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物”与族群形象的建构——从“苗银”说起

发布时间:2018-04-17 20:45

  本文选题:“苗银” + 苗族银饰 ; 参考:《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4期


【摘要】:当前流行的"苗银"一词是一个模棱两可的说法。在黔东南地区,苗族银饰的佩戴有其传统与文化,明清起则以白银硬通货为原料制作银饰。白铜作为替代品有其产生渊源,但不能替代苗族银饰的文化精髓。用"苗银"来称呼白铜饰品,和用盛装女子指代苗族一样,是伴随权力与资本的话语制造。
[Abstract]:The current popular term "Miao Yin" is an ambiguous term.In Qiandongnan, Miao silver ornaments have its tradition and culture, and silver jewelry has been made from Ming and Qing dynasties.Copper as a substitute has its origin, but can not replace the cultural essence of Miao silver ornaments.The name "Miao Yin" i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Miao nationality in the name of dressed woman, which is accompanied by the words of power and capital.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记忆下的聚居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IIBMZ036)
【分类号】:K8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春雨;明代的开采银矿图[J];当代矿工;2002年11期

2 张应强;;清水江经验:流动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观[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秋云;18世纪汉文明向苗疆的传播及苗文明的回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伯林;;从遮蔽走向开放的叙事选择——从汶川大地震看媒体叙事的进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骆萍;;翻译与对外汉语——一种后殖民视角[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3 李萍;;女性主义翻译观及其对翻译理论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4 彭川;;解释学视角下的女性主义译论及其局限性[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马强和;;尊重他者——论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的伦理观[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银河;文军;;后殖民主义语境中思翻译[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朱康;;帝国主义与帝国主义地形志——福柯、斯皮瓦克、杰姆逊之间的两次“对话”[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6年02期

8 黄江萍;带着镣铐的舞者——透视女性主义翻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6期

9 张福安;王晓玲;;西汉诏书的制度性变更与专制主义的加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文月娥;;副文本与翻译研究——以林译序跋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费小平;;“语际书写”/“跨语际实践”:不可忽略的文化翻译研究视角[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聂文娟;;现代语言建构主义及“实践性”的缺失[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3 张士苗;;论苗族文学中的生态审美观[A];多彩贵州文化及文学传承创新研究——2012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第二分会场暨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锷;Homi Bhabha后殖民理论阐释及其对翻译研究启示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惠玲;话语维度下的赛义德东方主义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罗丹阳;苗族古歌传承的田野民族志[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周小玲;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唐东堰;生命的迷狂与神秘智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澜潇;从伪译研究视角解读《第三只眼睛看中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周思谕;清末民初对《福尔摩斯探案集》的译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娟超;从翻译的政治角度来看归化和异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黄苗;权力话语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余秀婷;从词汇层面看儿童文学的翻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雷娜;翻译中的意识形态分析以中国八十年代的翻译活动为例[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7 陈晓芳;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角度看《简·爱》汉译本中译者主体性和女性身份[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8 辜陈君;首创之功,历史之谜,,学科之争[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f ;福柯主体解构观与多元文化主义比较评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孟怡村;基于语料库的《论语》核心哲学术语翻译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费孝通;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2 熊f ;;“原生态”热与全球化传媒视角中的精英心理焦虑[J];东岳论丛;2009年12期

3 张应强;清代契约文书中的家族及村落社会生活——贵州省锦屏县文斗寨个案初探[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孙秋云;;黔东南地区苗族“还娘头”婚俗剖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5 燕宝;;“苗王”小议[J];贵州民族研究;1981年02期

6 廷贵;酒素;;略论苗族古代社会结构的“三根支柱”——鼓社、议榔、理老[J];贵州民族研究;1981年04期

7 翁家烈;明清以来苗汉关系初探[J];贵州民族研究;1986年04期

8 程昭鑫;贵州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J];贵州民族研究;1989年04期

9 李世宇;康雍乾时期民族政策与西南民族地区的开发[J];贵州民族研究;1992年01期

10 余宏模;清代雍正时期对贵州苗疆的开辟[J];贵州民族研究;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开瑛;;苗族银饰在旅游产品中的发展现状[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5期

2 王益;;苗族银饰中的女性关怀意识——基于一种美学价值的简要考察[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7期

3 唐珂;;浅析消费时代网络文学的话语生产[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张玉能;;话语生产与实践美学[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杨晓辉;贵州台江、雷山苗族银饰调查[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5年02期

6 张玉能;张弓;;新实践美学的语言论维度[J];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7 杨家勤;;话语生产者角色及其转换背后的意识操纵[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梅建军;柯俊;;中国古代镍白铜冶炼技术的研究[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9年01期

9 刘安军;叙事考古学视野下的中原文化——一种当代文化话语的历史救赎活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张玉能;;话语生产与“实践—精神的”掌握世界方式[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艺;;西江控拜苗族银饰的特征[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徐桂权;王锦东;;“社会生产”语境下传媒的公共呈现与意见表达——基于两个经验研究的思考[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3 赵勇;胡式保;;铜板带轧制设备工艺性研究[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赵勇;胡式保;;昆明重工铜板带轧制设备概述[A];2010全国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技术(广州)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丹;张扬民族文化的生命力[N];贵州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钱丽花;一个苗家绣女的自我超越[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彭雅;双手与心灵的对话[N];贵阳日报;2010年

4 刘述光 郭盛;融合激发新活力[N];中国国防报;2010年

5 胡振;媒体当有所“不闻”[N];中华新闻报;2003年

6 刘秀鸾;贵州的民族银饰[N];中国旅游报;2011年

7 严米金;创新引领企业走在全国前列[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8 潘仁定 刘光信;美丽小城[N];贵州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肖连兵;“中国人民的关怀让我们感动”[N];光明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杨 洁;十年登上中国制笔业之巅[N];经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蔡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传媒文化转型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秦中应;当代湘西苗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胡月霞;漂泊与离散[D];浙江大学;2005年

4 尹红;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的文化生态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南;贵州黔东南地区苗族银饰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苏;苗族银饰品牌形象的时尚化演绎[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3 刘萍;苗族银饰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价值[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若慧;财富、商品与信仰[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时红燕;媒介话语生产机制的突破与重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时红燕;媒介话语生产机制的突破与重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朱晓萌;从苗族银饰的构成艺术探究其内在价值[D];天津工业大学;2007年

8 张寿强;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权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尚尔鹏;报纸“软文”的话语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张兰;电视对象性节目的话语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65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765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0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