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部氏族人的姓名民俗与日常生活性族群认同——以湖北省三家台蒙古族村部氏族人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21 02:27

  本文选题:日常生活 切入点:家庭民族结构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三家台蒙古族村是湖北省唯一的蒙古族村,该村落的蒙古族以部姓族人为主体。部姓族人们根据日常经验形成了"由姓而族"的家庭民族结构;蒙古语的姓氏与名字亦呈现出了"冷热并置"现象。部姓族人的姓名民俗与族群认同的关联性方面呈现出根基性族群认同与工具性族群认同交融的表征。就如何切实反映并归纳出日常生活范畴中当地人族群认同的特点,笔者初步提出"日常生活性族群认同"的观点予以概括。
[Abstract]:The Mongolian village of Sanjiatai is the only Mongolian village in Hubei Province. The Mongolian nationality in this village is dominated by the people of the ministry family name, who form the family ethnic structure of "by surname and clan" according to their daily experience. Mongolian surnames and first names also show the phenomenon of "cold and hot juxtaposi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lk names and ethnic identity of the family members of the ministry show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basic ethnic identity and the instrumental ethnic identity. Reflecting and summing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ethnic identity in the field of daily life,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viewpoint of "daily living group identity".
【作者单位】: 鞍山师范学院文学院;
【基金】:中央民族大学985三期工程项目“北方渔猎民族家族口述史”(98503YWS0305)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铁梁;“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唐胡浩;杨光宗;;民族自治村成立中的多方力量博弈——兼论民族认同意识衰落的历史根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陈泳超;;“写本”与传说研究范式的变换——杜德桥《妙善传说》述评[J];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05期

4 王尧;;内部写本与地方性传说——以洪洞县“接姑姑迎娘娘”传说圈为中心[J];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05期

5 沈再新;唐胡浩;;散杂居民族“同而不化”的策略性应对——基于湖北省鹤峰县三家台村蒙古族的人类学考察[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卢晖临;李雪;;如何走出个案——从个案研究到扩展个案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窦存芳;;民族地区实现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之探讨——加快发展和壮大民族地区民俗文化力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马宁;;羌族成年礼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朱翠容;;论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万德权;陈兴亮;;藏族传统体育起源发展与宗教文化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5 方金华;;畲族民俗文化保护的基本法律问题——以福建宁德畲族聚居地为考察对象[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贾欣;;试论农业生产方式下的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基于文化符号学的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2期

7 宋燕鹏;张素格;;石家庄市“城中村”村落文化调查研究之一——裕华区槐底村民间信仰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8 尹得举;叶苹;;西安mP灞河生态区生态民俗旅游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9 朱慧贤;;花腰傣的劳动生产民俗与农村经济发展探索——以捕鱼习俗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10 武抒祖;;远古心灵的一面镜子——甘肃会宁境内丧葬礼仪的巫术文化心理探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云忠;;法学实证研究的种类及其地点选择[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张定贵;;从“言旨话”观屯堡人的历史记忆[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呼致伟;;解读七夕[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4 黄汉忠;;汕尾市滨海民俗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尉富国;;西部大开发与右江流域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A];历史的启示——右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与经济开发研讨会暨广西历史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6 南豪峰;;乡村病人的医治:神祗、社会资本与医学专家的共同参与[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马忠才;;宁夏回族女童教育研究的民俗学、经济社会学视角——对同心县、利通区农村的实证研究[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王守恩;;社会史视野中的风俗——兼论传统风俗与传统社会[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黄海德;;中外学术界关于“中国民间信仰”概念的认知与检讨——附带论及中国社会中宗教与社会的联系与互动关系[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10 麻三山;;民俗文化村开发设计探索[A];科学发展观与民族地区建设实践研究[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4 胥文玲;明清闽北家族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雯;番瑶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淑东;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市场意识前提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宋丽娜;人情的社会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伟;民间传统体育赛事对乡镇、街道(社区)和谐发展的促进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罗颖虹;霍译《红楼梦》人名英译的审美缺失与补偿[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申腾;日常政治视野下中国城市社区业主维权行动探析:基于HB社区的个案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邢玉梅;鲁迅与民俗文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洋;中俄姓名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颖;《常语寻源》及其所辑释民俗语汇和俗语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解晓旭;《常谈S堋芳捌涿袼子锘愫退子锎恃芯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费孝通;农村、小城镇、区域发展──我的社区研究历程的再回顾[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2 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3 钟敬文;民俗文化学发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05期

4 赵世瑜;京畿文化:“大北京”建设的历史文化基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钟敬文;编撰地方民俗志的意义——《绍兴百俗图赞》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6 刘铁梁;民俗志研究方式与问题意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7 陈泳超;;民间故事的记录史和生命史[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卢晖临;社区研究:源起、问题与新生[J];开放时代;2005年04期

9 李雪;;格尔兹真的错了吗?——格尔兹认识论原则再探[J];开放时代;2006年02期

10 钟敬文 ;民俗学:眼睛向下看的学问——在田传江同志与北师大研究生座谈会上的致辞[J];民俗研究;2001年04期



本文编号:1641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641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a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