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思维向度

发布时间:2017-12-28 09:08

  本文关键词: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思维向度 出处:《理论导刊》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认同 教育 和谐发展 思维向度


【摘要】:当前,我国民族文化认同教育思维向度呈现出"便利性""有限性""简缩性"等偏误,民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异化为一种手段或商品,造成其远离了社会成员生命生活之果。为促使社会成员民族文化认同自觉之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教育需要确立以人为本在时间上统一"传统、未来、现实"和空间上兼顾"文化个性、时代精神、生活品质"的"三位一体"思维路向,并通过构建"化民成俗"的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结构体系、培育"心灵反思"的民族文化认同教育依托载体、凸显"乡镇基层"的民族文化认同教育引导力量来加以贯彻落实。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s na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education thinking to show "convenience" "limited" and "reduction" bias, the ethnic culture is alienation as a means or commodities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life of the fruit from the members of the societ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ocial members of na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consciousness form, cultural identity education needs to establish the people-oriented in time unified "tradition, the future, reality and space both" cultural personality,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three-in-one "thinking, and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influence the people and form moral customs "education system, structure cultivation of" spiritual reflection "na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education relying on carrier, highlight the" township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education guiding force to implement.
【作者单位】: 大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大理白族文化认同‘复合基因’的教育传承机制研究”(14YJC880068) 大理学院博士科研启动费项目“文化认同与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教育价值构建研究”(KYBS201105)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教育交往的文化认同功能及其当代意义研究”(2012K143)
【分类号】:C95
【正文快照】: 民族文化认同是民族文化发展的主位因素,只有民族社会成员确立起辩证统一的文化发展思维,民族文化发展方可“收放自如”而不会迷失方向。然而,当前我国民族文化认同教育思维是有误区的,实践中人们将民族文化视为可以“任意打扮的小姑娘”,不断将其推向市场化并使之沦为商品,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雷;余晓慧;;民族文化认同的逻辑、机制及其建构[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8期

2 田夏彪;;“事物化”与“特质化”:民族文化认同的思维误区[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11期

3 任志宏;;少数民族文化认同与民族学校教育的发展[J];河北学刊;2010年06期

4 詹小美;王仕民;;论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与条件[J];哲学研究;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亚军;王颖;;中国少数民族公民教育10年研究综述[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2 李跃平;裴光兰;;2011年“民族认同”研究文献综述——以中文核心期刊“民族认同”为篇名载文为例[J];民族学刊;2013年02期

3 闫爱静;;东北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32期

4 赵丹;刘一;;不同文化影响下的少数民族文化认同研究述评[J];民族学刊;2015年03期

5 郭曰铎;张荣华;;试论中国梦的民族文化认同——一种基于社会取向的维度[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6 何敏学;王姗;梁波;;文化安全视域下的我国青少年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以辽宁省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4年08期

7 权麟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认同[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11期

8 王巧玲;;民族文化认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J];网友世界;2012年09期

9 耿亚军;;和谐社会背景下藏族大学生民族与文化认同实证调查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10 蒋英;;大学语文课程对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养的现实意义[J];语文学刊;201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郭日铎;张荣华;;试论中国梦的民族文化认同——基于社会取向的维度[A];中华民族复兴与民族哲学发展研究——2013年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年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60周年校庆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耿亚军;和谐社会视野下民族院校公民教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学;文化选择视野下的校本教材文本分析[D];西南大学;2012年

2 王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解玉娇;古老神话的当代舞蹈[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刘娜;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双双;“中国红”的文化传播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6 徐天维;黄山市屯溪区民间音乐教育传承的可行性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4年

7 黄娇娇;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8 李丹一;存文学小说创作论[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崔新建;文化认同及其根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李禹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论华夏社会中民族、国家意识的同一性[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3 河清;文化个性与“文化认同”[J];读书;1999年09期

4 滕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思想与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6年04期

5 刘道超;;族群互动中的文化自觉——以广西客家族群关系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01期

6 阿其图;谈民族同化的介质及确认原则[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7 王希恩;民族认同发生论[J];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5年05期

8 王亚鹏;少数民族认同研究的现状[J];心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则平;;试论民族文化认同的“软实力”价值[J];思想战线;2008年03期

2 刘辉;肖祥;;全球化视野下的广西民族文化认同思考[J];南方论刊;2010年06期

3 王沛;胡发稳;;民族文化认同:内涵与结构[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詹小美;王仕民;;论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与条件[J];哲学研究;2011年12期

5 陈小娇;;民族文化认同研究综述[J];思想战线;2013年S2期

6 徐则平;;试论民族文化认同的特殊功效——从斯大林民族定义的争论说开去[J];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01期

7 闫顺利;敦鹏;;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与国家凝聚力——兼论新形势下的统一战线工作[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1期

8 徐代云;盛琳颖;;全球化语境中民族文化认同的省思[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年02期

9 孙迎武;;我国农村少数民族文化认同问题与发展策略[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10 宁德业;周磊;张珊;;增进民族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硬要求[J];理论导刊;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周占军;;宁夏地区回族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调查分析[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郭日铎;张荣华;;试论中国梦的民族文化认同——基于社会取向的维度[A];中华民族复兴与民族哲学发展研究——2013年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年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60周年校庆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3 简德彬;;经典的永恒与流动[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沈壮海;探索当代社会民族文化认同的新作[N];光明日报;2014年

2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尹鸿;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N];人民日报;2008年

3 李乔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根在中原”的民族文化认同已初步形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萧放;“春节符号”设计理念[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5 毛佑全;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文化认同[N];中国民族报;2003年

6 许怡;略论华侨华人的民族文化认同[N];光明日报;2006年

7 田丰邋(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把文化大省建设推向新高度[N];南方日报;2007年

8 曹金玲邋肖春飞;民俗教育“从娃娃抓起”?[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9 本报评论员;发挥好重要节庆日的独特优势[N];中国文化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欣辉;力量与规范:全球化时代的民族文化认同[D];山东大学;2005年

2 刘娜;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王文婷;少数民族文化认同与多元一体化教育[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巍;辽宁省阜蒙县蒙古族高中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苏布道;蒙古族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现状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6 淑俊;鲜光嘎查朝鲜族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7 廖冬梅;英语教育对漫水湾彝族的民族文化认同的促进作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45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45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b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