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旅游背景下的文化重构与民族文化意识变迁——以德夯苗寨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15 19:50

  本文选题:文化重构 切入点:文化意识 出处:《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德夯苗寨传统文化发生了重构,在内容上表现出消亡、失真、扭曲、增植和引入等几方面。在此影响下,苗寨文化主体的文化意识也发生了变迁,认同意识、平等意识、自尊意识和发展意识等在逐步增强,而文化分界意识则不断弱化。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Dezam Miao Zhai has been reconstructed, and the content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been changed, such as extinction, distortion, distortion, increasing planting and introducing, etc. Under this influence, th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Miao Zhai culture has also changed. The consciousness of identity, equality, self-esteem and development is gradually strengthened, while the consciousness of cultural demarcation is weakened.
【作者单位】: 长江师范学院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民族地区自治民族与非自治少数民族和谐关系建构研究”(12YJC850015)成果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丽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重构——以发展旅游背景下的湘西地区为例[J];求索;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雪琼;钱俊希;陈岚雪;;旅游影响下少数民族节日的文化适应与重构——基于哈尼族长街宴演变的分析[J];地理研究;2011年05期

2 莫代山;;旅游背景下禁忌文化的变迁与固守——以德夯苗寨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4期

3 陈永亮;;关于毛泽东民族团结理论的一点思考[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4 田烨;;略论城镇化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5 李京桦;;新加坡民族关系调控中的动态治理——以双语政策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8期

6 张宇;马妍;;宁夏移民村回族妇女就业现状研究——以宁夏灵武市泾灵村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年11期

7 张艾力;金炳镐;;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伟大贡献——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12期

8 邓小艳;;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23期

9 丁羽;;民族居住格局区域化对和谐民族关系影响探究[J];华章;2014年09期

10 龚永辉;;民族问题领域“最大公约数”的“初商”——中国梦与构建共有精神家园的民族理论研究系列之一[J];广西民族研究;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婷;壮族布洛陀文化的当代重构及其实践理性[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2 门小军;自由民族的自由联盟[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3 杨得志;中缅跨境民族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4 耿亚军;和谐社会视野下民族院校公民教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5 胡兆义;撒拉族民族认同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6 王兰;赛尔龙蒙古族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7 胡美娟;身体、空间与性别:西北回族穆斯林女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8 章林;云南民族自治地方金融排斥及其治理政策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9 周晶;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族政策研究[D];宁夏大学;2014年

10 陈潇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民族自治县政府自治权实施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琴;吐鲁番维吾尔族麦西热甫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2 朱吉军;湘西土家族民间歌谣生命主题研究[D];吉首大学;2012年

3 柳红波;人力资本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微观机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4 姚俊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政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5 杨德丽;贵州毛南族发展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2年

6 郭宸利;多元族教际信仰文化互动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2年

7 武娜;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2年

8 陈婧;现代文化引领下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9 任梅梅;边疆民族地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10 茹仙古丽·玉素甫;新时期新疆维汉民族关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余青;生态博物馆:一种民族文化持续旅游发展模式[J];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2 徐杰舜,王明珂;在历史学与人类学之间——人类学学者访谈之二十八[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杨昌儒;;民族文化重构试论——以贵州布依族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01期

4 田茂军;保护与开发:民俗旅游的文化反思——以湘西民俗旅游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9期

5 马漓,

本文编号:16165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6165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7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