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的近代中国化:过程、特征与类型分析
本文选题:民族 切入点:民族主义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现代人们所说的"民族"与"民族主义"概念是西方历史发展的产物,在欧洲民族国家建构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学者们对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也存在着三类不同的认知取向。民族主义思想在近代被引介入中国之后,也产生了"统一历史主体"的作用,其本身在吸收与熔融、继承与改造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中国化。比较近代中国各社会群体不同类型与内容的民族主义态度与倾向,可以从一个侧面映射近代中国的思想图景,以及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互为建构的关系。
[Abstract]:The modern concepts of "nationality" and "nationalism" are the product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West. I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uropean nation-stat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There are also three different cognitive orientations in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t also produced the function of "unifying historical subject", which gradually realized Sinic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absorbing and melting, inheriting and reforming, and compared the nationalist attitudes and tendencies of different types and contents of various social groups in modern China. We can map the ideological picture of modern China from one sid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alism and the Chinese nation.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分类号】:C9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赵晓阳;;译介再生中的本土文化和异域宗教:以天主、上帝的汉语译名为视角[J];近代史研究;2010年05期
2 杜书瀛;;从“诗文评”到“文艺学”——论“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0年01期
3 蒋旭;禹露;;北洋政局的特点探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史洪智;;日本法学博士与清末新政——以交往、舆论与制度转型为视角[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奎;清末商部农工商部与社会经济转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成丽;宋《营造法式》研究史初探[D];天津大学;2010年
3 苏若群;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标语口号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4 陶小军;民国前期中国书画市场研究(1912-1937)[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蒋琳;董康与清末监狱改良[D];湘潭大学;2010年
2 刘生;民初动荡政局及其社会文化根源的深层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小燕;《申报》散文文体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灿;近代锡沪缫丝工业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彭记文;中共在创立时期对于秘密会社的认识及其政策研究[D];中共重庆市委党校;2012年
6 叶盛;清末至民国时期新疆的罂粟种植和鸦片贩运[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沈丹;论蔡畅的妇女教育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方奎;梁启超对近代中国过渡时代初期的构想[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宋小庆;马执斌;;怎样认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J];求是;2006年06期
3 尹海全;王义民;;地缘政治与近代中国的衰落[J];学习月刊;2006年03期
4 李岚;;近代中国“丁戊奇荒”[J];人民论坛;2007年22期
5 景泰;;近代中国错失现代化的数次良机[J];传承;2008年13期
6 李春玲;;马克思、恩格斯与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J];理论界;2009年04期
7 陈曦;欧阳湘;;论近代中国的联合政府及其中国特色[J];前沿;2010年06期
8 谢毓洁;;试论近代中国“人的觉醒”[J];理论导刊;2010年09期
9 汪戎;论近代中国的商品运动[J];思想战线;1985年03期
10 诸葛文;《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读后[J];益阳师专学报;198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近代中国》第2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2 ;《近代中国》稿约[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3 ;《近代中国》编委会[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4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5 ;《近代中国》第4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6 ;《近代中国》第1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7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8 ;《近代中国》稿约[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9 ;《近代中国》编委会[A];近代中国(第一辑)[C];1991年
10 刘广京;;刘广京教授致本刊副主编陈绛教授函[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季荣臣;近代中国的反现代化思潮浅论[N];光明日报;2004年
2 朱英;近代中国同业公会研究亟待加强[N];光明日报;2004年
3 金石;近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曲折演变[N];人民日报;2000年
4 高中华;近代中国救灾体制的重要特点[N];人民日报;2010年
5 王中江 清华大学哲学系;近代中国的“自强主义思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程美东;近代中国的社会梦想回眸[N];北京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杜娟;考察德国文献中的近代中国[N];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马敏;近代中国的商业启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穆藕初在近代中国的文化意义[N];文汇报;2013年
1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外留学生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研究”负责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邹进文;近代中国留学生对世界经济思想的学术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训华;清末浙江学生群体与近代中国[D];上海大学;2010年
2 蔡云辉;战争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卢征良;近代中国市场之倾销与反倾销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谢辉;陈琪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D];浙江大学;2005年
5 罗靖;近代中国与世博会[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龚咏梅;“脱胎换骨”的近代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江远山;近代中国地域政治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吴静;近代中国民办企业的技术引进[D];厦门大学;2009年
9 岳宗福;理念的嬗变 制度的初创[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卜志勇;近代中国社会团体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维刚;近代中国错失现代化机遇的原因及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周萍萍;清末留日女学生与近代中国女子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波;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胡兆君;近代中国“国货”思潮及其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5 王洪涛;成长与迟滞:近代中国华商保险业发展历程的历史考察(1865-1945)[D];厦门大学;2006年
6 王媛媛;近代中国童工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李伟华;近代中国的游学与海归(1900-1937)[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8 薛坤;近代中国博览事业的起步和发展(1851-1937)[D];苏州大学;2011年
9 徐天娜;近代中国“资本家”概念的起源及其早期演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10 王春华;李鸿章与近代中国的经济主权(1870-1895)[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38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638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