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关于唐宋时期龙家部族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8-01-02 13:41

  本文关键词:关于唐宋时期龙家部族的几个问题 出处:《西域研究》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龙家 lung 龙王 吐蕃 焉耆 河西


【摘要】:唐代西域焉耆的龙家部族在788~794年间吐蕃进攻焉耆时归附吐蕃,首领龙王曾经觐见吐蕃赞普,率领一部分部族成员移居河西走廊地区,敦煌古藏文文书P.T.1089号中吐蕃凉州节度使衙署中的lung dor dmag pon(迁移之龙家将军)应为管理定居于凉州、甘州地区的龙家部族的吐蕃官员,晚唐五代时期龙家在西州、焉耆、凉州地区也有分布,宋代陇右等地的龙家部族则融合于当地的吐蕃部族之中,但仍保持有龙、龙家、陇逋、陇波等称号。
[Abstract]:In the Tang Dynasty, the Longjia tribe of Yanqi in the Western regions of the Tang Dynasty returned to Tibet during the Tibetan attack on Yanqi in 788. The leader Longwang once had an audience with Tubo Zamupu and led some tribal members to move to the Hexi Corridor. Dunhuang ancient Tibetan document P.T.1089, Tubo Liangzhou, so that the lung dor dmag should be managed and settled in Liangzhou. The Tibetan officials of the Longjia tribe in Ganzhou were also distributed in Xizhou Yanqi and Liangzhou during the late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Longyou Longyou in Song Dynasty was integrated into the local Tibetan tribe. But still has the dragon, the dragon family, long Bu, long wave and so on title.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
【分类号】:K289
【正文快照】: 唐五代时期,西域、河西地区曾经存在着龙家部族,这一部族原居西域焉耆,后有一部分迁入河西走廊,在归义军时期非常活跃,是当时河西地区的重要民族,学界对其族源、迁移演变过程、与其他民族的关系等已有深入探讨。①本文拟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有关问题再做一点考索,略述管见,以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陆离;俄、法所藏敦煌文献中一件归义军时期土地纠纷案卷残卷浅识——对Дx.02264、Дx.08786与P. 4974号文书的缀合研究[J];敦煌学辑刊;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云;“节儿”考略[J];民族研究;1992年06期

2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张金铣;南汉史料史籍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张光辉;明代的首犯与从犯[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胡秋银;南朝士人隐逸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吴晓萍;略论地缘政治与北宋外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沈晋贤;从巫祝用“土”到以“土”为药论——兼论马王堆医书巫祝用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陶有浩;二程变法思想述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叶国良;;关于刘敞的四篇礼“义”[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霍建瑜;;执“竹竿子”者称谓及服饰考[A];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3 陈立明;藏门珞民族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赵心愚;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王秀林;晚唐五代诗僧群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梅新林;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胡建次;中国古代文论“趣”范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8 姜国钧;教育盛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剑;明代密疏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李兵;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双;吕夷简与宋仁宗前期政治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张小讲;《法苑珠林》与佛教的民间化——简论两晋南北朝佛教的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萍;张华文学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海;贯休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勇茂;中国古代宇宙论的若干问题[D];西北大学;2000年

6 李霞;评唐代咏史诗人的历史观[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吴茂萍;唐代称谓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8 李春梅;临江三孔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9 秦慧颖;福建古代的动物神灵崇拜初探[D];厦门大学;2002年

10 彭巧红;明至清前期海外贸易管理机构的演变[D];厦门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邓文宽;张淮深平定甘州忯鹘史事钩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5期

2 陈国灿;唐朝吐蕃陷落沙州城的时间问题[J];敦煌学辑刊;1985年01期

3 孙修身;五代时期甘州回鹘可汗世系考[J];敦煌研究;1990年03期

4 张云;“节儿”考略[J];民族研究;1992年06期

5 周伟洲;多弥史钩沉[J];民族研究;2002年05期

6 金滢坤,盛会莲;吐蕃沙州节儿及其统治新探[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年03期

7 周伟洲;ns茹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3年02期



本文编号:13694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694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5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