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新疆各族干部的民族认同及其族际交往态度——基于态度量表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02 07:03

  本文关键词:新疆各族干部的民族认同及其族际交往态度——基于态度量表的实证分析 出处:《新疆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认同 中华民族身份 民族知觉 民族态度 族际交往 族际交融


【摘要】:作者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汉、维吾尔、哈萨克三种文字的态度量表,就当前新疆各族干部的民族认同状况及族际交往态度进行测度并做了相关分析。调查表明:当前,心理情感因素是影响新疆各族干部正向族际交往态度发展的突出障碍,加强心理和情感力量建设是新疆推进民族团结事业发展需要重视的方面和领域。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 the author measures and analyzes the national identity status and intercommunal communication attitude of all ethnic cadres in Xinjiang based on the attitude scale of Han , Uygur and Kazakhs . The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the current 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 factors are the prominent obstacles which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ttitude towards inter - ethnic communication among all ethnic cadres in Xinjiang .

【作者单位】: 新疆区党校民族宗教理论教研部;兰州大学;
【基金】:新疆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巩固和加强新疆各民族团结研究”(10AAMZ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C956
【正文快照】: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新形势下提升新疆民族团结工作水平,必须着眼于发挥各民族社会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活力,构建人人受教育、人人自觉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长效机制。在这一机制构建中,各族干部应率先垂范,发挥示范作用。为了解和把握当前新疆各族干部的民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郑杭生;;民族团结与和谐社会建设——一种社会学的解读[J];创新;2009年12期

2 尹可丽;尹绍清;;民族团结心理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建构[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马进;武晓红;;论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社会心态[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肖毅;尹可丽;杨光;;大理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现状调查报告[J];大理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尹绍清;尹可丽;;云南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3 姚万禄;;西北民族法治政治发展分析[J];西部法学评论;2012年06期

4 陈茂荣;;“民族”与“民族认同”问题研究述评[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4期

5 黄哲;;日常生活:民族学研究的新领域[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徐东;;试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认同基础[J];求实;2010年12期

7 龙肖毅;尹可丽;;普洱民族团结教育修学旅游开发[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8 李艳荣;;民族团结问题研究综述[J];实事求是;2012年02期

9 孙军;苗丽;;文化认同:增进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10 朱晓明;;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团结与和谐社会建设[J];青海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徐占元;西部民族地区加强党的政治整合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谭玉林;我国民族团结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毕跃光;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王瑜卿;民族交往的多维审视[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普;兵团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2 伊乐林;马克思主义团结观的中国化[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3 李鸿博;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研究[D];大理学院;2012年

4 黄涛;我国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现状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李莉;新疆中学民汉合校民族团结教育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亚鹏,万明钢;民族认同研究及其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2 王雅君;;“无直接利益冲突”与社会心态调控[J];理论探讨;2008年04期

3 郝时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推进民族理论发展[J];民族研究;2007年06期

4 杨宜音;;个体与宏观社会的心理关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J];社会学研究;2006年04期

5 徐杰舜;各民族共同缔造祖国凝聚力作用论——中国民族团结原因分析之一[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1期

6 高永久;论民族心理认同对社会稳定的作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滕星,张俊豪;试论民族学校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玉聪;日本华侨华人二、三代的民族认同管窥——以神户的台湾籍华侨、华人为例[J];世界民族;2005年02期

2 徐黎丽;论民族意识对民族关系的影响[J];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02期

3 唐书明;刘锋;;不同视野中的历史与民族主义关系——霍布斯鲍姆与安东尼·史密斯民族主义理论的差异[J];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4 李忠;石文典;;当代民族认同研究述评[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黄光健;;从近代民族认同看佤族社会的人文共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6 刘翠玉;;现代性视野中的民族认同[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覃乃昌;;从族群认同走向民族认同——20世纪中后期广西的民族识别研究之三[J];广西民族研究;2009年03期

8 佟春霞;;从宗教意识的淡化管窥民族认同——以湖南桃源县回维村翦姓维吾尔族为例[J];西北民族论丛;2010年00期

9 徐黎丽;;论多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冲突——以中国为例[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曹淑瑶;;马来亚独立前当地华族的民族认同之研究[J];南洋问题研究;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欣;;试论民族认同的相对性——以民族学田野调查为例[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宫玉宽;;我国少数民族民族认同中的宗教因素[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3 何彪;王锴;;从族际交往看当代黔中地区屯堡人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演变[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史慧颖;张庆林;范丰慧;蒋立松;;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族认同特点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龙藜;;藏族锅庄舞的教育人类学分析[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金柄珉;;试论跨国民族的多重认同——以对中国朝鲜族认同研究为中心[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7 徐黎丽;;国家认同——影响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关系的核心因素[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8 贾东海;;新世纪民族意识研究新动向新观点述评[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9 张践;;论复合性民族与多元文化认同[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10 宫玉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新进展——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的体会[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军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认同与民族整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记者 魏武 卫敏丽 傅双琪;中华民族已成中国各民族认同的统称和归属[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青海省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执笔 吴玉敏;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N];人民日报;2009年

4 樊红敏;民族认同感如何建构[N];郑州日报;2008年

5 王希恩;说民族认同[N];学习时报;2002年

6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张践;国家认同下的民族认同与宗教认同[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袁同凯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广西融水苗族民族认同的变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刘斌;历史源远流长 红色传统代代传[N];贵州日报;2011年

9 中央编译局当代所 李义天;构建认同意识下的多民族国家[N];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邸永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内涵[N];学习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毕跃光;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张宝成;磨合与交融:呼伦贝尔巴尔虎蒙古人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周文;佤族心理认同的代际差异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5 时春丽;俄罗斯族民族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闪兰靖;回族基层社区平衡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冶芸;民族政治精英的双重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杨晓纯;散杂居回族经济与回汉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王菊;从“他者叙述”到“自我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景梅;西安回族的民族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姚静芬;内蒙古西部蒙古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和民族区分的测量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张贺;延吉市朝鲜族初中生民族认同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4 苏薇薇;“权力的文化网络”与民族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严义娟;在内地学习的维吾尔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与社会适应[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庆奎英;当代新疆维吾尔人的人生礼仪与宗教认同[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娜;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邓敏;哈尼族、彝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及注意偏向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安玉杰;延边朝鲜族高中生民族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10 温少玲;中华民族认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68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68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7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