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视阙下近代甘青藏区的“男逸女劳”
本文关键词: 男逸女劳 藏传佛教 甘青藏区 近代 出处:《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关于"男逸女劳",自近代以来备受汉地旅行家的特别关注。尽管在我国不很普遍,但也并非广西土著民族聚居区的独有现象,它在甘青藏区也长期存在。在其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所衍生出来的"生女养老"的生育观和"赘婿盛行"的婚姻观促使其本身固定成俗。这些观念及其本身,似乎缘于劳动力缺乏,但实际上与宗教信仰关系重大。甘青藏区,地处高原寒区,固守陋习,发病率较高,医疗条件滞后,"枉死者众",劳动力本身就缺乏;再加上其远离汉区笃信藏传佛教,"男子以出家作喇嘛为荣",限于佛教教规而失去婚育机会,"生齿不繁",从而导致劳动力更加缺乏。尽管如此,对于被打上"劣生"烙印的女性来说,任劳任怨,也并非完全迫于这种形势,主要还是藏传佛教思想对其长期影响的结果。
[Abstract]:As for "male and female labor", it has been paid special attention by Chinese travelers since modern times. Although it is not very common in our country, it is not a unique phenomenon in the indigenous areas of Guangxi. It also existed for a long time in Qinghai-Tibet region of Gansu province. In the process of it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the conception of birth and the marriage of "living a daughter for the aged" and "the overbearing son-in-law" made it become a custom. These ideas and themselves. It seems to be due to the lack of labor force, but in fact has a great relationship with religious belief. Gan-Qinghai-Tibet region, located in the cold area of the plateau, holds the bad habits, has a high incidence rate, and lags behind the medical conditions. Coupled with its deep belief in Tibetan Buddhism far from the Han region, "men are proud to be monks", limited to the loss of opportunities for marriage and childbearing by Buddhist precepts, and the "lack of teeth", which leads to a further shortage of labour. For the women branded as "inferior", it is not entirely forced to complain, but mainly the result of the long-term influence of Tibetan Buddhism.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2XZS008)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重点)资助项目(12JHQ007)
【分类号】:K892.2
【正文快照】: “男逸女劳”,并非广西土著民族聚居区的独有现象[1],在甘青藏区也长期存在。它有悖于中国传统社会的“男耕女织”,与人们普遍遵守“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原则恰恰相反,“诚异闻也”,因此很早就引起了汉地旅行者的广泛关注。藏族妇女“凡普通男子所为,概为之……并不以为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诺布旺丹,巴桑卓玛;藏传佛教的两种女性观[J];中国藏学;1995年03期
2 刘正刚;王敏;;清代康区藏族妇女生活探析[J];中国藏学;2005年04期
3 徐近之;西宁松潘间之草地旅行[J];地理学报;1934年01期
4 陈果;胡冰霜;;论藏传佛教对藏族女性性别角色的影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张磊;;论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中“女劳男逸”现象及其原因[J];岭南文史;2008年01期
6 邹志伟;侯甬坚;;民国时期拉卜楞寺僧侣制度与甘南藏区环境初探[J];西北人口;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潘;;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2 黄浩;关东傻子故事的母题与文化来源[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3 杨艳;;社会转型中地方方言变迁的社会学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1期
4 冯尕才;严耕;;民国时期甘肃森林生态思想及其历史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萧放;中国传统风俗观的历史研究与当代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金石;;范长江笔下的西北民族问题——以《中国的西北角》为文本的考察[J];今传媒;2010年11期
7 马安君;;略论马步芳家族官僚资本与青海近代化[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7年05期
8 王萌萌;;民国时期西安城市建设与发展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9 任小波;;连缀残片 聚沙成塔——陈楠《明代大慈法王研究》评介[J];中国藏学;2008年01期
10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与日耳曼民族“赎罪金”制度的比较研究[J];中国藏学;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勉卫忠;;清末民初西宁回族商业的发展及其城市变迁[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2 勉卫忠;;清末民初西宁回族商业的发展及其城市变迁[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3 淡乐蓉;;“赔命价”习惯法——多元法律文化下的共识性规则[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4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与藏传佛教之关系及其流变[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与宗教的历史变迁[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邓红;乡村少数民族儿童的学校生活: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育的田野考察[D];兰州大学;2011年
5 谢冰雪;扩大的家族——洮河流域藏族传统民间组织沙尼调查[D];兰州大学;2011年
6 李健彪;近代西北回族社会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冯玉新;界域变动与地方社会[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徐振燕;任乃强的西南图景[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吴春彦;明末清初常州地区戏曲活动与创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惠敏;清军难以攻克大小金川之原因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福铭;明清时期番薯引进中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开邦;明清时期的祠堂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兰波;中国传统相学及其近代化转型[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牟菲;南朝吴声与吴地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傅瑜琴;《俗语典》民俗语汇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妍;《言鲭》民俗语汇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林庆;明清广西社会发展中的女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吴力勇;清代顺天府旱灾与禳灾初探[D];暨南大学;2011年
9 孙君;民元至抗战间的西北私人社会考察现象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邵彦涛;近代兰州区域市场中的客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诺布旺丹,巴桑卓玛;藏传佛教的两种女性观[J];中国藏学;1995年03期
2 徐近之;西宁松潘间之草地旅行[J];地理学报;1934年01期
3 谷千;民主改革前四川藏传佛教的寺庙经济[J];西藏研究;1998年02期
4 房建昌;藏传佛教女尼考[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子良;;河北甄逸女(上)[J];电影文学;1996年04期
2 僧海霞;;民俗学视阙下近代甘青藏区的“男逸女劳”[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3 张子良;;河北甄逸女(下)[J];电影文学;1996年05期
4 刘正权;;古典爱情(三首)[J];长江文艺;200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郑春松;;堕冰白璧激琮t$——重读逸女刘蘅《蕙a阁集》[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本文编号:1447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447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