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逻禄东迁西徙历史发微
本文关键词:葛逻禄东迁西徙历史发微 出处:《中国藏学》2015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葛逻禄有狭、中、广三义,分指药勿葛部落、炽俟集团(炽俟国)和葛逻禄集团。药勿葛部落所在的炽俟集团原分布在今果子沟以东的中天山北麓地区。649年药勿葛部降唐,713—741年间转为回鹘属部。唐朝于649年在葛逻禄、悒怛二部置葛逻州,657年或658年又在葛逻禄集团分设阴山、大漠和玄池等三州都督府。其中阴山都督府设在分布于今伊犁地区的谋落部,大漠都督府设在分布于今果子沟以东中天山北麓地区的炽俟部,玄池都督府设在分布于七河地区的踏实力(突骑施)部。后又由大漠州析置金附州都督府,以管理东迁至今乌鲁木齐地区的炽俟百姓。7世纪初至8世纪上半叶,怛逻斯、伊犁河流域和西、中部天山北麓地区由于屡经战乱而引发诸部落频繁迁徙,导致了该地区诸部落交错分布的格局。710年或711年由西、中部天山北麓投唐的葛逻禄和谋落等部落被安置在东天山南麓的伊州,谋落亦因此获"投国的谋落"之别称。后来为回鹘所收的葛逻禄是留居中、东部天山地区的炽俟集团。药勿葛部落于758年移徙西天山南麓,进而据有碎叶、怛逻斯诸城。
[Abstract]:Geluolu has narrow, middle, wide three righteousness, points to medicine do not GE tribe. As soon as Chi Group (Chi Ju Guo) and Gelolu Group. The group located by the medicine Bogue tribe was original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ern foothills of the Middle Tianshan Mountains east of today's Shougou. In 649, the Ministry of Medicine fell to the Tang Dynasty. From 713-741 to the Uighur Ministry. The Tang Dynasty in 649 in Geluo Lu, two parts of Gelu Luozhou, 657 or 658 in the Geluolu Group set up a Yin-Shan. The three states, such as the desert and Xuanchi, are all government offices. Among them, the Yingshan Government House is located in the present Yili area, and the Desert City Government House is located in the north foot of the Middle Tianshan Mountains east of the fruit ditch. Xuanchi City Government House is located in the Qihe area of the steadfast (sudden riding) Ministry. Then by the state of the desert home of Jinfu City Government House.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7th century to the first half of 8th century, Talas, Yili River basin and west, central Tianshan Northern Piedmont area caused frequent migration of tribes due to repeated wars. In 710 or 711, from the western and central Tianshan to the northern foot of the Tang Dynasty, Geluolu and Mou Luo tribes were settled in the southern foot of the East Tianshan Mountains. Therefore, Mou Luo also got the nickname of "the fall of the Investment country." later, GE Luoluu, who was later collected by the Uighurs, stayed in the Middle Kingdom. In the eastern Tianshan region, the Tribe moved to the southern foot of the West Tianshan Mountains in 758, and then there were broken leaves. The cities of Taras.
【作者单位】: 新疆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分类号】:K289
【正文快照】: 葛逻禄(qarluq)—名最初仅用于指称炽俟(tjigil,=处月)集团中的药勿葛(jabaqu,=婆匐)部落。该部落在历史上曾有过东迁与西徙的经历,也正是在这一动乱历程中得到了发展壮大。及至其成为包括样磨(jaKma)、炽俟和踏实力(t0Xsilar,t0xsmq,二突骑施)等印欧人种部落集团的核心部落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树辉;;“突骑施”对音、指谓及相关历史考辨[J];暨南史学;2014年00期
2 李树辉;;丝绸之路“新北道”的开通与兴盛[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方;试论唐西州都督府与西州政府的关系[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02期
2 张鹤泉;;东晋都督诸州军事设置的特点及其权力问题试探[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6期
3 介永强;;唐代都督府政区的全景图——《唐代都督府研究》评介[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6年01期
4 夏炎;;试论唐代都督府与州的关系[J];史学集刊;2008年02期
5 陈连开;;唐朝渤海黑水两都督府述略[J];历史教学;1980年03期
6 荆德新;论云南军都督府[J];云南社会科学;1992年04期
7 张焯;从东汉督军制到魏晋都督制[J];史学月刊;1994年06期
8 张鹤泉;北魏都督诸州军事制度试探[J];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06期
9 艾冲;唐代河西地区都督府建制的兴废[J];敦煌研究;2003年03期
10 艾冲;唐前期东突厥羁縻都督府的置废与因革[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春园;;论滇西军都督府的成立和撤销[A];云南省社科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文集[C];2011年
2 艾冲;;唐代江南地区诸都督府建制的演变——兼论唐后期节度使府建制[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3 吴乾兑;;上海光复和沪军都督府[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1981年
4 王雄;;明朝的蒙古族世家[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盖晓冬;四川都督府证章[N];中国商报;2007年
2 杨来青;“一战与青岛”述略(之八)[N];青岛日报;2014年
3 刘瑞;唐“褒州都督府之印”、“硖州之印”封泥考[N];中国文物报;2004年
4 潘先林;“七族共和”:云南军都督府对“五族共和”的丰富与发展[N];中国民族报;2011年
5 刘发生;革命浪潮中的贵州首任都督杨伯舟[N];中国民族报;2004年
6 王树连;隋唐疆域的拓展[N];中国测绘报;2006年
7 朱江;1915年美国旧金山世博会东北产品参赛中日交涉始末[N];中国档案报;2010年
8 蔺茂奎;唐朝在塔城区境的建置[N];塔城日报;2010年
9 谢本书;辛亥腾越起义[N];云南政协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凯;隋唐政治地理格局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郭鹏;北魏都督制论考[D];山西大学;2008年
2 马世宏;都督制在魏晋南北朝的演变与发展[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王冬;明代五军都督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保宏彪;唐高祖至高宗时期益州行政机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魏丽;魏晋南朝都督制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维;唐代前期北部边疆治边机构研究(618-755)[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马春华;唐代折冲府数目及分布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马莉雅;唐代荆州政治经济变迁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74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74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