评论[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闫广才;;醒世呼唤:二十一世纪人类的三大生存障碍正在临近[A];《“三农”问题与中部崛起》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胡跃高;刘同德;黄国和;;关于在青海三江源区设立荒漠化控制工程试验示范区的建议[A];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蒋德明;刘志民;寇振武;;科尔沁沙地荒漠化与生态恢复研究展望[A];中国治沙暨沙产业研究——庆贺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成立10周年(1993-2003)学术论文集[C];2003年
9 董晓林;张景顺;;农户的信贷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苏北地区为例[A];建设我国现代化农业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胡小芳;严金明;陈子雄;;关于土地整理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视角[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丽燕;治理水域荒漠化迫在眉睫[N];人民政协报;2005年
2 驻京记者 刘栋;国土45%沙化荒漠化[N];文汇报;2005年
3 贾全欣;治理荒漠化[N];中国旅游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刘莉;荒漠化正向我们逼近[N];科技日报;2005年
5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副研究员 韩永翔;研究员 张强;气候变化对荒漠化的影响[N];中国气象报;2003年
6 记者 齐联;我国荒漠化和沙化整体扩展趋势初步遏制[N];中国绿色时报;2005年
7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 陈邦柱;荒漠化已不只是单纯的生态问题[N];人民政协报;2003年
8 记者 梁冬;荒漠化威胁哈尔滨[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9 尹喜霖;北方荒漠化,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10 王志恒;“中国旱极”科考:寻治理荒漠化植物新品[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爱霞;中国及中亚地区荒漠化遥感监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4年
2 张维江;盐池沙地水分动态及区域荒漠化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3 高志海;基于RS和GIS的绿洲植被与荒漠化动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4 惠振江;陕北毛乌素沙地与黄土区过渡地带荒漠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5 穆贤清;农户参与灌溉管理的制度保障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海春兴;河北坝上土地利用与土壤风蚀的动力学过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杜崇;松Z平原土地荒漠化与生态环境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孙伟;中国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9 张克斌;荒漠化评价与监测研究——以盐池县荒漠化评价监测为例[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10 张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及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柏方敏;农户参与造林因素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马玉芳;毛乌素沙地农户土地资源利用行为及对荒漠化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周磊;农户参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意愿和行为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4 李万海;大庆市荒漠化监测及荒漠化植被特征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5 李金霞;北方农牧交错荒漠化动态变化及影响因子研究——以扎鲁特旗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6 邢恩德;奈曼旗荒漠化发生复杂系统与动力学模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年
7 王广军;基于RS、GIS的阜新地区荒漠化动态监测与演化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8 张家宏;影响农户参与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的因素及其决策机制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9 宫恒瑞;基于遥感技术的艾比湖地区荒漠化监测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10 刘瑜铃;农户参与“挂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843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784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