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攀枝花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抗旱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0 07:44
   本文采用水资源供需平衡的方法,对攀枝花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研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现状及发展战略布局,系统分析了不同干旱年不同类型用水的供需状况,提出了攀枝花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路和具体对策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抗旱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 (1)攀枝花市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在降水时空上分布不均,地域上水资源量差别大,年内和年际间水资源的变化悬殊,全市85%以上的降水量集中在6-10月,在某些区域和时段,农业和农村缺水十分严重,在局部地区缺水的同时,整体用水效率较低,造成了季节性、区域性的干旱缺水。 (2)攀枝花节约用水节水潜力大,攀枝花市农业灌溉方式一般为大水漫灌等传统灌溉方式,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渠灌区在0.4~0.43左右,与节水灌溉技术规范规定标准0.55以及节水改造长远规划值0.65~0.75相差较远。工程单方水的产出明显低于全国的先进水平和发达国家。工业耗水量大,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356.7m3,高于全国288m3的平均水平。一般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约30~40%,低于全国50%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75%的水平差距更大。城市管网跑、冒、漏严重,城市节水器具普及率仅为10%。 (3)结合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总体布局,通过对攀枝花市经济布局及生活、生产、生态的需水要求分析的结果表明,特大干旱年攀枝花市缺水量30779.18万m3,平均缺水率29.99%;严重干旱年缺水量15124.18万m3,平均缺水率16.15%;中等干旱年缺水量6484.18万m3,平均缺水率7.4%。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平衡,过境水量基本不能用于农业灌溉,攀枝花仍是一个典型工程性缺水的地区,发生干旱时还需要发展(修建)新的水源工程,才能满足抗旱用水的需求。 (4)按照全市水资源分布特点,开发条件及利用现状、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对不同的区域分别采用不同的水利工程措施和布局:严重干旱的金沙江片区,以新建观音岩引水工程、藤桥河引水工程、金沙江提水工程等骨干工程为主,采取蓄、引、提等中小型工程为辅的多种水利工程建设方式,解决城乡供水安全及农业生产灌溉用水问题;较重干旱的安宁河片区,抓好老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工程建设,组成流域“引、蓄、提”的供水网络,保证城乡生产生活和灌溉供水;一般干旱的雅砻江片区以采取蓄、引、提等中小型为主、微型为辅的多种水利工程建设方式,解决城乡供水安全及农业生产灌溉用水问题。 (5)根据攀枝花市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开发条件,解决干旱的对策与措施是:积极开源、全面节水、开源与节流并重,大中小微并举,南蓄北引,以骨干工程项目为支撑,以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为突破口,加强管理、注意保护,以适应社会经济对水的需求。
【学位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TV21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丽娟;谢大勇;秦秀梅;;水资源供需平衡中的用水控制与调整[J];东北水利水电;2006年01期

2 黄书汉,胡群革,李林,杨斌谊;应用面向对象技术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评价[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3 程凌云;;电灌站控制区域田间工程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6年08期

4 管海翔;;乌苏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可持续利用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年06期

5 郑超磊;刘苏峡;舒畅;张守红;周建明;彭晓津;侯晓龙;许文萍;王伟;;基于生态需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J];人民黄河;2010年01期

6 许新发;对我省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计算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江西水利科技;2000年01期

7 李庆朝;聊城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开发利用初探[J];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8 张向宇;;承德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及演变情势分析[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7年06期

9 王涛;徐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研究[J];地下水;2016年03期

10 秦剑;;水环境危机下北京市水资源供需平衡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婕;陈岗;简世勋;;洱海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分析[A];云南省水利学会2015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2 王学磊;李俊玲;崔久丽;;日照水库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A];山东水利学会第九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4年

3 孙青言;曹升乐;;济南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其对策措施研究[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4 李燕;赵超博;于华利;卜鹏;孙寿鹏;;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探讨[A];水资源管理与河流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龙应斌;;深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郭金印;;邢台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A];2014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7 高希星;;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研究[A];山东省水资源生态调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赵恒武;段修宇;王化敏;孔祥德;;薛城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A];山东水利学会第九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4年

9 柯岩;徐德利;;沈阳市水资源供需问题与对策[A];2009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岳景阳;张宇;张赓;;花生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A];2014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佳贝;北京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N];中国建设报;2010年

2 薛小和;发展中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如何实现[N];经济日报;2004年

3 于凤存 刘红 方国华(河海大学);如何实现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N];中国水利报;2006年

4 记者 马德明 实习生 李朝旭 通讯员 祝丽敏;我省上半年缺水48.6亿立方米[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赵洪涛 赵建平;用好“城市第二水源”[N];中国水利报;2009年

6 通讯员  史建静 记者  张燕;我市用水形势严峻[N];宁波日报;2006年

7 吴季松;节水型社会: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出路[N];科技日报;2003年

8 记者 薛冬 通讯员 何春权;300位专家提出中国水问题出路[N];光明日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赵雪;奥运为北京带来什么[N];科技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王永强 通讯员 何睦 文静;天津:节水之路激活津门[N];中国水利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蒋旭光;跨流域调水系统水资源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显德;攀枝花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抗旱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2 胡雪媛;呼和浩特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3 高甫章;克拉玛依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优化配置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年

4 王天华;基于WEAP模型的丽江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D];长江科学院;2017年

5 谢娟;石羊河流域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对变化环境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6 肖淮仁;攀枝花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可持续利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7 王稳江;杨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8 武春莉;南溪县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9 马兴娟;甘孜州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10 谭乐彦;山东半岛水资源供需平衡及保障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155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8155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8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