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三岩热克”的历史记忆与身份认同

发布时间:2018-03-23 09:18

  本文选题:三岩热克 切入点:历史记忆 出处:《思想战线》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三岩人的历史记忆体现了其以文化方式建立自己与他者关系的独特方式。虽然身处汉藏之间的文化边界,三岩人却没有按照通常的理解建构一个认同的现实核心,相反,三岩人通过建立内部各次级群体与古代祖先的相关性,以及选择性地接受康巴文化中的某些特征,建构起相对松散的三岩人身份认同。
[Abstract]:The historical memory of Sanyan people reflects their unique way of establishing their own relationship with others in a cultural way. Although they are located in the cultural boundary between Han and Tibetan, Sanyan people do not construct a realistic core of identity according to the usual understanding. On the contrary, the Sanyan people do not construct a realistic core of identity. By establish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ternal secondary groups and the ancient ancestors, and selectively accepting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Kangba culture, the Sanyan people construct the relatively loose identity of the three rock people.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川滇藏交界地区藏族的历史文化与身份认同研究”阶段性成果(10CMZ009) 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佛教西行教育东进——金沙江三岩藏族的社会结构与身份认同研究”阶段性成果(11SZYQN35)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学科建设项目“民族学一级学科建设”阶段性成果(2013XWD-S0304)~~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正宇;;“进剿三岩”——三岩人的族群认同与土司体制的特殊性[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东;;浅谈宗教信仰对藏族生态伦理观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卢玲;;毕节彝族土司与元明清中央政府的关系考论[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3 张世友;;明朝对乌江流域的治理方略与民族政策调整[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张世友;;论历代移民对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的政治护佑[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张世友;;清代乌江流域的移民活动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张世友;;明代乌江流域的移民活动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王川;刘波;;论近代中国藏区邮电事业的发展[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石硕;附国与吐蕃[J];中国藏学;2003年03期

9 杨嘉铭;丹巴古碉建筑文化综览[J];中国藏学;2004年02期

10 林冠群;;吐蕃“zhang gsum blon bzhi”考疑——吐蕃众相制度探微[J];中国藏学;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明贵;;彝族服饰演变原因探微[A];2005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5年

2 石硕;;藏彝走廊:一个独具价值的民族区域——谈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藏彝走廊”概念与区域[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3 杨铭;;“西山八国”新考[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秋丽;陇右汪氏家族兴衰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余文兵;帝国深入西南边地[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金东柱(KIM DONGJU);苯教古文献《黑头凡人的起源》之汉译及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何丽;柳州城市发展及其形态演进(唐~民国)[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姜丹;《南诏德化碑》意识形态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6 杨永福;滇川黔相连地区古代交通的变迁及其影响[D];云南大学;2011年

7 唐佳;尔苏藏族宗教文化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0年

8 李旭;西南地区城市历史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王蓓;《格萨尔王传》与多康地区藏族族群认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邹建达;清前期云南的督抚、道制与边疆治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美术;生计转型视角下的蓝靛瑶传统纺织文化变迁[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廖红标;明清时期广西对外交通发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刘志伟;从乡规民约石刻看西南地区民间环境意识(1638年-1949年)[D];西南大学;2011年

4 伍红香;西南地区的洋务工矿业(1861-1895)[D];西南大学;2011年

5 王玉朋;元代西南军事武装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李向佳;身体和身份[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7 宋家乐;论川藏边茶马古道上的城镇[D];西藏民族学院;2011年

8 王琴;近代西南地区的慈善事业(1840-1949)[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海默;两晋时期地方行政运作探微[D];复旦大学;2011年

10 袁青欢;清前期(1659-1840年)云南楚雄地区山区经济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琼;;移民身份认同研究——对三峡库区两个案例的解读[J];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06期

2 鄂崇荣;;多元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变迁——从土族神话传说看民和土族认同的历史变迁[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雷勇;;论跨界民族的历史记忆[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2期

4 韦浩明;;历史记忆中的瑶族自我认同——文化视野中的瑶汉族群关系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3期

5 孔祥利;;民主化进程中东南亚国家的华人政治参与——以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为例[J];东南亚研究;2008年05期

6 罗拾平;;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年01期

7 刘祖鑫;;金沙江河谷傣族泼水节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张笑扬;段栋峡;;身份符号学理寻绎与和谐符号系综建构——从政治哲学的视域解读[J];理论界;2011年01期

9 阮荣平;王兵;;差序格局下的宗教信仰和信任 基于中国十城市的经验数据[J];社会;2011年04期

10 陈玉屏;;新中国建立以来民族关系历史记忆建构的反思[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周占军;;宁夏地区回族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调查分析[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刘复生;;族群问题三议——以藏彝走廊民族为例[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3 李向平;;宗教组织及其适应型认同模式——中国当代宗教的社会协调功能[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4 孔繁斌;;民主治理研究:一个承认政治的框架[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自然;;试谈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特点及其保护与发展的对策[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李琪;;“离散族群”:中亚维吾尔人[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姜德顺;;民族形成规律的极端异常特例——全球因纽特人分布区地方自治综观[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 陈玉屏;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关系历史记忆建构的反思[N];中国民族报;2007年

2 尹卫国;激活城市文化的“血脉”[N];人民日报;2007年

3 杨敏;“蒙洼精神”笑傲淮河洪水[N];经济视点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曾江;“被表述”-“转述”-“自我表述” 云南丘北“P鹑恕弊迦杭捌淅芳且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何其敏;构建和谐 尊重多元[N];中国民族报;2005年

6 通讯员 秦纪萱 记者 左中甫;秦淮政法干警“零违纪”[N];南京日报;2006年

7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许章润;“人性”的多元内涵与国家的多重担当[N];法制日报;2008年

8 李铱涵;王明珂的贡献与不足[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敏 实习生 蔡治娟;大爱洒灾区 温情筑家园[N];安阳日报;2008年

10 吴思;城乡身份转换:临界点越来越近[N];南方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海力波;“做”黑衣壮:认同历史与文化表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卢小平;共同体的维度——现代国家建构中的族群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冶芸;民族政治精英的双重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闪兰靖;回族基层社区平衡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泽英;第二代成年美籍华裔身份认同的特点[D];外交学院;2008年

2 李鑫;草根型民间慈善组织身份认同的社会政策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罗拾平;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徐建伟;观念适应性转型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5 彭理;大众媒体对当代中国民族集体人格的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沈文杰;壮族鸡卜的历史记忆与当代传承[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7 陈碧;民族、宗教与身份认同[D];厦门大学;2007年

8 李娟;女性视角的跨国民族婚姻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9 解彩霞;三江源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汪源;辽宁下露河乡朝鲜族身份认同的调查与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52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652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a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