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消失与保留:城镇化进程中石林撒尼人文化特征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1-02 11:38

  本文关键词:消失与保留:城镇化进程中石林撒尼人文化特征的思考 出处:《云南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城镇化 撒尼人文化特征 消失与保留 政府介入 文化自觉


【摘要】:民族文化特征是民族文化的个性所在,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保留民族文化特征是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促进民族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城镇化改变了撒尼人的生存环境,使其部分传统文化丧失了生存和保持的土壤,民族文化特征面临消失的危机。无论是出于自发还是迫于压力,撒尼人传统文化特征的保留不仅需要来自于政治力量的强力介入,引导民族文化变迁,同时还需要民族自身树立清晰的文化自觉。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 of national culture is the identity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 it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a nation that distinguishes itself from other nations . The preservation of na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protect and develop the national cultur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 itself .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马列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号:07AMZ200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5
【正文快照】: 城镇化也称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或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过程。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城镇化不仅是一个人口和空间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变迁的过程。民族文化特征是指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在城镇化进程中,民族文化中的一些特征,“如原始生产条件下使用的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志峻;初晨洁;郭建;;城市化:民族文化的一元化,还是多元化?yh[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朱军;;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变迁与和谐民族关系构建[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1期

3 王友富;王清清;于庆霞;;撒尼人的自我认同与他者“叙事”现象研究——以石林“大糯黑村”为个案[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1期

4 王希恩;;“现代民族”的特征及形成的一般途径[J];世界民族;2007年02期

5 高永久;刘庸;;城市化背景下西北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陈纪;;论城市化进程与民族地区文化冲突的类型[J];新疆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7 昂波维尔;;石林彝族音乐的艺术特征[J];民族音乐;2010年03期

8 雷振扬;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文化利益保障探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王瑞龙;李静怡;;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证分析——以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向云驹;;论“文化空间”[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波;;试论四川藏羌民俗旅游开发及其保护[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郭学信;论包拯崇拜的文化心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李永祥;;傣雅服饰的族群标志与民族认同——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漠沙镇的研究案例[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4 朱茂昌;;彝族的火崇拜与火灾防范[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5 应杰;;论巴塘弦子舞蹈“族群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共存[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王岗;朱佳斌;;传统武术保护与传承的实施路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梁明珠;杨剑;;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1期

8 闫宗淼;;试论地区经济发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6期

9 孔伟婧;;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民族认同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林成芳;陈实;龚亚芬;马红珍;;渝东南地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斌;;回汉杂居村落社区的民族、家族与派别——豫西南R市L村个案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孙文营;;对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华民族精神关系问题的思考[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周大鸣;;侨胞与族群边界的维持(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4 赵长雁;;社区·女性·媒介:族群身份获得的特殊影响因素及其反思——以景洪一个白族社区为个案[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范波;;试论布依族社会的文化传承特征[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6 吕燕平;;屯堡文化空间探析[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马平;;当代回族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取向[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王国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我见——以大通县“六月六”会为例[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9 赵海瑛;;论盘瓠神话与畲族族群认同的中间环节[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10 孙信茹;杨星星;;乡村电视台和社区文化符号构建[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马京;云南兴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3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邵二辉;西南少数民族和谐人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谢冰雪;扩大的家族——洮河流域藏族传统民间组织沙尼调查[D];兰州大学;2011年

8 艾清;牛录—新疆锡伯族族群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徐长恩;权利、权力、权益与义务[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游志能;民族习惯法的经济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彩云;偏人族群认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董素云;民族福利与民族认同的建构[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罗美玲;从宗族仪式到民族节日[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覃志鹏;广西民族自治地方成立逢十周年庆典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卢飞斌;菲律宾华族中学生族群认同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晓杰;文化遗产旅游的社区参与度评估[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覃娟;叶梅小说与土家文化[D];兰州大学;2011年

8 韩静;彝族民歌的艺术风格与演唱技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汪源;辽宁下露河乡朝鲜族身份认同的调查与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磊;包头市城市化进程中民族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费孝通;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2 高永久;论民族地区实施城市梯度推移战略的效应及功能[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3 徐圻;冲突中的交融──论当今中国三种文化形态及其关系[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4 徐和平;;城市化与城市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2期

5 韦浩明;;历史记忆中的瑶族自我认同——文化视野中的瑶汉族群关系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3期

6 陈鹏;刘海燕;;中文域名抢注图淘金[J];w挛胖芸,

本文编号:13690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690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4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