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的教育成就差异:美国的研究取向和对中国启示
本文选题:教育成就 + 教育机会均等 ; 参考:《教育学术月刊》2013年12期
【摘要】:教育成就一直是教育学和社会学的重要议题。族群的教育成就差异研究作为美国社会的焦点议题,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经验和成果。文章旨在综述过去的五十多年中,以社会阶级、族群文化和学校不同取向的实证研究,展示阶级、族群文化、学校等不同因素及其相互间的交互作用。以此为基础,本文认为美国研究中所体现出的多元化趋势以及对社会公平正义价值观的追求尤其值得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研究学习和借鉴。同时亦强调美国研究范式中国化的过程中值得注意之处,包括社会背景、社会制度以及教育制度等。
[Abstract]:The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has been an important topic of pedagogy and sociology . The study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s of ethnic groups has accumulated a great deal of research experience and results .
【作者单位】: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C9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又专;吴丹妮;;各为其功 筚路蓝缕——羌民族宗教、文化研究百年(一)[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李永忠;;浅析费孝通“多元一体”理论与中华民族凝聚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3 谢丽霞;王逍;;浅析中国蛇郎故事的文化意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4 施云;;近代反侵略战争中的民族意识觉醒与中华民族团结[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5 李联;;清初统治者民族心理探求[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马戎;关于民族研究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马戎;论中国的民族社会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8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马戎;;“差序格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的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奂平清;;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民族认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阿平;;肃慎—女真族系的民族学研究在黑龙江流域文明发展中的地位[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周大鸣;;侨胞与族群边界的维持(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3 刘希;;法律:一种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文化——我国民族民间文化法律保护诸问题的法律人类学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4 林家有;;论孙中山的大中华思想[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黄向春;;“闽越”概念与福建地域文化研究[A];闽越文化研究——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雷弯山;;数字化时代畲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实践理性合理化[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7 王飞;;文化多元与人权普适——以和谐社会语境之民族习惯法的发展引导为例[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8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2集)[C];2007年
9 刘新利;;试论全球化时代大众传媒与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A];新闻学论集第27辑[C];2011年
10 陈新;;作为启蒙主义者的董必武[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下册)[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4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5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海霞;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豆海锋;长江中游地区商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姜南;云南诸葛亮南征传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艳雁;达斡尔族舞蹈的流变与传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覃志鹏;广西民族自治地方成立逢十周年庆典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包国娟;从城镇化过程中居住格局的变化看民族关系[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石丽丽;儒家“五伦”思想与中国伊斯兰“五典”思想的比较[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王春荣;U厮Up政权民族关系初探[D];烟台大学;2010年
7 李尚奎;133团九连维吾尔族文化变迁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8 黄明波;方言电视·地域文化·涉台传播[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方娟;少数民族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D];云南大学;2010年
10 赵瀛;市场化过程中企业员工认同特征的变动与继承[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先灵;;弱势群体的社会政策模式探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6期
2 余文武;;石门坎伦理实体圆成的两个因素[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陈水生;;责任政府的两难——以民工子弟学校取缔政策为例[J];理论界;2009年04期
4 孙芬,孙其昂;全面小康视角下的城市贫困问题[J];阴山学刊;2004年02期
5 张齐山;袁琳;曹维明;;太原市困难弱势群体的现状及解决对策[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永斌;;少数民族教育与贵州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田鹏志;巧用同理心解决家庭寄养中的问题[N];中国社会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亚星;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潘潇;民族自治地方基础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568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756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